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長春兩會
2024年長春經濟如何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信號
2023年,長春市精准施策、全力拉動,經濟大盤總體穩定,2024年將如何發展?1月10日,長春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市長王子聯作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長春2024年經濟工作新動向。
2024年,長春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必須秉承匠心制造、加快轉型升級。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為目標,全力支持一汽“531”戰略規劃,推動汽車產業跟上新能源節奏、搶佔智能化賽道,打造國際一流汽車城。奧迪PPE一期實現量產,開工建設比亞迪動力電池二期,加快中車新能源商用車、旭陽改裝車等項目落地,引導本地傳統零部件企業加大產品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快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供應商轉型,建設無人駕駛示范區,新能源車產量達到20萬輛,汽車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推動中車長客在長全產業鏈布局,謀劃建設磁浮列車商業運行試驗線,加快發展智能農機、數控機床、電力裝備等,裝備制造業產值超過530億元。支持企業技改擴能,梯度實施工藝、設備、管理等全要素改造,完成600戶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建成15個“小燈塔”智能工廠。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光電信息產業園,奧普光電元器件等項目投產,推動維信諾OLED模組項目落地,辦好首屆長春國際光博會,光電信息產業產值突破900億元。全力打造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謀劃引入醫藥研發生產經銷、高端醫療器械等項目,研究建立產業謀劃、財政投入、利益分配等運行機制,力爭年內出形象、見進度,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產值和營收達到1000億元以上。加快實施新能源+增量配電網、80萬千瓦風電制氫合成氨等項目,推廣氫燃料汽車應用場景,著力打通綠電、綠氫、綠氨、綠醇制造、儲運、消納通道。以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高地為方向,大力發展冰雪、避暑兩大核心產業,打造冰雪新天地、華強方特、中鐵這有水等一批高質量文旅產品,完善文投集團運營機制,提升謀劃包裝和市場營銷水平,全年旅游收入力爭達到3000億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長春市在新賽道上持續發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航空航天、新型半導體、前沿新材料、數字經濟等7個細分領域新賽道,逐個編制規劃、出台政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支持長光衛星發展通信衛星制造和地理信息數據應用,建設航空產業示范園,探索打造低空經濟示范區。提速推進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奧來德、海譜潤斯、聖博瑪等園內項目要規模化開建。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加快建設長春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聯通大數據產業園、人工智能創新基地,進一步提升數據交易中心活躍度和算力中心運營能力,全市算力規模達到1000P。大力發展金融、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更好涵育產業生態。力爭7個產業產值平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總規模達到1400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2024年,長春市將千方百計擴大需求,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深入挖掘消費潛力。支持老舊汽車更新消費,推動公共領域增加新能源車使用數量,持續推進“旗E春城”行動。用好國家租賃住房試點政策,支持房地產企業參與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設,新增租賃住房1.9萬套,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00套,商品房銷售面積力爭達到550萬平方米。抓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升級改造傳統商業業態,豐富新場景、新模式、新體驗,大力引進首店、首發、首秀,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壯大電商經濟,打造夜間消費集聚區。著力繁榮文旅消費,辦好消夏節、冰雪節等標志性節事活動,務實研究“引客入長”有效辦法,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服務體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50億元。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開展項目建設年行動,重大項目提級管理、重大需求提級解決、重大節點提級推進,全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超過13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億元以上。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圍繞“萬億國債”“新增中央投資”等國家政策支持方向,加大項目謀劃包裝申報力度。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建立常態化實質運營的項目生成機制,形成項目簽約率、開工率、達產率“三率”考核體系,及時兌現招商獎勵,年內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300個以上,引資額增長25%以上。
堅定支持民營經濟。制定《長春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實施“個轉企”專項行動,新增民營企業8.5萬戶。將國家和省市一攬子惠企政策全部納入政策直達平台辦理,進一步擴大免申即享范圍。用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城市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政府採購面向中小企業預留40%以上份額。堅決落實國家支持民營經濟“金融25條”,合理提高新增貸款中民營經濟貸款佔比。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萬億元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