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林省政協:繪就壯美畫卷 書寫鄉村振興故事

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
2024年01月09日09:18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辦好農村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建引領。”

“未來我們將讓更多的‘頭雁’拿到職稱,讓農民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

“響應組織號召,腳踏實地做實事,在最接地氣的地方,把鄉村振興工作做好。”

鄉村振興的路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初心、勇擔使命,踏踏實實干實事,勇往直前當先鋒。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工作的整體部署,吉林省政協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包保幫扶工作,選派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擔當鄉村振興第一書記,負責包保公主嶺市懷德鎮三裡堡子村、農安縣農安鎮長安村和琿春市板石鎮孟嶺村。

用汗水見証蛻變,用實干詮釋擔當,吉林省政協駐村工作隊把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使命扛在肩上、記在心間,切實扛起助推鄉村振興的政協擔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再創新局面添磚加瓦。

筑牢富民根基 鄉村“蔥”滿希望

冬日室外雪花飄揚,香蔥棚內溫暖清香。公主嶺市三裡堡子村的香蔥種植戶們正趕著收割2023年最后一茬香蔥。在吉林省政協駐三裡堡子村第一書記張弢的指引下,記者走進一棟大棚,眼前綠油油的香蔥長勢喜人。

“今天起蔥,剛剛已經發走了幾車,總共500袋、5000斤香蔥將發往安徽。現在裝蔥的袋子不夠用了,我得趕緊去採購一批。”種蔥大戶於德告訴記者,村裡種的香蔥,口感好、香味濃,在長春、哈爾濱、西安、北京等地的超市和農產品市場很暢銷。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在吉林省政協的幫扶下,三裡堡子村把“小香蔥”做成了“大產業”,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發展新路。

為了把香蔥產業做大做強,張弢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謀劃擴建日光暖棚,增加產能。新增大棚的水電問題便成了張弢心裡的大事,為此,張弢找到電網公司,通過“政企聯合”形式,拉來資金639.5萬元對棚膜園區進行電網改造升級,讓全村大棚都通上了水電。

如今,三裡堡子村是農業農村部評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耕地面積36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44公頃,各類蔬菜大棚1708棟,其中種植香蔥棚室佔棚室總面積的80%以上,被譽為“東北香蔥第一村”。

為推動棚膜經濟的科學發展,三裡堡子村黨支部多次帶領棚膜生產的業務骨干,到遼寧海城、凌原、北鎮、錦州及山東壽光等地學習考察,並聘請技術員到大棚、溫室指導蔬菜種植,強化綠色棚膜蔬菜園區科學技術水平。

張弢介紹,三裡堡子村現有各類蔬菜種植人才和技術骨干36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為新型職業農民。“2023年村子裡的種植能手還參加了吉林省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未來我們將讓更多的‘頭雁’拿到職稱,讓農民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

在吉林省政協的幫扶下,2023年,三裡堡子村先后修建了6.7公裡水泥路、安裝了285盞路燈、試種了3.5公頃中草藥……找好產業項目,筑牢富民根基,三裡堡子村越來越成為宜居宜業的振興之村。

點燃紅色引擎 鄉村振興前路寬廣

行至農安縣長安村,寬闊的柏油路干淨平坦,路兩旁新栽種的小樹被修剪得清爽,農家庭院整潔美觀……一幅怡人的鄉村美景映入眼帘。

然而,曾經的長安村貧困、落后,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村容村貌和村民收入更是在全縣排名倒數。“2019年剛剛派駐到村時,這裡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更別提戰斗堡壘作用了。”吉林省政協駐長安村第一書記趙振華說,農村工作既得說,還得做。村黨組織軟弱渙散和村民觀念落后,想要轉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韌勁和堅持。

做好組織工作,發展黨員、開展“黨員+”活動,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豐富“主題黨日”活動……趙振華和新一屆村黨支部把黨建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現在我們有了黨員微信群、村組干部工作群、黨員學習群,黨建引領作表率,村裡黨員對接到戶,百姓有問題,黨員帶頭幫忙解決,基層黨組織工作煥然一新。”談到村裡的變化,趙振華的臉上始終挂著笑容。

不僅如此,五年來,長安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連續三年沒有群眾上訪﹔房前屋后進行了綠化,安裝了路燈﹔村裡修了六米寬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植了道路景觀樹﹔全村接通城市供水……越來越美麗的鄉村環境、越來越優化的基礎設施讓長安村有了城市的氣息。

在趙振華看來,“鄉村振興包括各個方面,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在吉林省政協的幫扶下,長安村完成了高標准大棚的維修工程。

“現在村裡有45棟溫室大棚,一年四季都種植蔬菜,棚膜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為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趙振華說,明年將要擴建100棟大棚,現在項目規劃、審批、可研報告都已經完成了。未來,將把長安村打造成蔬菜供應基地,同時發展肉牛養殖、休閑旅游,促進村民就業增收致富。

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激活產業發展“一池春水”,長安村圍繞增強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推動村“兩委”班子建設,幫助培育后備力量,為促進鄉村振興夯基賦能。

種好致富之果 農旅融合滿村飄香

目光轉向琿春市孟嶺村,滿村飄著的蘋果香氣沁人心脾,孟嶺村是典型的少數民族邊境村。近年來,孟嶺村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帶動全村百姓致富。

“孟嶺村蘋果產業基礎較好,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拓寬蘋果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孟嶺蘋果的知名度。”孫孟利作為吉林省政協選派的第一任駐村第一書記,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在實現本村經濟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積極開發拓展少數民族邊境村鄉村旅游,開展春季賞蘋果花旅游、豐收季舉辦蘋果採摘節,打造“蘋果+旅游”村集體產業。

“打造少數民族邊境旅游村,特色種植採摘基地、特色旅游民宿、特色垂釣園區,一個都不能少。”在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孟嶺村持續完善基礎設施,修建2400米排水溝,完成道路改造1.3公裡,綠化2700平方米,安裝路燈100套。不僅如此,2023年,孟嶺村完成了10棟高標准溫室大棚和蘋果基地氣調庫場地硬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資金批復。

2023年10月,吉林省政協完成第一書記調崗輪換,李小春接替孫孟利擔任孟嶺村第一書記。接過“接力棒”一個月的時間,李小春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抓好黨建促進班子能力提升﹔扎實開展遍訪脫貧戶工作﹔發展民族特色,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2023年,投入14.5萬元的“同心圓之家”建成。明年,將會有更多的村民到“一家親”食堂就餐。體現民族特色,惠及全村百姓,明年,孟嶺村還將把村委會門前的門球場進行升級改造,給更多村民提供良好的休閑活動空間。

“按照前期繪就好的藍圖,我們明年將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採摘園和垂釣園,打造一批民宿,實現與琿春防川旅游一體化。”李小春說,將扎實開展包保幫扶工作,積極打造惠農惠民產業,把特色農產品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拓寬增收渠道,改善鄉村環境,努力走穩走實鄉村振興之路。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吉林省政協充分發揮組織聯系廣泛、智力密集的優勢,動員組織省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到包保村建企業、上項目、做公益,與脫貧戶結對子、獻愛心﹔組織醫藥衛生界委員到包保村開展義診幫扶、送醫送藥,打通了包保村醫療服務最后一公裡﹔組織文藝界委員到包保村學校進行藝術支教,提升困難學生藝術水平﹔幫助包保村建設網絡電商培訓工作室和圖書室……

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奮進新征程,吉林省政協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建設富裕富強、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