人民日報看吉林|一城翰墨香 柳河書意濃
初春時節,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依然銀裝素裹。蒼山負雪,大河蜿蜒,仿佛有一支如椽巨筆,於山川間瀟洒落墨。行走柳河,小城內處處翰墨飄香。
鋪紙、蘸墨、凝神運筆,12歲的呂志城開始專心臨摹字帖,“我喜歡顏體的規整大氣,寫字時感覺心胸開闊”。呂志城就讀於柳河縣長青小學,寒假期間幾乎每天都會來柳河書法館的書法創作室臨帖寫字。
不隻呂志城,開放式的書法創作室誰來都行。下至幾歲的娃娃,上至白發老人,都可以在這裡學字、練字——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來了就寫,不會就問,老手教新手,高手互切磋。
“這個點要這樣寫”,話音未落,中國書協會員、柳河縣實驗小學副校長黃彥平便拿起筆給呂志城作示范。在這裡,呂志城經常能得到中國書協老師的指導。“碰見哪位老師在,問就教你。”呂志城說,學校也有書法課,大家都比著寫。一旁,呂志城媽媽也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兒子寫,我也跟著寫,在我們柳河,氛圍就是這麼濃。”
書法藝術為何能在這座小城生根開花?
20世紀80年代,黃彥平、呂昕、趙立新、徐相凱、曲志剛等一群年輕人,因熱愛書法,在柳河縣成立羅通山書社(柳河縣書協前身)。
“書法藝術不僅是視覺藝術,更是燭照心靈的藝術,以形感人,以美化人。尺素之間有乾坤,落筆之間皆學問。”柳河縣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呂昕說,“那時候,我們每周六都會揣著一周寫得最好的作品,趕赴縣實驗小學‘雅集’。當時,徐相凱、黃彥平等正好在那裡當書法教師。”說是“雅集”,條件卻簡陋。教室裡,幾張桌子一拼,作品擺上,就開始品評交流。通過交流,各自有提高﹔通過交流,促進教學。
“就咱幾個人寫得好不算好,柳河書法要成氣候,得大家都寫起來,才有意思。”趙立新的提議,成為大伙兒共同奮斗的目標。
寄情於書,初心不改。大家熱火朝天,干勁十足。沒有展廳,就把字糊在大板子上,挂在鐵柵欄上展覽。“那時候可快樂了,大伙兒都去,干到很晚,不計報酬,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喜歡書法。”呂昕說。
如今,柳河已是名副其實的書法之鄉,全縣有中國書協會員15人、吉林省書協會員70人、書法愛好者上萬人。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等重大主題,創作者們在繼承傳統文脈的基礎上,以筆墨寄情抒懷,推出一批佳作。
柳河書法館內,“柳河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第一屆羅通山文藝獎優秀作品展”正在展出。“這次展覽集中反映了柳河書法近些年的發展新貌。可以看到,書法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創作者從地域文脈、鄉土田園中汲取養分,賦予柳河書法旺盛的生命力。”呂昕說。進入展廳,一路走,一路欣賞。參展作者來自不同行業,書體各異、尺幅不同,卻都用筆墨抒寫著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的熱忱、對文化的敬畏。
沿著穿城而過的一統河,來到縣城中心的世紀廣場。用真草隸篆等書體寫就的作品,組成一道書法牆。書法牆之始,是一篇序言。“蓋以書法之形式表現勵志之內容,其旨在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清秀典雅的楷書,吸引觀者駐足。這是宋延來的作品。十幾年前,她來到柳河,沒想到在這裡與書法愛好者們切磋交流后,水平提高得飛快。
“這幅楷書是縣郵政公司員工張強寫的,他小學時的書法作業還在縣實驗小學留著呢。”呂昕笑著介紹,夏天,廣場到處是拎水寫字的人們。
走進柳河縣實驗小學,書法牆、書法石、書法教室,處處有書法,處處翰墨香。這所小學被中國書協授予中國書法“蘭亭小學”稱號。
“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它反映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趣味與價值追求。現在,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字帖、手機裡有隨時可查的教程,隻要你想,你就可以走進書法世界,體會它的美好。”黃彥平說,“我們也緊隨時代創新書法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體驗拓片制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書法文化源流。”
墨潤童心書法館,記錄了學校的書法美育足跡。“從小學書法,墨香滿校園……”十多年前,學校錄制了一首原創書法歌視頻。“這幅字是領唱的小姑娘的書法。”黃彥平指著牆上的一幅獲獎作品說道,“她現在已經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書了。”桃李飄香翰墨遠,一屆屆學生在書法藝術的熏陶中踏上成長之路。
這些年,柳河縣書協年年組織大家春節去農村寫春聯。“有一次在孤山子鎮的大集上擺桌子寫春聯,寫一會兒筆凍上了,墨也凍上了,可老百姓喜歡呀,自己買的對聯不要了,就等著你寫。”中國書協會員、柳河縣教師進修學校老師孟凡龍感慨。
現在,全縣各個社區、村鎮都有書法活動室。農民、工人、個體戶,一家人一起練字是尋常事,朋友圈流行的也是晒書法。
“生活好了,寫字就為開心!樂呵!”70歲的喬齊江是孤山子鎮永安村村民。6年前,他偶得一張柳河縣老年大學書法班的招生宣傳單。“拿著宣傳單就去縣城了,有老師教,東西都備好了,人過去就行,全免費”,老漢說。盡管腿腳不便,他仍然堅持坐一段火車再倒公交車去城裡上課。“他的書法帶著一股朴拙的氣質,書如其人。”孟凡龍說。
培養人才,更要涵養沃土。今年2月22日,柳河縣中小學書法教師臨帖創作培訓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50余名來自各鄉鎮的書法教師在這裡集中學習。這樣的培訓已連續舉辦多年。
“我前幾年才開始學書法,通過不懈努力,今年我的作品入選了縣裡舉辦的展覽。”吳曉翠原先在縣教育局工作,去年,書法已有小成的她申請到向陽鎮中學支教,“去鄉村教書法很有意義,在一筆一畫的書寫中,孩子們更能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吳曉翠說。
“這個字寫得好!”呂昕捧起一摞鄉村書法教師的作品,一張張翻過,頻頻點頭。“開年后,我們就要挨個鄉鎮跑起來,去聽書法教師講課,再評課。”呂昕說,提升書法教學要一以貫之,全縣20多所中小學,每年必須保質保量跑一圈,這是基本功。
以文彰旅道路闊。羅通山鎮中興村依山傍水,“那裡冬天泉水不凍,是很好的寫生基地”,呂昕說,發展文化游,幫助村集體去年增收26萬元。這些年,縣裡的書法產業也蓬勃發展,書法班、裝裱店都挺火。
“成功是因為我們堅持住了,善教會學。”黃彥平說,“書法的創新,在於採百花釀自己的蜜。學習書法,功夫在事外,文學、歷史、哲學等都要學。我們希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現在,柳河全縣中小學都開設了書法課,開發了書法校本教材。通過舉辦中小學書法教師教學設計比賽、組織骨干書法教師送教下鄉等活動,書法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刻苦練,惜光陰……中華書法代代傳”,柳河的山水之間,孩子們詠唱的書法歌久久回蕩!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3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