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躲雪貓冬”到“借雪生金”(現場評論·新春走基層)
——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
咬定目標不放鬆,敢闖敢干、苦干實干,就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3次到吉林查干湖採訪,體會到了3種“熱”。
2009年,第一次看查干湖冬捕,人不多,風刺骨。馬拉絞盤、冰下走網、冰湖騰魚,過程令人震撼。“魚把頭”石寶柱道出熱愛:“希望冬捕這項非遺能傳承下去。”
2018年夏天,再來查干湖,泛舟湖上。老人齊守富回憶,查干湖曾“命懸一線”,一度水枯魚斷,治理后實現水活魚躍。一湖之變讓他心裡熱乎、由衷感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太有道理了!”
今年初,又到查干湖,最直觀的印象是場面火熱。游客熙熙攘攘,冰雪項目頗受歡迎。附近的魚產品超市大院裡,忙著裝箱發貨的農民楊昌旭笑著說:“俺們現在哪兒還興‘貓冬’啊,都忙‘冒煙’了,冬捕季打工,一天能賺200元哩。”
十幾年間,查干湖人對湖對漁的感情不變,但對人湖漁的關系認識卻在不斷深化。這些年,當地把資源當寶貝,持續發力保護生態環境,努力發展生態旅游,帶富一方百姓、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貓冬”的人,不限於查干湖周邊。隨著冰雪經濟快速發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推進,過去困住人們的冰和雪成了“來錢道兒”。吉林省白山市鬆嶺雪村村民指著皚皚白雪說:“現在下雪不再發愁,通過借助冰雪發展旅游民宿等,錢包鼓起來了。”靠雪吃雪,不少農民在雪場找到工作﹔還有農民拿到國家職業資格証書,變身為滑雪教練。更加穩定的收入,不斷提高的技能,讓越來越多農民看到發展前景、有了致富希望。做好規劃、優化環境,助力更多經營主體、農民群眾搭上生態經濟、冰雪經濟快車,大家的奮斗動力更足了。
冬季從閑到忙,體現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折射思想觀念之變。以往,在“半年冬天半年夏”的東北大地,打麻將、嘮嗑等“貓冬”方式較為常見。如今,許多群眾不僅精神上不“貓冬”,行動也更積極。農民合作社積極發展冬季大棚種菜、採摘等產業﹔農村文化廣場、文化館等設施日漸完善,更有吸引力﹔種植大戶通過微信群,學習探討新知識新技術……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漲,不斷匯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從“躲雪貓冬”到“借雪生金”,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氣象萬千。這個冬天,東北冰雪旅游火爆出圈,“白雪換白銀”的文章做得有聲有色。不僅如此,以前的項目建設“冬歇期”也在變為奮力趕超“冬忙期”。忙,展現了振興發展的活力,也蘊藏著無限機遇。東北地區擁有資源、生態、科研等優勢,發展潛力巨大。咬定目標不放鬆,敢闖敢干、苦干實干,就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記者採訪時,一名雪雕師傅說:“咱別超過半個小時,我太忙了。”這是他的工作狀態,也映照著東北人時不我待、向前趕超的心態。帶著“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忙起來、干起來,篤行不怠、久久為功,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將越寫越精彩。
(作者為本報吉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8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