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長春:強產業 抓服務 夯實工業“壓艙石”

人民網記者 王海躍
2023年12月13日15:02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1—11月份,長春市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8.2%,高於全省規上工業增速3.7個百分點﹔1—10月份,長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高於全國2.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6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長春市工業取得不俗成績,“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量”增長的同時,“質”也在同步提升。長春市圍繞加快構建“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全市14條重點產業鏈和“人才、金融、科技”保障鏈強鏈、延鏈、補鏈,在打造長春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展示出鮮明“氣質”和強大“韌性”。

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如火如荼

召開全市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光電信息產業做大做強,加快構建具有長春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效制定《長春市汽車產業攻堅突破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汽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制定出台《長春市支持汽車產業攻堅突破行動計劃若干政策》《支持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暫行)》《支持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三年快速突破行動計劃的若干措施(暫行)》等“真金白銀”政策措施,分年度制定汽車、光電信息、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工作方案……長春市以強有力舉措,緊盯國內重點產業發達區域、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實施一批“精准出擊”招商活動,持續為重點產業創新發展打基礎、增動能。

特別是對長春市工信局牽頭負責的8個重點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光電信息產業、航空航天及應用產業、半導體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產業)及深度參與的4個重點產業(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綠色能源產業、氫能和新型儲能產業、數字經濟產業),分產業制定行動計劃,全面理清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舉措。

有了好政策加持,工業經濟“穩”字當先、活力明顯。總投資358億元的奧迪PPE項目最快將於年底前竣工試生產、明年年底量產﹔總投資135億元的一汽弗迪動力電池項目7月21日實現首台電池包下線,9月份實現投產,即將於明年3月份量產﹔一期總投資15億元的長春新區卓誼生物疫苗項目預計2024年實現達產,達產后年產值約為40億元,實現產值翻6倍的突破式增長。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今年10月,我們公司佔地11萬余平方米的超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化項目建筑已完成封頂,2024年可實現投產,未來5年預計可實現百億產值。”在長春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近年來,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開啟發展加速度。

該公司總經理庄秀麗表示,長春市實施的“免申即享”政策,為企業研發投入給予了后補助支持,今年還獲得長春市工信局《關於推動全省工業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政策措施》相關資金支持,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加緊研發新項目

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加緊研發新項目

全力落實《聚焦實體經濟發展 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行動計劃》,長春市將加速培育壯大產業集群,重點抓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讓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多彩畫卷次第展開。

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跑出加速度

8月25日,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從長春市工信局傳來:長春市以省會城市第5名、副省級城市第5名、東北四市第1名的高位次成功晉級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位列全國首批30個試點城市的第11位,爭取到1.5億元國家獎補資金,為下一步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夯基助力。

10月28日,在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上,長春市作為首批30個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的5個代表城市之一,在大會上作經驗交流﹔並會同其余4個城市,與國家工信部領導共同啟動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

近年來,長春市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和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汽—大眾大型乘用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一汽解放高端中重卡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一汽四環先進過程控制、一汽集團先進過程控制、凌遠科技產線柔性配置、吉文汽車危險作業自動化等4個場景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面向柔性生產的一汽繁榮5G全連接工廠、一汽物流基於工業互聯網汽車供應鏈平台入選了國家工信部2022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合心機械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認証……

受益於長春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各項利好政策的,還有長春融成智能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成智造)。

融成智造是危化品灌裝行業自動化智能裝備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批准生產防爆型產品的專業裝備制造企業。談到企業的發展,長春融成智能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劉峰打開了話匣子。

“長春市工信局組織的‘數字吉林’建設推進大會、2023年長春市加快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大會暨春季高峰論壇等數字化轉型會議,讓我們有機會系統學習國家智轉數改相關宏觀經濟政策,解決了企業發展瓶頸的戰略規劃問題。”劉峰表示,長春市工信局還將融成智造作為2023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解決方案典型企業推薦到國家工信部,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標杆形象。

長春融成智能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助力行業灌裝技術革新

長春融成智能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助力行業灌裝技術革新

“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們將提供更多優質的數字化產品,為行業灌裝技術革新貢獻力量。”劉峰說。

據悉,3月23日,長春市在全省率先組織召開全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大會暨春季高峰論壇,制定了《長春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長春市加快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若干政策(試行)》,努力推動全市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今年長春市共有551戶企業計劃啟動數字化轉型,目前,457戶企業已完成數字化轉型項目572個,完成投資127億元,其余94戶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即將全部完成。

下一步,長春市將全力推動長春市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提升產業競爭力,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聚焦服務激活企業發展“主引擎”

利用“長春親清政企關系”微信服務群為企業及時高效解決發展難題25957件﹔線下4600名駐(助)企服務員深入一線,全力解決6200戶“四上”企業和1055戶高成長性企業“急難愁盼”問題3870件﹔線上扎實建好“長春親清政企關系”微信服務群,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硬載體”﹔深化開展2023年長春市“服務企業月”活動,以“1+21+N”的方式,線下線上服務企業近5萬戶……

“政府把企業的事兒當成自己家的事兒,不論是項目建設還是資金補助,隻要政府能做的,都會不遺余力幫我們。這十多年來,我們公司大概享受到了省市區各級資金補貼一千多萬。”而對於吉林省金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來說,省市各部門的幫助還不止這一點。“長春市工信局積極帶我們走出去,打開省外市場,在大型活動上積極宣傳推介我們企業,這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吉林省金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海濱說。

今年,在吉林省、長春市政府的大力幫助下,吉林省金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與俄羅斯簽下七百多億的大單。“十多年來,這是我們企業簽下的最大一單,也是我們企業第一次走出國門。省市領導幫我們和俄羅斯溝通,有了政府做后盾,我們雙方溝通非常順暢。可以說沒有政府,就沒有我們的今天。”說到這裡,徐海濱萬分感慨。

而這只是長春市工信局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的一個縮影。5月30日,全市作風建設大會上,在81個市直部門和單位中,長春市工信局被市委確定為正面典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長春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今年以來,這一勢頭繼續上升。

1月29日,長春市委、市政府把“新春第一會”主題聚焦民營經濟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為502戶“專精特新”企業現場發放18309萬元“新年紅包”,並在大會現場發布《2023年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6”條和《關於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措施》“13條”,全面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制定《長春市聚焦民營經濟發展 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實現新突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環境優化、產業轉型、主體培育、創新驅動、融資服務、公共服務、企業家精神“七大提升工程”,努力推動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

為了確保好政策直達企業,讓企業“應知盡知”“直達快享”,長春市編印《突出發展民營經濟惠企政策摘編》,長春市從國家和省、市近800多條政策中梳理出146條含金量較大的政策,並連續4年發布“長春企業100強”榜單及分析報告,持續擦亮長春企業發展品牌。

多重利好政策出台,提振市場信心。作為省內大型股份制民營企業,吉林省都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於長春市各項好政策的民營企業之一。

吉林省都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推動開放創新

吉林省都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推動開放創新

“從產品注冊、專利申報,到資金補助、人員招聘等各個環節,相關部門都給予了我們實實在在的支持。長春市幫扶政策好,營商環境優,讓我們順利實現了技術、設備、質量檢驗、銷售等全方位提升,榮獲吉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吉林省都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生表示,都邦藥業將勇挑振興民營經濟的重擔,在推動開放創新上走在前列。

據悉,今年,長春市累計爭取國家和省級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297萬元,精准支持民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1—10月份,全市民營經營主體總量達到151.61萬戶,其中民營企業達到38.90萬戶,同比增長13.93%﹔個體工商戶達到112.71萬戶,同比增長7.59%。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的宏偉藍圖,長春市將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激發發展“新活力”、釋放發展“新動能”、謀劃發展“新未來”。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