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長春振興突破這一年

長春地方特色文化增添新亮點—— 公主嶺農民畫“火”了

2024年01月26日14:16 |
小字號

  近日,長春市委網信辦攜手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吉林日報推出“長春振興突破這一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全方位展現全市上下瞄准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全力推動長春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生動實踐!

  藝展黑土地,丹青翰墨香。最近,在廣袤無垠的嶺城大地上,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農民畫,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生動的表現力,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公主嶺,中國“玉米之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化底蘊厚重,響鈴公主的故事至今讓人們喜聞樂道。如今,獨特的民間繪畫藝術——農民畫,為這裡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提升城市軟實力增添了耀眼的存在。

  《午休》《庄稼院》《人財兩旺》《雪鄉》《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些都是農民畫的名字,出自公主嶺市一位普通的農民之手。他叫柴守志,今年62歲, 現任公主嶺市農民畫協會會長,被授予“吉林省民間藝術家”稱號。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柴守志,1979年考入吉林省藝術學院,畢業后一直醉心於農民畫創作,以其深入人心的主題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獲得了國家、省級大獎。

  農民執畫筆,畫裡話“三農”。風格質朴、色彩明快、構圖飽滿、凝重和諧的公主嶺農民畫,根植黑土、緊扣生活、貼近時代,不僅畫農民,還畫天、畫地、畫生活、畫自己,創作的題材和思路非常廣,畫出了勞動者所思所想,講述著鄉村振興好故事,在朴拙中彰顯自身的美學個性,散發黑土地的馨香。

  多年來,公主嶺市積極探索,深挖特色文化資源,開拓了廣闊的文化產業發展市場,形成了多元化經濟力量共同推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柴守志的帶動下,公主嶺市農民畫作者群不斷擴大,達到1000余名,骨干作者達到300余名,指導教師有20余名。

  有了這些骨干力量的帶動,他們辦畫校、建基地、搞培訓、出精品、辦畫展,真正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農民畫品牌,讓人們看到了東北的民俗、美食和風景,在省、國家、國際展會上嶄露頭角,捧得多項農民畫大獎,並火爆朋友圈。2015年4月,首屆《朵雲軒杯》中國農民畫展在上海舉行,公主嶺市5幅農民畫作品入選﹔2016年5月30日,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翰墨青州”中國農民畫展,公主嶺農民畫7幅入選﹔2016年6月20日,參加中國美育研究會主辦的“一帶一路”中俄國際藝術友誼交流展,柴守志作品《幸福和平》《溝通》兩幅作品獲金獎,並被俄方收藏……

  公主嶺市農民畫協會自成立以來,就不斷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改變農民畫各自為戰的狀態,成為農民畫作者的大課堂、大學校、大熔爐。“咱們吉林省的農民畫團隊是第一個連續兩年參加“一帶一路”中俄藝術友誼交流展的團隊。還有105幅在加拿大、俄羅斯、日本、荷蘭等國家參加過展出,並全被收藏。”柴守志說:“通過參加國內外的展出,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感受到中國深厚的鄉土文化和人情味,也讓更多人了解了公主嶺農民畫。”

  在公主嶺市秦家屯鎮、雙龍鎮、環嶺街道等地的農村文化牆上,人們經常能看到農民畫,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法讓農民一圖讀懂傳統文化、法律常識、政策要領等知識,讓公主嶺農民畫更多了一分價值和使命。

  據了解,近年來,公主嶺市農民畫協會把法治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團隊成員不畏寒冷,精心繪畫,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這幅農民畫叫《鄉村振興》,吃水擰龍頭、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以現實生活為前景、時代變化為背景,反映出了40年來我國農村的大變化,讓幸福生活躍然紙上。” 採訪中,柴守志指著自己的新作品,顯得很激動。

  公主嶺農民畫從萌芽到成熟,影響力不斷提升,知名度不斷擴大,現已成為當地乃至長春市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

  “面向未來,公主嶺的農民畫要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推進政府與文創企業的合作,打造精品農民畫旅游線路等多種方式拓寬銷售渠道,走出一條大眾化、專業化、產業化、市場化的路子。”對於公主嶺農民畫的未來,柴守志充滿信心:“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宣傳吉林、宣傳公主嶺,我們這些農民畫家將一如既往,再創佳績。”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