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永遠向太陽

2024年01月29日13:38 |
小字號

《偵察兵》廉鑠 作

《戰斗英雄王琦和孩子們》曲鴿 作

《堅毅》王田田 作

是的,他是當年曾經在戰火硝煙中沖鋒陷陣、榮立一等功的戰斗英雄﹔在硝煙散盡的和平歲月裡,因戰負傷、雙目失明的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享受生活,而是以自強不息的精神保持著鋼鐵戰士的姿態,帶著執著的追求,逐夢而行、逐日而歌,永遠沖鋒……

他,就是一級傷殘軍人、一等戰功榮立者、全國自強模范,被譽為“中國保爾”的吉林省盲協主席王琦。

英雄歸來,他的世界似乎失去了豐富色彩。但心中,信仰的太陽依舊在,光明依舊在,使命與光榮依舊在,他一直保持軍人的沖鋒姿態,為自己的青春與生命、為火熱的時代增添了更多更豐富的色彩。

於是,他以極為頑強的毅力,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盲人用盲文寫成的文學作品——長篇紀實文學《太陽永駐》,這部作品先后獲得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第八屆全軍文藝新作品評比二等獎”﹔

於是,他靠勤奮學習、努力鑽研,成為全軍首位擁有高級職稱的盲人軍醫﹔

於是,他帶著無邊的大愛,主動擔當真心服務,為殘疾人群撐起一片艷陽天,成為引領方向的“光明使者”……

成為一名盲人軍醫的30多年時間裡,王琦始終堅守軍人使命、醫者仁心,有1.5萬余名患者在他的治療下得到康復,為800余名士兵治愈了訓練傷。在部隊期間,王琦先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得“全國自強模范”榮譽稱號。

面對諸多的頭銜和榮譽,歷經戰火淬煉和生活磨煉的王琦,顯得很冷靜:“榮譽只是昔日的輝煌,我要用雙手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永不停息地追趕希望的太陽。”

如今,王琦已經在黑暗中度過了30多個春秋。無數個日日夜夜,他隻能在夢裡回想太陽和月亮的光芒與色彩,但他的內心世界就像他少年時畫的畫一樣,絢麗多姿、色彩斑斕。因為,他心中有一輪永恆的太陽!

英雄歸來,依舊是英雄!

昔日的戰場英雄,在激情如火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在全面實現小康的新時代,再立新功,讓英雄這兩個字閃耀更加迷人的光彩。

同許多少年一樣,王琦從小就崇拜戰斗英雄,立志長大了要當解放軍。在小學的一篇作文中,他曾寫道:“好男兒應當立志報效祖國。我崇敬戰斗英雄,就像葵花永遠向著紅太陽。”

王琦1969年4月出生在陝西省寶雞市。1985年11月,正在讀高中的王琦瞞著父母偷偷揣著戶口本跑到當地武裝部報名參軍,待父母發現時,他已把新領的軍裝神氣地穿在了身上。

1986年,王琦所在的部隊開赴前線作戰。王琦年齡小,又長了一張娃娃臉,領導決定讓他留守,但王琦怎麼能安心留守呢?他在與領導軟磨硬泡中跨進了出征的隊伍。

在前線,王琦和戰友們一次次感受生死,一次次經歷硝煙炮火的洗禮。在戰場上,由於機智勇敢,表現突出,王琦被團裡評為“優秀鋼鐵戰士”,並火線入黨。

1986年7月21日晚10時左右,王琦和戰友們正在緊張地進行陣地修復,就在班裡一名戰友將沉重的鋼梁扛在肩上准備搬移時,敵人發射的一枚冷彈劃破寂靜的夜空,拖著火舌呼嘯著向他猛扑過來。千鈞一發之際,王琦箭一般將處在極度危險中的戰友扑倒在身下,接著就是地動山搖的一聲巨響,王琦被炸彈的氣浪重重地掀到空中,又結結實實地摔在地上,頓時沒了知覺。

為救戰友,王琦多處受傷,左耳震聾,雙眼什麼也看不見了。受傷后,雖幾經周折,多方救治,仍沒有治好眼睛,他的雙目永遠失明。王琦被鑒定為特等傷殘,榮立一等功。

“最初的黑暗,給我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王琦坦言,面對未知的明天,他心裡總會翻江倒海般地充滿痛楚和惆悵,整個人迷失在無邊的黑暗裡。

就在王琦陷入極度痛苦之時,部隊首長、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紛紛給予他莫大的關懷和鼓舞,反復激勵他勇敢面對現實、主宰自己的命運。漸漸地,王琦的心緒平靜下來,他對自己說:“即使肢體殘疾了志氣也不能丟,人盲於目不能再盲於心,要讓自己永遠朝向太陽。”

作為特等傷殘榮譽軍人,按照國家的優撫政策,王琦可以名正言順地住進榮軍院裡,享受平穩而又不失安逸的生活。可他卻主動放棄了這一待遇,他想成為一個對國家、部隊和人民有用的人。

“我不能等閑,更不可沉淪,必須勇於在黑暗中尋求光明,在有所作為中提升人生價值。”

這時,文學創作猶如一道陽光照亮了王琦的心田。

讀書時,王琦就非常喜歡文學。戰旗獵獵,牽引著王琦的青春轉了一個彎,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學夢。

在最艱苦的前線,王琦也沒有忘記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歲月。

沒有紙,從罐頭瓶上揭下來的商標,就成了他心靈縱橫馳騁的沙場。因為商標被王琦撕掉,害得戰友們常常鬧出笑話:想吃沙丁魚時,打開的卻是酸黃瓜……戰斗間隙的隨筆、感悟,以及激烈戰斗的真實記錄,在王琦的筆下汩汩流出,匯集成好多本罐頭商標紙訂起來的戰地日記……但遺憾的是,王琦那些彌足珍貴的戰地日記,在戰斗中不幸遺失了。

但王琦心中的文學夢想之火並沒有熄滅。

尤其是在走出最初那段迷茫與困惑之后,王琦感覺找到了生命前進的方向——用心把那些過去經歷的難忘事“種”出來,種進歷史的天空,種進火熱的生活,讓曾經用生命捍衛的那片土地,結出一串串記憶飽滿的果實。

但眼睛看不到,用什麼寫啊?盲文!王琦開始學盲文。

他早就想到過這條路上可能充滿艱辛,但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條路會出人意料地艱辛!

想想看,讓一個曾經嫻熟地駕馭漢字的人學習盲文,這本身就是一種難言的折磨。

“初學的日子,我怎麼也不習慣,從漢字到盲文,從一個耳聰目明者,到一個連光感都完全喪失的人,需要戰勝的不僅僅是那些扎在紙板上密密麻麻的盲點,需要的更是精神上的接受。好幾次,我因為心煩把那些盲文書撕得粉碎……甚至一度想放棄!”但他平復心態后,告訴自己:堅決不能放棄。

學習盲文的那段日子裡,王琦的床上、桌上、地上,到處堆的都是盲文紙。鋒利的盲錐一次次扎得他鮮血直流,沒過幾天手就磨得起了繭子,夜裡疼得睡不著覺……可他堅強地挺過來了。他鼓勵自己:“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收拾不了區區一個盲文!”

苦心人天不負,王琦僅用三個月時間就“搶灘成功”。

他開始了寫作,一動筆才發現:這一點不比學盲文容易。

雖說他在前線時曾經寫過一些戰地日志,但那時只是率性而為,不必考慮語言、章法、技巧等,而一旦真正搞起寫作,要考慮結構、構思、人物、語言等諸多因素。王琦是從高中入伍的,掌握的詞匯量以及語文基礎知識比較有限,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困難。沒有別的辦法,他隻能邊寫作邊學習。但他的學習比起別人來艱難了許多——聽廣播,聽別人讀書,自己“讀”盲文書籍……他隻有一個念頭——不斷為自己充電,讓自己的寫作更加順利、更加完美……

尖銳的盲筆把手扎出了血,稍休息片刻,接著再寫﹔初接觸盲文的手指不大一會兒就麻木得摸不清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點,盲文紙撕碎了,盲文筆摔斷了,手指磨得鮮血淋漓,眼淚也不爭氣地洶涌而下……

但他依然堅持著,就像當初在前線堅守著陣地。

回憶起當初寫作的艱難,他說:“無數個在紙板上踽踽穿行的黑夜,自己常常累得癱在椅子上,當時,是一種精神鼓舞著、激勵著我在堅持。”

寫書對於正常人來說都很不容易,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用盲文寫作需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完成?幾十萬字的書稿,王琦每寫一個字,都需要比正常人多消耗好幾倍的時間,他得先用盲文寫,然后再把盲文譯成漢字,這是一個無比費力的“連鎖工程”。在翻譯的過程中,他需要全家人都參與進來。他說:“不像是我在寫書,是我們全家人在寫書。那段日子,一家人說說話就走板兒,因為要念稿子給我聽,一念幾個小時。一個晚上,常常是爸爸的嘴瓢了,媽媽的嘴也跟著瓢了,可是,那卻是全家人最快樂的時光……”

在艱難的寫作中,王琦真實地感受了心底的光明,他的心靈更加接近太陽的方向。

2001年秋天,是從戰場歸來后,讓王琦感受到真正有收獲的第一個秋天——他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太陽永駐》終於與讀者見面了。在這本書的環襯上,有這樣一段文字:“80年代的保爾·柯察金”“中國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中國第一部盲人用盲文寫成的文學作品,一問世便引起震動。隨后,這部凝聚著王琦心血的作品,奪得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並在第八屆全軍文藝新作品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很快,《大連晚報》也做了連載。許多家長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報社,希望為孩子盡早購買到這本書。這本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裡面的內容,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這年秋天,王琦被吉林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他用這部自己的心血與親人之愛凝成的書,証明了自己在戰場是好樣的,回到和平歲月,依然是一名戰士,依舊在沖鋒,依舊心向太陽。

就在王琦用短短三個月就學會盲文時,部隊領導見王琦有這樣驚人的毅力,就問他有什麼打算。他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學中醫,將來當一名按摩醫師,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服務。”

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1988年到1994年,王琦通過個人的努力和部隊領導的支持,先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一所學校和長春大學特教學院,學習中醫理論和針灸推拿。

“六年的求學道路,我感觸最深的是,人的精神若是病了比肉體病了更需要‘治療’。”六年時間裡,他像唐僧取經一樣,從一個城市走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角落奔向另一個角落。哪裡老中醫醫術獨到,有絕活,他就要不遠千萬裡去求教。“我目標隻有一個,讓自己的人生豐厚起來。”正是靠著這份執著和韌性,他的醫術不斷提升,很快成長為駐長某部干休所一名主治醫師。

組織上把他安排到干休所當醫生,他有了新的工作平台。剛來干休所那會兒,老首長們看他是個盲人,不相信他能治病,甚至有人認為他是來休養的。當時,干休所104戶老干部和遺孀,大部分都患有頸椎病、腰腿疼、關節炎等常見病,有的三天兩頭打針,到處求醫問藥,個別甚至對治療失去了信心。

了解這些情況后,王琦心裡很著急,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用真本事取得老同志們的信任,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為了全面准確地掌握人體肌肉結構、神經走向和骨骼標記,王琦利用業余時間到特教學院,請老師傳授技巧,強化實踐鍛煉。

那段日子裡,王琦經常在藥水浸泡過的尸體標本上反復觸摸,一摸好幾個小時,刺鼻的氣味讓他惡心難忍。節假日他也堅持到學院解剖室,一待就是一天。雖然很苦很累,可一想到職責,就堅定了信心和毅力。

為切實找准針灸穴位,他每天用針在自己身上反復扎、反復試,有時一針下去全身直冒虛汗。有一次,王琦為體會頭部穴位的針感,一針對自己扎了下去,哪知道失去了知覺。醒來后,同事焦急地問他:“剛才你怎麼了,可把我們嚇壞了!”

等同事們走后,他又繼續練習……

有段時間,王琦為熟悉骨骼標記,把骨骼標本借回家堆到床上,睡覺前也要摸上幾遍。經刻苦鑽研,他熟練掌握了人體的206塊骨頭和360多個穴位,按摩、針灸技術也提高了。老首長們也從試試看,到點名要他來治療,甚至排著隊、預約找他按摩。

2004年,王琦學會了盲人電腦,並能運用電腦讀書、記錄病歷、聽醫學講座。

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撐﹔信仰,是前進路上的路標。

2003年5月,王琦因工作勞累過度,引發了十二指腸潰瘍住進醫院。出院時醫生叮囑他要安心靜養半個月。到家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一位老同志電話,說他不慎將腰肌韌帶損傷,讓王琦過去看一看。

當時,王琦渾身沒勁兒,一點都不想動彈,並且起個身都很艱難。但王琦一想到老同志腰疼的痛苦,就硬是咬牙從床上慢慢爬起來,趕到病人家。給病人按摩完后,王琦的衣服都濕透了,回到家裡已是精疲力竭,一頭扎在床上。

王琦的愛人抱著剛出生兩個月的女兒,心疼地說道:“你都病成這樣了,還這麼干,不要命啦!你要累出個好歹的,我們娘兒倆可咋辦啊?”

這麼多年,王琦為老同志們按摩治病,不管白天晚上、工作日、節假日,隻要有需要,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有一年除夕夜,王琦正和愛人、孩子一起包餃子,突然接到一位老同志家人打來的電話,說老人剛才外出不慎將腰摔傷,能否請王琦去為他治療。王琦二話沒說,立即趕到他家,給他診治按摩兩個多鐘頭,緩解了病人的傷痛。回到家時已快夜裡12點了,女兒哭著埋怨說:“爸爸,你咋才回來?餃子都熱了好幾回,就等你吃團圓飯呢!”

多年來,王琦每天都要完成十多個人的治療,每次下來都是滿身大汗,十分疲憊。特別是身上殘留的彈片和術后傷疤,陰天下雨就和他過不去,時不時發作起來,疼痛難忍。

有人曾問過他:“你一個特等傷殘軍人,完全可以靠國家養起來,整天還這麼干圖個啥?”也有人對王琦說:“靠你的手藝到地方開個診所,不比在這兒干強多啦?”

這麼多年來,有一些民營醫院找到王琦,答應給他很高的年薪,額外還加豐厚提成。也有人為了免稅,想聘王琦當挂名老板……但他始終都沒有動過心。

說實話,王琦和普通人一樣,也需要錢,但他更懂得,人的價值不光體現在金錢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事業的追求、對社會的貢獻上,體現對軍人神聖信念的堅守上。

有一年清明節,王琦重返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在犧牲的戰友墓前,他又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更加堅定了內心的信念。

多年來,王琦堅持邊實踐邊總結,每天不管到多晚,都要把當天的治療情況和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按摩手法和針灸療法,特別是在治療老年性頸椎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麻痺萎縮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他撰寫的十多篇學術論文,在多家醫學雜志上發表。2005年,他結合臨床工作實踐,用盲文撰寫的十多萬字的醫學專著《傷筋錯骨臨症推拿》正式出版,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贊譽。

近年來,王琦的針灸按摩治療技術越來越有名氣,就診者一傳十、十傳百,從部隊傳到地方,慕名前來求醫的地方患者越來越多。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兒,不管什麼時間找上門來求治,隻要能夠治療的,王琦總是有求必應,盡心竭力,為數不清的群眾解除了病痛。“我是一名醫生,給患者治好病是我最大的快樂,我雖然看不見,但有人需要我,說明我還有用,對黨和人民還有價值。”王琦說。

“看到患者經過我的治療解除病痛,重新回歸工作崗位,我雖然勞累,但內心深處卻非常滿足。”王琦說。每次夜深人靜頭痛難以入眠時,他都會思考:何為醫者?何以為醫?以何為醫?

在一次又一次為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守護健康、服務社會、回報黨恩。

擔任吉林省盲協主席后,王琦不斷為殘疾群體鼓與呼,多次協調相關部門為盲人義務體檢﹔與殘聯籌劃“盲人勵志會”“盲人聯誼會”“新春公益朗誦會”“盲人新年親耳聽相聲”﹔組織社會力量籌辦大型助殘活動﹔聯合媒體舉辦盲人相親聯誼會……幫助2000余名盲人圓了夙願。他成立了全國首家盲人公益性組織,累計為福利院老人、勞動模范等義診按摩1500余人次。他還多次帶著盲人看電影,好多盲人現場感動得都落淚了,大家說:“沒想到我們還有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一天。”

王琦說,吉林省現有27.2萬盲人,盲人視覺差,但觸覺敏感,精神專注,從事按摩有很大的優勢。“我想把盲人按摩作為盲人就業的主渠道,積極配合政府和殘聯組織發展盲人按摩事業。”

近年來,王琦還十分關心少年兒童近視問題。在給家庭困難小患者劉濤(化名)治療假性近視時,他不但將劉濤左眼視力0.2、右眼視力0.6恢復到了雙裸眼都是1.5,還多次自掏腰包資助其上學。一段時期以來,王琦為群眾義診14000余人次,為近200名兒童治愈了假性近視,許多家長親切地稱他為孩子的“光明衛士”。

2020年11月,王琦光榮退休,但他退休不褪色,余熱映初心。“我會時刻把黨性放在心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以軍醫的標准服務社會。”王琦說。他在家附近的社區開設了義務按摩室,為有需求的居民按摩針灸,幫助有需求的殘疾人學習中醫按摩,社區居民曾給他送上手繡的軍旗表達崇敬與感激。

以傷殘之軀鑄就鋼鐵軍魂,以葵花姿態逐日而歌。

王琦從昔日戰場的英雄,豪邁轉身成為新時代的自強英雄。當年戰火,他帶著英雄夢,保家衛國﹔新時代新征程,他以大醫精誠、醫者仁心,服務身邊群眾,呵護百姓幸福,用無邊大愛為殘疾人群體譜寫新時代的光明頌。

在王琦的引領下,吉林省盲協成為全省盲人最溫馨的“娘家”,王琦也成為這個娘家的主心骨、貼心人。

看著王琦挺拔如青鬆的身姿,臉上洋溢著熱情儒雅的微笑,筆者不由得想起了2009年王琦在榮獲“長春最有影響力的殘疾人”稱號時,評審委員會給他的頒獎詞:

笑向疆場建奇功,滿身硝煙意從容﹔

鐵筆柔情重開戰,赤子丹心寫光明。

戰火奪去了他的視力,但奪不去他心中永恆的光明!

他用多情的鐵筆刻畫著生命的壯美,

他用濟世的仁心映亮英雄的姓名!

曾冒槍林彈雨鑄長纓,而今浴火青春又重生。

在他心中,太陽永駐,奮斗永恆!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