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觀長白丨年年有余!查干湖的魚,都去了哪兒?

2024年01月02日08:42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清晨,陽光穿過寒霧,洒滿冰封雪覆的湖面,古老的“祭湖醒網”儀式開啟。吟誦聲、鼓點聲,和著琴聲馬鳴、歡歌笑語、“魚把頭”的號子在湖面上回蕩……

查干湖,醒了!

2023年12月28日,查干湖第22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開幕。

查干湖第22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現場

查干湖,蒙古語稱為查干淖爾,即“白色聖潔的湖泊”之意,大部位於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

牢記囑托,查干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全力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盛大的開幕式后,我們驅車直奔湖中心,從源頭追溯,查干湖的魚都“游”去了哪兒?

寒冷讓陸地與湖水連接為一體,讓人與湖面有了相親的機會。藍天如洗、天高地迥、蒼茫遼闊。碧波蕩漾,浩渺若海的查干湖凝固成路,歡迎四面八方的游客。

車在冰上行,魚在湖中央。

數九寒天,4匹健碩的馬拉著絞盤打轉,胖頭魚、鳙魚、草魚、鰱魚……漁網在冰上好似一條生產線上的傳送履帶,數萬尾鮮魚源源不斷地出湖,在冰湖上彈跳起舞。

查干湖冰面上數萬尾魚正源源不斷出湖 汪志球/攝

事實上,在“祭湖·醒網”儀式之前,漁工們早已兵分多路,帶著原始的捕撈工具趕往大湖深處,選址、鑿冰、布網。

開幕式后,人們則興致勃勃地趕往出魚口,觀冬捕、賞鮮魚、購大魚,感受無比震撼的“冰湖騰魚”盛景。

查干湖冬捕盛景 孫曉峰/攝

隨著2000多米的漁網被緩緩從水中拉起,查干湖第21代魚把頭辛繼龍第一感覺是:“好沉!”

辛繼龍說,今年開捕伊始就收獲頗豐,最大一網達到36萬斤。據當地有關方面測算,今年撈量會超過400萬斤,比往年增加約三成。

近水樓台先得魚。不少游客現場購,要的就是這份新鮮和喜慶。“我在漁網上摘了條大胖頭魚,現場擱電子秤上一稱,哇!足有20多斤,買下啦,准備回家燉了。”遼寧游客李女士一臉興奮,拿著手機不停記錄大湖豐收場景。出湖即遇主人,不少魚就這樣游到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啦。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頭魚。今年的頭魚以1399999元的價格拍出。據介紹,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頭魚”和撈出“頭魚”大網裡的所有魚,均歸“頭魚”獲得者所有,這一網被稱作“吉祥好運網”。而且,此次“頭魚”拍賣活動所得款項將用於增殖放流及保護查干湖的水生態環境。

“頭魚”游向了生態保護,標注了保護生態愛護自然深入人心的刻度,讓人欣喜、欣慰。

冬捕節現場的大魚

要說查干湖最多的魚是什麼?好像應該非胖頭魚莫屬。

胖頭魚,學名花鰱魚。它與白鰱魚、草根魚等淡水魚品種,是吉林西部冬捕的主要對象。動輒二三十斤的個頭,使它在年終歲尾被人們附加了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

“現在漁工的日子真是年年有余!”漁網旁,查干湖漁場副經理劉殿陽喜笑顏開。他說,之前由於生態環境惡劣,漁業資源萎縮,漁場職工不得不外出打工。而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好轉,水清了、魚多了,不僅漁場職工回來了,各地游客、電商平台也接踵而至。“現在漁場職工年收入都能在10萬元以上,而且周邊開游船的、開農家樂的也都因此受益。以前東北都時興‘貓冬’,現在是一年四季都停不下來。”

從冰面走到湖邊,“查干湖漁港民俗村”的招牌映入眼帘。推門進屋,喧鬧的人聲混著屋內的熱氣扑面而來,“吃咋樣?”“再來點凍梨不?”農家樂經營者曲三妹在各桌客人之間游走招呼,一盤盤湖魚佳肴被送上餐桌。

“來查干湖的游客越來越多了,還得再招幾個人才行。”好不容易騰出空來,曲三妹坐在櫃台跟記者嘮起農家樂的發展。

從最初在冰面上搭帳篷起灶台,到現在佔地數千平米、每天可接納約300人用餐的農家樂,曲三妹是查干湖生態旅游發展的親歷者和受益者。

查干湖旅游業發展初期,隻有周邊城市的游客會在冬季來到這裡。農家樂經營者在其他季節隻能打零工或者找別的活計,收入十分不穩定。

夯實生態本底,瞄准文旅發力,查干湖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建成一批特色生態旅游景點。逐漸打響的知名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查干湖看冬捕、吃湖魚,也為曲三妹這樣的農家樂經營者帶來了商機。

來自天南地北的旅客,在查干湖畔即可體驗地道美味。從湖中到餐桌,主打就是一個新鮮美味呢。

“吃得好,走時還要買一些,給朋友郵一些”來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說,物暢其流,郵起來方便得很。

數九寒天進行冬捕作業和及時運輸,東北“天然大冰箱”“天然大冷鏈”得天獨厚。

“老顧客流連忘返,新面孔與日俱增。”曲三妹說,現在是從春到冬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查干湖游玩,農家樂的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不僅如此,不少客人離開查干湖之后對我們這兒的美味念念不忘,所以我們還發展了快遞服務,把查干湖的魚送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上。”

曲三妹領記者走到餐館一旁的空地上,農家樂的員工正在把一條條魚稱重、打包、裝箱,空地的一側已經密密麻麻摞著一大批查干湖胖頭魚的快遞箱,“現在冬捕剛剛開始,每天可以寄出幾十條大胖頭魚。按往年的經驗,再過一陣,每天得寄出幾百條魚呢。”曲三妹笑著說。“農家樂的生意紅火,周邊村屯的村民也受益。農閑之后正是冬捕季,村民可以在農家樂做服務員、打包湖魚,我們按每天120元給錢。”

“以前在東北‘貓冬’是不得不‘閑’。現在忙起來了,我倒想著每年把餐館停一段時間,去別的地方走走看看,學習別人家的經驗,把農家樂辦得越來越好。”曲三妹笑著說。

“冰院子”裡,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裝廂 孟海鷹/攝

在不遠處的吉林查干湖漁業有限公司魚產品超市裡,一排排從湖中打上來的魚在這裡碼成高高的凍漁垛。大家都叫這裡“冰院子”。院子裡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裝廂,一輛輛大車往來穿梭,正在裝魚運魚。工人們笑著說:“發往全國各地,得有幾百萬斤呢!”

冰鮮產品的品質和口感不僅依賴源頭產地,環境和保鮮技術也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魚要吃“鮮”,高效的物流運輸可以避免解凍影響口感風味,確保消費者享受鮮味。據介紹,為此,京東超市依托冷鏈中心+產地協同倉+配送站的智慧冷鏈網絡,實現最快次日達的超速物流體驗。

即將“啟程”的魚

現如今,查干湖的魚不只是量上的豐收,品類也在增多。

“這一網,就這一尾鳡條,可是稀罕物。”冰面漁網裡,扑騰著一隻一米來長,身形似劍,魚皮淡黃的大魚,漁工介紹起來:這便是鳡魚,在查干湖裡,或許不如胖頭魚知名,可確實湖中為數不多的主要以魚類為食的品種。因為性情凶猛、攻擊性強,也被冠以“水老虎”的外號。

鳡魚在長江、鬆花江等地都有分布,從鬆花江“游”進查干湖,鳡魚有自己的故事。

在20世紀70年代,查干湖湖面幾乎消失。2007年,吉林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設立,隨著各項生態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查干湖終於重煥生機。

查干湖魚躍勝景

近年來,吉林省確定了引水、修渠、利用濕地自然過濾的方案,將查干湖與周邊水體通盤考慮。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累計實施河湖連通重點項目24個,實現鬆花江—查干湖—嫩江水體連通,泡泡相通、沼沼相連。當地現有魚類68種,近三年來,當地的珍稀鳥類由239種增加到274種,其中不乏白頭鶴、東方白鸛等捕魚為生的鳥類。

冰湖騰魚,生態是查干湖發展的底色。胖頭魚躍起豐收,鐵鍋燉出滋味,香飄四溢吸引八方來客,是查干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的生動注腳﹔鳡魚游享生態,暢游在碧波之中,更多鳥類來查干湖“爭食”,生物豐富的多樣性,體現出吉林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白魚送至遠方,通過一件件快遞箱奔赴全國各地,走上萬家餐桌,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帶來的湖鮮美味。

查干湖四季皆美,水草豐沛

四季美景如畫,冬捕習俗傳承千年,生態旅游蓬勃發展——今日吉林查干湖,清水綠岸凝成“金字招牌”,化作金山銀山。

水清岸綠,魚翔鳥集。這些年,查干湖水質持續向好,區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帶動當地漁業和特色生態旅游發展欣欣向榮。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有了查干湖的聲名遠揚,有了湖區群眾越來越紅火的好日子。

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確定三大萬億級目標產業,包括汽車、農產品加工和食品、旅游。俯瞰吉林冰雪版圖,“東雪西冰”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經形成:東部是堪稱粉雪資源富礦的長白山雪經濟區,中部是長吉冰雪雙能區,西部是以查干湖、哈爾淖、月亮湖等連線的“冬捕經濟帶”。

如今的吉林西部,是中國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區之一。鬆花江最大支流嫩江在此由北向南蜿蜒前進,沿途留下大量泡沼,加之“引嫩入白”“哈達山水利樞紐”等工程,使白城、鬆原組合出可養魚的巨大水面面積。

進入2023歲尾冬捕季,“中國北方漁島冬捕漁獵文化暨冰雪旅游節”在白城市鎮賚縣國營漁場——北方漁島啟幕、大安月亮湖冬捕開啟,“冷資源”撬動“熱產業”,一條吉林西部“冬捕經濟帶”正發展壯大。

踏上冰封的查干湖,矚望東北振興、東北高質量發展的春天故事。

“千年盛世尋冬捕,百代嘉祥歡景殊!”年年有魚,年年有余,告別2023,迎接2024,願國泰民安,願每一個努力的你都收獲屬於自己的幸福!

總策劃:汪志球

監制:孟海鷹

出鏡記者:劉以晴 門杰偉 鄭智文 孟海鷹

視頻、圖片素材:中共吉林鬆原市委宣傳部

呼麥演唱: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傳習中心 蘇雅拉圖

視頻攝制:石天蛟

出品:人民日報社吉林分社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