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城市客運系統日均服務約3億人次出行

探索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新模式(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韓 鑫
2024年01月11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

  核心閱讀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交通擁堵基本緩解。近年來,各地主動作為、積極發力,探索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新模式,推進交通擁堵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交通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的“血脈”,也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當前,城市客運系統日均服務約3億人次出行,日益凸顯的城市交通擁堵在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導致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成因是什麼?近年來,治理交通擁堵形成哪些地方樣本,取得哪些成效?記者進行了採訪。

  人口不斷增加,基礎相對薄弱

  交通擁堵加速向中小城市蔓延

  “交通擁堵,源於交通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陳徐梅分析,當前城市交通擁堵呈現出以下特點——

  從空間看,交通擁堵由特大城市、大城市加速向中小城市蔓延。2022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近五年每年新增約1800萬人口進入城市。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人口不斷增加,疊加中小城市交通發展基礎相對薄弱,造成中小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

  不合理城市空間結構下,潮汐交通擁堵現象愈加明顯。一些城市存在大量人口在市區工作、郊區居住的現象,往返通勤引發軸向通道上客流巨幅增長,帶來巨大潮汐交通壓力,增加了運輸組織的難度。

  從時間看,城市交通由高峰時段擁堵轉向全天候、常態化擁堵。截至2023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3億輛,9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隨著機動化出行特別是私人小汽車出行比例大幅增長,加上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激增,違規騎行停放等情況屢見不鮮,對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的影響逐漸顯現。

  “治理交通擁堵,本質在於緩解需求和供給的沖突。”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姚恩建提出,在需求端,通過政策調控,一方面減少機動車使用,引導綠色出行,另一方面,鼓勵錯峰出行,以緩解出行需求在時間上的過度聚集。在供給端,既要以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同時,也要通過優化路口、完善交通設施等手段,將“堵心路”變成“舒心路”。

  加大基建力度,優化交通管理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

  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近年來,各地主動作為、積極發力,探索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新模式,推進交通擁堵治理取得成效。

  冬日早高峰時段,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以往全線擁堵的情況截然不同,周圍路段車輛正常通行,秩序井然。

  這裡日均門診急診量達8萬余人次,周邊交通壓力巨大。通過在出入醫院必經的中小街道上設置公交專用道,並協調增開3條專線巴士,加強與地鐵、快速公交接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全過程出行鏈,該路段公交車運營速度從1公裡/小時提升至16公裡/小時,居民就醫通行時間由30分鐘縮短至10分鐘。

  “‘公交治堵’的組合療法,有效改善了片區近20年的交通嚴重擁堵情況,道路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市建成公交專用道107條,長度超過1000公裡,在中心城區基本形成覆蓋主要客流廊道的公交優先通行網絡。

  在杭州、大連,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打通“斷頭路”,加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路網循環效率不斷提升﹔在上海、蘭州,瞄准機場、高鐵站和城市客運整合,實現多種客運方式一體化換乘,城市交通換乘效率和便捷性顯著提高。

  “通過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尤其是強化城市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系統建設,能有效提高交通承載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陳徐梅說,提高公交出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吸引其他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轉移,既有利於公共交通自身發展,又可以減少交通干擾和交通事故。

  “治理交通擁堵並非隻能通過擴路拆遷、大興基建等大動作,從‘小切口’入手,通過優化交通信號、路口改造及車道優化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樣能為城市交通‘疏通經絡、化瘀活血’。”姚恩建說。

  深圳福田,廣深高速福田收費站銜接廣深高速與深南大道,所在路段承擔多個片區的快速轉換功能,早高峰期間下高速需求高達2305輛/小時。

  “過往,受ETC布局限制,收費站離場車流移動較慢,該路段一度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系統分析,優化ETC車道布局,增加兩個出口車道ETC收費功能,在保障收費車道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緩解了出口車流交織問題。

  河北邯鄲,復興區轄區軍營路道路狹窄,途經7個老舊居民小區和1所小學。城市管理部門通過對道路精准摸排,在閑置區域“擠出”68個免費公有泊位。邯鄲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負責人介紹,通過挖掘城市“邊角料”,截至目前,全市已增加超1萬個免費臨時停車位。

  在工程治堵外,聚焦科技治堵

  智能交通為緩解擁堵提供新思路

  “最堵的一次,4公裡的路車行了80分鐘。”這是2023年10月,在吉林長春一場特別的市民見面溝通會上,一位網約車小哥的“吐槽”。

  近年來遠超預期的機動車增長速度,加上長期以來“職住分離”的城市布局,為長春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

  面對嚴峻挑戰,在工程治堵外,長春交管部門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科技治堵上。“通過百度智能雲計算數據,瞄准擁堵排名靠前的79條主要街路,針對性地制定強化警力管控、工程導改等治堵措施212項。”長春市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快速路入口節點處,結合AI流量監測數據,新建了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統,能綜合考慮上下游車道實時通行能力,在合流點位實現車道的臨時管控,以管理智能化緩解通行壓力。目前,快速路高峰擁堵指數環比下降20.1%,平均車速環比提升18.1%。

  山東濟南,交警支隊智能管控指揮中心內,透過大屏,全市道路實時交通流量、有關交通設施狀態、道路事故處置進展、公眾出行信息發布等情況一目了然。

  “通過優化改造擁堵點段,靈活調整交通信號配時方案,路口通行效率提升5.6%,早晚高峰擁堵指數同比降低23%。尤其在節假日、惡劣天氣等特殊時期,平台可利用數據研判、視頻巡檢等手段,及時捕捉交通態勢變化,進行優化調整。”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事業部負責人辛超說。

  “治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堅持長期治本和短期治標相結合。”在陳徐梅看來,城市擁堵問題歸根到底是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的問題,必須圍繞城市布局優化、堅持公共交通為導向發展等推進職住平衡,才能從源頭上改善擁堵問題。同時,也要緊盯重點區域,以及高速公路收費站、重點路段等,從道路設施、公交優先、停車建設、交通管理等方面對症下藥、精准施策,不斷推動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明顯改善。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1日 07 版)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