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讀懂吉林經濟“6.3% ”背后的含金量

人民網記者 李洋
2024年01月27日17:41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在振興發展的“上升期”和“快車道”積厚成勢,吉林省2023年交出了一份實打實的、含金量充足的成績單。

GDP同比增長6.3%,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增速居近年來最好位次……

如何看待這份“成績單”?跑贏全國大盤的原因何在?背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足?

“2023年,吉林省整體增長呈現出均衡態勢,三大產業都取得了比較高的增速,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高出的程度也比較接近。”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丁一兵認為,吉林省經濟增長是在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下進行的,在結構上體現出一定的優勢。

第一產業同比增長5.0%

從“豐”字彰顯含金量!

2023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連續三年超過800億斤,達到837.3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產量從全國第5位躍升至第4位,新增糧食產量較上年增長21.14億斤,相當於為每個中國人的飯碗多貢獻了1斤半的吉林糧。

吉林梨樹百萬畝綠色食品玉米標准化基地核心區。(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吉林梨樹百萬畝綠色食品玉米標准化基地核心區。(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吉林省兩會“廳局長通道”上。吉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李德明表示,2023年,吉林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代化大農業穩步開局,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2023年,是吉林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全面啟動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起步之年。提產能、補鏈條、強供給、建平台、興業態……吉林以現代化大農業為發展方向,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構建多元農產品供給體系,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持續筑牢振興發展底氣。

長春九台區紅光村稻米產業觀光體驗區。(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市九台區紅光村稻米產業觀光體驗區。(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逆勢奪豐收、高位再增產。2023年,在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情況下,吉林省農業生產扛過干旱、洪澇等多重挑戰,取得這份“優糧”答卷,殊為不易。

亮眼成績單背后,折射出吉林省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的穩步提升。

2023年,吉林省發布農業主推技術69項、主導品種105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700萬畝,建設高標准農田791.2萬畝,完成率209%,創歷史最高水平。

與糧食豐收相伴的,是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建設的蓬勃發展。

肉牛飼養量增速達9.9%,居全國第1位﹔梅花鹿飼養量達78萬隻,居全國第1位﹔鹿茸產量達1111.5噸,居全國第1位﹔人參產量達3.4萬噸,居全國第1位﹔黑木耳產量達118.4萬噸,居全國第2位﹔推廣稻漁綜合種養95.39萬畝,創歷史新高,漁業產值同比增長9.2%。一組組數據見証了吉林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也為建設農業強省積累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正是飛雪迎春時,放眼黑土沃野,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廣袤的玉米帶、水稻田、大豆地尚在休養生息,為新一年的生產積蓄新動能。

第二產業同比增長5.9%

從“新”字彰顯含金量!

2023年,吉林省扶優育強穩定工業運行。出台穩工業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穩產量、擴產能、拓市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高於全國2.2個百分點。重點產業增長強勁,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冶金建材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4%、12.5%、47.8%、21.9%。

中國一汽NBD總部大樓紅旗展車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中國一汽NBD總部大樓紅旗展車區。(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吉林省兩會“廳局長通道”上。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剛用兩句話總結了2023年吉林省工業發展的亮點,即基礎牢固、重點突出。

基礎牢固——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冶金建材等重點產業發展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重點突出——以衛星為代表的新的裝備制造業發展亮眼,“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108顆,建成世界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以碳纖維為代表的新材料發展迅速,吉林化纖原絲和碳絲的產能和產量位居全國首位﹔光伏新能源發展全國矚目,全國最全套的配套和產能已經在吉林省落地見效。

吉林一號衛星模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吉林一號衛星模型。(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2023年,吉林傳統產業忙“蛻變”,新興產業加速突圍。在中國一汽紅旗繁榮工廠,車間寬敞明亮,無人小車穿梭其間,自動機械臂“手舞足蹈”。方圓幾十公裡內,各類研發制造企業匯聚,一輛輛性能優異、設計新潮的新能源汽車,從吉林奔赴四面八方。

一台車制造的背后,是制造業轉型的浪潮。以信息技術為主導,從下游的整車、高鐵廠商,到中游的零部件配套企業,再到上游的工業原料車間,過去一年,吉林瞄准全省3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用創新為傳統產業賦能。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制造業基地,越來越多“老工廠”登上數字化列車。

中國一汽、中車長客、吉林化纖……龍頭企業牽引一批企業發展,新興產業加速涌現創新技術成果。新能源產業集群、光電子產業集群、碳纖維新材料產業集群……黑土地上,“新”風拂面,一個個新興產業持續推進的火熱的景象,是吉林爭分奪秒抓經濟的縮影。

第三產業同比增長6.9%

從“活”字彰顯含金量!

2023年,吉林省消費市場一片火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2%。啟動實施旅游萬億級產業攻堅行動,堅持全域四季聯動、冰雪避暑互動,推動旅游市場加快回暖,全年接待游客3.14億人次,旅游收入5277億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長春龍嘉國際機場航班量、旅客量恢復率均位列國內千萬級機場第1位……

長春這有山文旅小鎮。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這有山文旅小鎮。(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可感可知的一個個微觀場景,印証著回升向好的宏觀經濟。吉林省商務廳副廳長呂繼偉說,2023年,吉林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以“消費提振年”主線,密集出台促消費23條等一系列政策,發放消費券7.7億元,高頻舉辦促銷活動2000余場次,創新打造“1·8、9·8”消費節、“盛夏、冰雪”消費季等消費場景,持續推進41家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改善消費條件。為全省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個冬天,吉林冰雪旅游太火熱!冰雪活動層出不窮、賞玩滑住購一站式……雪季來臨,吉林各地不斷打造新熱點、營造新場景,激發冰雪消費潛能,讓“冷資源”釋放“熱效應”。

在絢爛的煙花中,第27屆長春冰雪節12月12日晚在長春冰雪新天地開幕。與零下20攝氏度的低氣溫形成對比的是游客們游玩的熱情。在冰雪節期間,長春推出了淨月雪世界、長春北湖·秘境雪谷等10個冰雪樂園以及40處冰雪娛樂場所,廟香山、蓮花山等4處滑雪場已提質擴容,總雪道53條,日最大接待量可達1.7萬人次。

長春冰雪新天地景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冰雪新天地景區。(資料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地處吉林省白山市撫鬆縣的長白山萬達國際度假區,日均接待量超4000人次﹔在吉林市萬科鬆花湖度假區,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開設“快閃店”,時尚新潮的消費場景受游客喜愛……攜程數據顯示,預訂12月目的地為吉林省的冰雪酒店訂單同比增長78%,冰雪團隊游產品訂單同比增長近10倍。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孫光芝表示,吉林將加快推進冰雪強省建設,推動整個雪季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裝備、冰雪文化等“4+X”的冰雪經濟發展。

“6.3%!讓我們感受到了十足的信心!”2024年吉林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過去一年,吉林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邁出了全面振興的堅實步伐,接下來將更有理由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吉林自身在努力,外界對吉林的預期也在發生著根本改變。”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軟科學所所長徐卓順說,吉林不斷向好的經濟態勢,正為吉林匯聚人氣,提升振興信心!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