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特別策劃·五個維度看德惠融媒體報道
幸福德惠|喜看豐收糧滿倉 幸福映在笑臉上

“糧食播種面積達到334.2萬畝,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量突破50億斤。”2023年以來,德惠市高度重視穩糧保供,高位推動、高頻次督促落實糧食生產任務,穩面積、提單產、保總產,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
地處世界著名的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奠定了德惠深厚的農業基因。(德惠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是豐年!”走進德惠市田源家庭農場,負責人楊伯川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2023年服務土地1000多公頃,其中,自有流轉土地350公頃,土地托管近400公頃,2023年收成不錯,每公頃收獲玉米27000多斤。”
德惠市田源家庭農場玉米喜獲豐收。(德惠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德惠市農業農村局‘托管有補助’,我們將補助金額核算在托管費用內補貼給百姓,百姓成本變少了,托管的積極性變高了。”楊伯川介紹,與2022年十幾公頃的土地托管相比,2023年托管面積大大提高。
土地集中連片托管實現了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與專業化生產,耕種防收“一條龍”服務,讓農民當上了“甩手掌櫃”。
土地托管給合作社,托管費用比農民自種更低,這是如何做到的?楊伯川用四個字給出答案——“規模效益”。楊伯川告訴記者,農民把土地統一托管給家庭農場后,家庭農場統一採購種子、化肥,在耕、種、防、收4個環節上都實行統一管理,有效降低了成本。尤其是土地實現集中連片后,機械化作業效率更高,作業成本也降得更低。節約下來的成本,就是家庭農場和農民共同分配的利益。“對於百姓來說成本少了收益高了,對於家庭農場來說,大型的農用機械有活干了,收入自然隨之增加。”
近兩年來,德惠市越來越多的農戶認可土地托管服務,在德惠市文興農資專業合作社,托管服務的好處得到了連年的驗証。
“2019年,隻有20多家農戶抱著試驗的態度,把30公頃土地托管給我們,當年土地產量很高,受到廣大農戶認可。2020年,我們合作社土地托管就發展到了100公頃。2023年合作社全程土地托管已達到500多公頃了。”德惠市文興農資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文興說。
德惠市文興農資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玉米。(德惠市委宣傳部供圖)
收成好了,信心足了。張文興表示,2024年將積極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和社會化托管服務,並增加玉米儲藏和銷售業務,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爭取糧食每年都有穩步增產的豐收景象。
“全程托管服務有利於把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並能給農民收入增加,實現產業規模化的良性循環。”張文興說,在黨的惠民政策支持下,我們將更加努力,讓農民生活越來越好!
讓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德惠市農業農村局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面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採取一系列穩糧保產措施,保面積、攻單產、御災害、強管理,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繪就農業現代化新畫卷。(德惠市委宣傳部供圖)
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2023年,德惠市建成高標准農田及示范區13.73萬畝,扎實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暨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完成黑土地保護利用16.67萬畝,開展閑置設施農用地專項整治,恢復耕地101公頃,按時保質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外業採樣任務,採集土壤樣本4567個。落實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試點41.2萬畝,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13項農業增產增效技術,新增農機總動力12萬千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突破1萬家。糧食播種面積達到334.2萬畝,糧食實際產量將突破50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據統計,2019年德惠市第四批成為國家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到2023年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5%,以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玉米收割施行全部機械化作業,省事、省時、省工。”德惠市新賀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新賀說,從2022年開始,合作社有了收割機秋收作業補貼,補貼到的資金實實在在地讓老百姓受益了。
德惠市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總產值突破50億斤。(德惠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德惠市新賀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80公頃,土地托管180公頃,全部種植玉米。“我們有3台收割機,同時作業的情況下,20天就能收割完。”張新賀介紹說,這幾年生活逐步變好了,收入也增多了,收獲豐收的同時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2021年的時候每公頃收獲玉米約25000千斤,2022年收獲約27000斤,2023年產量能達到30000斤,玉米產量實現了連年遞增。”德惠市大房身鎮劉雨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雨說,合作社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提高種植技術幫助社員及農戶增收,經過不懈的努力,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種植經驗,玉米產量實現連年遞增。
德惠市大房身鎮劉雨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地。(德惠市委宣傳部供圖)
“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有10年了,從最初的30公頃起步,那時,大多數農民選擇土地流轉。十年間,一邊經營一邊探索一邊總結經驗,合作社實現了健康發展。2023年100多名社員實現入股分紅。”劉雨介紹,社員入股分紅能在沒有投入成本的情況下,每公頃收入達到兩萬元。
2022年以來,德惠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無人機飛防成效良好。“2023年,合作社採用了無人機飛防作業技術,通過無人機全面噴洒葉面肥,十月時玉米葉還是綠油油的。”劉雨說,以往每年九月末的時候玉米葉都黃了,玉米水分不足,2023年效果好、水分足,豐收沒問題。
一顆顆金黃飽滿的玉米給辛勤勞作了一年的農民帶來了喜悅和收獲。希望的田野上,豐收畫卷五彩斑斕,農民生活也在豐收的日子裡“芝麻開花節節高”,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明天,農民們的幸福全都映在笑臉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