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大美吉林生態行系列報道(二)

白城大安:濕地公園景怡人

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
2023年09月24日08:07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置身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碧水蕩漾,清風微涼。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於吉林省大安市,是嫩江因地勢轉折東南而形成的天然港灣濕地。

綠色生態屏障。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綠色生態屏障。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每天早上7時30分,公園裡迎來第一批客人,“隻要有時間,我每天早上都來跑步,這裡環境好,心情特別舒暢,越跑越舒服。”大安市民曲亮說,每天早上在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晨練的市民特別多,還能看到成群的魚和鳥。

水草豐美、魚翔淺底、亭台水榭、江鷗翔集,如今的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吸引著大量游客及攝影愛好者前來,然而,這樣的景象在幾年前卻難得一見。

鳥瞰嫩江灣。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鳥瞰嫩江灣。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前些年濕地沙化、荒漠化非常嚴重。面對嚴峻的形勢,市委、市政府採取了禁止耕作、禁止放牧、禁止漁獵等一系列保護措施。”嫩江灣濕地開發服務中心主任李岩介紹,近年來,大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實施了清淤疏浚、退耕還濕、植被恢復、修建渠橋涵閘等多項生態保護工程﹔組織開展了科研監測、科普宣傳等一系列生態教育活動,經過多年努力,優美的自然風光得以再現。

鷗鳥飛翔。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鷗鳥飛翔。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據介紹,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內生態資源類型豐富,現有野生植物169種,野生動物274種,以濕地水鳥居多,佔吉林省濕地水鳥種類的50%以上。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東方白鸛、白鶴、白頭鶴、丹頂鶴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0多種,魚類則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之說。

在這裡,保護生態與發展旅游相得益彰。“現在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5000人左右,周末接待游客8000至10000人。”李岩介紹,為更好地發展生態旅游,打造吉林西部旅游大環線上的重要目的地,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於2019年經過國家5A級景觀質量評審,開啟了邁向創建5A級景區的征程。

景區內游客觀光車。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景區內游客觀光車。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我4年前來過一次,那時這裡設施比較簡陋,現在不光風景好了,配套設施也變好了,環境、衛生、服務態度都和以前不一樣了。”來自吉林省鬆原市乾安縣的游客金凡如,帶著80多歲的父親到大安市游玩,看著美景,呼吸著新鮮空氣,金凡如直呼“幸福感爆棚”!

公園內游船碼頭。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公園內游船碼頭。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隨著時間改變的不止游客的呼聲,還有嫩江灣旅游區講解員王銳的講稿。2020年,王銳到嫩江灣旅游區做講解員,3年時間,她的講稿已改了好幾個版本。“每一個點、每一個位置都在變化,從標識、標牌到野生動物都是有變化的,游客的數量也在逐步增加。”王銳說。

觀景台遠眺。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觀景台遠眺。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吉林,聽朋友推薦來到了嫩江灣,剛剛在觀景台上眺望遠處的風景,視野特別開闊,滿眼綠色看起來特別漂亮,還有鷗鳥飛來飛去,人與自然特別和諧。”來自四川的游客張文敏說。

生態做底色,白城市認真落實生態強省戰略和白城“一三三四”高質量發展戰略,統籌實施五大生態工程,切實筑牢吉林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我們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推進科爾沁沙地治理、林草濕生態連通等項目,打造樣板工程20處﹔按照全省‘大水網’布局,在完成124個泡塘連通工程基礎上,又啟動“引嫩入白”擴建工程,可灌溉水田50萬畝,為沿線增加6000萬立方米供水能力。”白城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曉強介紹,白城市接續開展“三年再造百萬林”“造林還濕雙百萬”,累計造林2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2.6%﹔實施草原濕地修復治理工程,治理草原41.2萬畝、修復濕地55.5萬畝。

不僅如此,白城市還創新燃煤鍋爐“大改造、中整合、小淘汰”舉措,空氣優良天數達到90%以上,全市環境質量達到近十年最好水平。

因地制宜,持之以恆,生態環境保護久久為功。白城用生態運筆,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