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幸福民生的吉林成色——回望2023吉林實踐(六)

2023年12月28日09:35 |
小字號

  民生是什麼?民生是老人們暖陽下頤養天年祥和的面容,是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琅琅的書聲,是萬千群眾擁有高瓦明堂的溫暖,是久病初愈后對生活重新燃起的希望……

  國計,民生﹔民生,民心。

  如果把吉林發展濃縮成一首壯麗詩篇,民生必然是意蘊豐富的“題眼”﹔如果將吉林風雨歷程譜寫成一曲時代華章,民生必然是撼人心魄的“強音”﹔如果為大美吉林繪一幅通景畫卷,民生也必然是生動傳神的“點睛之筆”。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2023年,吉林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力穩增長的同時,持續擦亮民生底色,把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來辦,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願景繪成幸福實景——

  看就業,城鎮失業調查率為近年來最低,截至11月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4.64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07.1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9.77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07.32%﹔

  看教育,確定全省180所學校為“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校,為1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配備冰雪運動及替代項目設備器材,創建60個城鄉學前教育資源中心﹔

  看醫療,啟動智慧醫保“先醫后付”便民服務,全面完善65歲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

  看養老,新建100個綜合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建181個社區老年食堂,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農村養老大院、互助站點建設﹔

  看住房,5529戶洪災倒損房屋全部完成修繕重建,受災群眾全部實現溫暖過冬,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30個,惠及居民14.74萬戶﹔

  ……

  數字無聲,見証擔當。翻開2023年吉林省民生答卷,一個個令人喜悅的民生數據背后,是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穩妥就業 遂心

  春天是一個奮斗的季節,孕育著升騰的夢想和未來希望。

  2023年3月24日,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創業奮斗 ‘就’在吉林”全省大學生創業就業座談會上,與吉大學子面對面、心貼心交流,宣講推介吉林省省情優勢和就業政策。這是2021年以來,景俊海第3次到吉林大學向畢業生發出誠摯邀請,令無數學子心潮澎湃。

  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碩士研究生張柏就是其中一員:“景俊海書記的宣講和報告,堅定了我留省就業的決心。我已經簽約了東北首個獨角獸企業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將我所學充分施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2023年,吉林省持續加大政策投入力度,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讓千家萬戶端穩就業“飯碗”,進一步夯實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一組數據詮釋吉林省就業工作態勢良好:1至11月,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恢復向好,調查失業率持續下降﹔截至11月末,城鎮新增就業24.64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07.1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9.77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07.32%﹔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32萬人,完成年計劃133%。

  漂亮數據的背后,是吉林省穩就業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責任落實力度不斷加大,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擴大主體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更加有力。

  ——堅持頂格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截至11月末,社保助企政策已釋放紅利35.33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1.4億元,直接扶持創業者9092人,帶動就業再就業崗位2.49萬人次。

  ——制定實施《吉林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以及《吉林省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工作方案》,提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22條措施,出台2023年度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

  ——大力實施“想就業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務創新提升工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專項行動,實現了線上線下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全方位精細化服務,有效促進了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發展。隻有穩定就業,老百姓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2023年,吉林省專項行動精准發力,多措並舉推動留吉就業。全省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540場次,累計有2.19萬個用人單位提供崗位25.99萬個,4.69萬余名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持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四季春行動”“農村勞動力務工增收專項行動”,省內轉移就業231.44萬人,佔79.87%。

  教育提質 暖心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寄托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說到教育,就不能不說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孩子能上好學校、有好老師教是萬民所盼。2023年,在原有實施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措施的基礎上,吉林省進一步增加投入,推出一系列務實的民生舉措,同時,把多項教育方面的工作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和重點工作。

  初冬時節,走進汪清縣第三小學的錄播教室,一股暖意扑面而來。教師來金萍正在授課,教室的大屏幕上,來自汪清縣天橋嶺小學和東振小學的28名學生通過互聯網在同步上課,3所學校的師生們隔著屏幕交流互動。

  一根網線,聯通城鄉﹔不同地點,同一堂課。年初以來,吉林省下發民生實事工作方案,確定了全省180所學校為“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校,城鎮優質學校和鄉村薄弱校依托互聯網實現結對幫扶,投入資金完善學校的信息化硬件設施與軟件資源建設。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義務教育階段,建立健全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打通其中難點、解決面臨的難題,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一年來,在全省各級裝備部門和項目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為1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配備了冰雪運動及替代項目設備器材,助力“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此項舉措對吉林省中小學生各項冰雪運動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強健了學生體質,磨煉了學生意志。

  保護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永恆課題。2023年,吉林省教育系統積極探索新路徑,在教育民生實事上下功夫,助力青少年健康成才。

  ——支持60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室,為其配備勞動器材設備,通過“做中學”和“學中做”,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培養學生勞動素養,全面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支持100所普通高中建設心理輔導室,並投入資金進行設備補充。目前,心理輔導室可以為學生及教師提供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服務﹔

  ——為1000間中小學教室進行照明改造。目前,全省63所項目學校1000間普通高中教室,照明改造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家相關標准要求。

  教育事關人的成長,每一個階段都不能忽視。讓“小書包”們學有所教,也要讓“小豆包”們幼有所育。

  近年來,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變化,幼兒保育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群眾的關注,從“幼有所育”邁向“幼有優育”,不僅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更關乎著落實優化高素質人口發展戰略的目標。

  長春市朝陽區有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共57所,為了帶動區域內各級各類幼兒園優質普惠發展,2023年,該區按照吉林省整體工作部署扎實推進“大園區”管理改革工作,將區域內普惠性資源有效整合,共規劃8個“大園區”,推動區域學前教育提質增效。

  目前,依托“大園區”項目,全省已創建60個城鄉學前教育資源中心,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共通。投入資金支持圖書、玩教具採購和流轉,充分發揮城鎮優質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的輻射指導作用,推動區域保教質量整體提升,均衡發展。同時,依托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訓鄉村幼兒園園長和教師1000人,幫助鄉村幼兒園園長、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科學保教能力。

  利民之事,絲發必行。2023年,全省教育系統上下同心,在思想上“繃緊弦”,在行動上“拉滿弓”,在責任上“落到點”,用一件件“關鍵小事”撬動了教育的民生大事。

  醫療保障 省心

  東北首例!

  2023年11月27日,吉大一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春喜坐在控制台前,利用控制手柄發出各種動作指令﹔200公裡外的吉大一院梅河醫院,一雙機械臂靈活地根據王春喜指令精准地完成切割、止血、縫合……這是他們聯合開展的東北地區首例5G遠程機器人輔助左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

  過去,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是造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最大問題之一。推進醫聯體建設、探索醫聯體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是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

  吉林省不斷加強醫聯體建設,目前,各層級醫聯體單位涵蓋了吉林省全部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多家民營醫療機構,初步實現了不同類別和層級醫療機構全覆蓋,極大地提升了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醫聯體效用最大化,切實保障人民健康。

  省級醫聯體將優質資源下沉到縣,縣級醫共體又是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吉林省以縣級醫院為節點,實現了資源共享到底,讓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成為可能。

  吃過早飯后,前郭縣長山鎮四克基村的張文來到村衛生室開藥后,完成了醫保即時報銷。提起醫保報銷從“進城辦”到“村裡辦”,張文豎起了大拇指:“現在政策好了,在村衛生所就能報銷,真是方便又省心。”

  2023年,吉林省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全省以信息化為統領,在技術路線上尋求突破,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實現群眾村衛生室看病醫保即時報銷。完成對全省村衛生室設備配備全覆蓋,共組織配發8961台信息採集設備,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組織實施村衛生室信息採集設備全覆蓋。全面完善65歲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居民電子健康檔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吉林省不斷激發基層村醫工作內在動力,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落實保障待遇,穩定村醫隊伍,滿足基層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

  “學校專門為我們制定了教學方案,並將理論教學結合到臨床工作實際中,特別實用。”敦化市江南鎮東興隆河村衛生室醫生張克亮對培訓贊不絕口。

  2023年初,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線下培訓。這是吉林省在全國創新性地開展以培養在崗村醫為主的村醫學歷提升培養模式,力爭逐步實現全省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目標。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

  2023年,吉林省開展普惠性醫保便民服務新模式,推出了集智慧醫保、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深度融合的便民惠民新舉措。日前,吉林省智慧醫保“先醫后付”便民服務試點運行啟動,全省28家醫保定點醫院上線試運行,同步實現“醫保碼”線上線下挂號、就診、檢查、繳費、取藥、取報告等就醫場景“全流程一碼通”。就診人員可以無感完成扣款繳費,繳費環節與原來相比時間縮短近三分之二。

  吉林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醫療衛生網越織越大、越織越密,群眾的健康之路也越走越寬、越走越亮。

  兜底民生 安心

  冬日午后,暖陽融融。

  長春市朝陽區東田社區助老餐廳內,熱氣騰騰的飯菜已經出鍋。63歲的魏剛和愛人正在就餐:“這裡菜品豐富又衛生,吃著舒心。”一旁,工作人員正將打包好的飯菜裝入保溫箱,即將送往周邊8個社區的“幸福時光”配送點。

  辦好“小食堂”,服務“大民生”。2023年初,吉林省將社區老年食堂建設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今年已建成社區老年食堂181個。吉林省積極推動養老政策創新、服務模式創新、保障制度創新,著力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便利化可及化水平。

  “跳跳舞、唱唱歌、練會兒書法,一上午就過去了。”每天准時到長春市南關區民康街道九聖祠社區智慧康養中心“打卡”,已成為郭阿姨的習慣,說起在社區的日常生活,她贊不絕口。

  2023年,吉林省新建100個綜合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全省共有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179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78個,實現了全覆蓋。同時,吉林省加大力度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動農村養老大院、互助站點建設,發展農村普惠養老和互助性養老,讓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目前,全省已建成農村養老大院3613個、農村互助站點285個。

  為及時滿足居家老年人需求,吉林省構建起巡訪、幫扶、服務“三位一體”居家老年人巡訪關愛體系。重點對獨居、空巢等8類居家老年人開展巡訪關愛,依托現有救助政策,實現應救盡救、應幫盡幫,並對其家庭提供包括防護、康復訓練、助浴等共12大類35種產品。截至目前,全省走訪老年人家庭117.71萬戶,採集老年人數據133.67萬人,開展巡訪關愛94.19萬人次……“養老賬單”變“幸福清單”,讓“銀發族”安度晚年。

  “一老一小”,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問題。

  近日,梅河口市紅梅鎮隱賢村兒童主任尚春梅,一直忙著到村裡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家中探訪。在吉林省,像尚春梅這樣的兒童主任還有1.2萬余名、兒童督導員1000余名。他們活躍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身邊,幫助孩子們發現問題、表達訴求、解決困難,肩負著打通關愛保護“最后一米”的重任。

  全省陸續構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體系、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各地以政府購買服務為突破口,以引入社工機構為工作支點,以兒童主任為基本力量,推進“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准關愛工作模式,全力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

  目前,吉林省關愛保護工作觀念逐步從“救助型”轉變到“服務型”,逐步從單一的物質幫扶轉變到“物質+服務”精准化幫扶。

  民生要無微不至,更要潤物細無聲。吉林省把柔性關照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讓特殊群體感受到黨的溫暖。

  2023年,全省為2816人次殘疾學生及家庭經濟困難殘疾人子女發放扶殘助學金﹔為全省12.6萬多名有需求的持証殘疾人和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基本服務,其中有3600多名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為1.9萬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和1205個村級殘疾人服務場所進行無障礙改造﹔為17640人次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一項項惠殘助殘政策措施如一條條絲線,為吉林省殘疾人織就幸福生活保障網。

  城市建設 舒心

  清晨,在長春大大小小的公園,鍛煉的市民絡繹不絕。長春市民孫阿姨感慨地說:“看著自己生活的城市,變得愈發便利舒適、美麗宜居,感覺幸福感滿滿!”

  “小確幸”裡蘊藏著“大民生”。2023年初,吉林省開出的“民生清單”中,城鄉建設方面的10項內容清晰而具體:涉及改造各類棚戶區1.9萬套﹔為6.7萬戶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00個,惠及居民14萬戶﹔新建“口袋公園”“小微綠地”150處……

  “這一年,咱們老百姓身邊的變化多喲。老小區、老街景大變樣,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長春市民李女士指著長春市同志街和自由大路交會處的“童稚園”,贊不絕口。

  2023年,新增添的口袋公園,無論是植被配置還是特色標識、萌寵造型都讓城市街路色彩更豐富。截至目前,吉林省新建成“口袋公園”“小微綠地”276處,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年初以來,省住建廳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建設。為保障口袋公園設計的科學性和建設的規范性,組織編制《吉林省口袋公園建設指南(試行)》,並印發各地貫徹落實。2023年,全省組織推選出10個“口袋公園”典型案例,編制了《吉林省2023年度“最美口袋公園”典型案例圖冊》。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一字之差,卻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2023年,全省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30個,惠及居民14.74萬戶。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吉林省堅持目標導向,向群眾身邊延伸,在“實”上下功夫,聚焦“三個革命”、堅持“一小區一方案”,合理確定改造內容、改造方案和建設標准,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

  樓還是那棟樓,房還是那套房,可是家住通化市東昌區桂銘西苑居民的居住感受卻完全變了樣。提起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居民劉女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樓體內外、路面和綠化都進行了改造,下水和供熱管道也進行了改造,大伙真是打心眼兒裡高興。”

  同樣高興的,還有吉林舒蘭69歲的王寶玉和老伴。

  11月1日,王寶玉在新建好的房子裡,正在擺放新添置的家具,高興得合不攏嘴:“剛下過第一場大雪,屋子裡也沒覺得冷。住自己的房子更心安、舒坦!”

  王寶玉一家的新房子位於舒蘭市青鬆林場,這裡是今年舒蘭遭遇暴雨的降雨中心,暴發的山洪令青鬆林場一度變成“孤島”。恢復重建是災后重建工作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號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房屋重建。目前,全省5529戶洪災倒損房屋全部完成修繕重建,受災群眾全部實現溫暖過冬。

  吉林省同步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吉林省先后啟動實施棄管小區“動態清零”行動、物業治理“鞏固提升”行動、“提質增效”行動,初步實現了“黨建引領行業發展、法規體系基本健全、物業服務規范有序”的工作目標。

  在長春市中海社區,今年73歲的程紹藍剛剛排練完舞蹈。她滿臉喜悅:“現在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不僅園區健身器材增多,社區每月還會開設面食課、各類培訓等豐富的活動。”

  中海社區管轄中海水岸春城、中海水岸馨都、中海萊茵東郡三個小區。社區黨委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紅心物業”模式,按照“融合聯動、共駐共建、協調發展”的思路,不斷解決居民痛點難點問題。

  如今,吉林省人居環境持續向好,城市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能級和生活品質逐漸提升,一幅以城市建設促民生提質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循著民聲來,奔著民願去。吉林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扎扎實實增進民生福祉,把群眾所盼變成政府所干,傾盡百倍努力,贏得群眾“十分”滿意。(李開宇 王 丹 聶芳芳 萬雙 祖維晨)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