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十四五”以來治理東北黑土區侵蝕溝2.11萬條

已治理侵蝕溝保存率為85.9%,總體保存良好

2023年08月29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北京8月28日電  (王浩、趙欣玥)近期,水利部組織鬆遼水利委員會以2020年為本底,完成了東北黑土區侵蝕溝調查工作,為進一步推進侵蝕溝治理、加強黑土地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東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十四五”以來累計治理侵蝕溝2.11萬條,保護耕地664.65萬畝。通過抽樣調查發現,已治理侵蝕溝保存率為85.9%,總體保存良好,能持續發揮水土保持作用,有效緩解對耕地的蠶食和切割。

  本次調查范圍為東北黑土區108.75萬平方公裡,涉及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4省份246個縣,以2020年2米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為基礎,輔以亞米級高精度遙感影像,採用遙感解譯、野外驗証、典型區實測等方法,全面調查溝道長度50米及以上、溝系匯水面積不大於50平方公裡的侵蝕溝。

  調查顯示,東北黑土區侵蝕溝總數量為66.67萬條,其中主溝39.36萬條,支溝27.31萬條。溝道總長度23.24萬公裡,溝道總面積4029.57平方公裡,溝壑密度為0.2公裡/平方公裡。東北黑土區侵蝕溝中有近九成屬於發展型侵蝕溝,達58.96萬條,經過治理或溝道植被條件較好的穩定型侵蝕溝為7.71萬條。

  分省份看,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4省份侵蝕溝數量分別為26.20萬條、5.46萬條、14.26萬條、20.75萬條,分別佔侵蝕溝總數量的39.30%、8.19%、21.39%、31.12%。分區看,東北黑土區共涉及9個水土保持區劃三級區,近九成的侵蝕溝分布在大興安嶺東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區、長白山山地水源涵養減災區、長白山山地丘陵水質維護保土區、東北漫川漫崗土壤保持區4個三級區。此外,耕地面積雖僅佔東北黑土區總面積的三成但集中了近3/4的侵蝕溝,達49.48萬條,平均每平方公裡耕地上約有侵蝕溝1.45條。

  據悉,侵蝕溝的形成發展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東北黑土區雨熱同季、降水集中,黑土土壤疏鬆、抗蝕能力弱,在降雨形成徑流沖刷地表作用下容易形成侵蝕溝。同時,東北黑土區耕地墾殖率高,地形坡緩坡長,順坡、斜坡耕作是主要耕作方式,由於缺乏配套的排水、截水等徑流調控設施,坡耕地匯水面大、匯流歷時短、水流量大、沖刷力強,進一步加劇了東北黑土區侵蝕溝發育擴張。

  下一步,水利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及地方各級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東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以耕地上的中小發展型侵蝕溝為治理重點,加大中央和地方資金投入,對於長度大於100米的耕地發展型侵蝕溝依托專項工程實施治理﹔長度小於100米的耕地發展型侵蝕溝結合高標准農田建設和保土耕作開展治理,同時大力推廣柔性治溝技術,遏制溝頭前進和溝岸擴張,增強溝道保土能力。以完善溝道排水體系為核心,分類施策、系統治理,編制鬆遼流域水土保持規劃,制定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技術標准,進一步明確黑土區侵蝕溝治理思路、重點、目標任務與技術路線,針對侵蝕溝形成的動因和機理,構建科學的耕地排水體系,實施溝頭溝坡溝底加固防護,科學配置工程、生物措施,防止侵蝕溝變寬變深變長。落實各方責任,形成侵蝕溝治理合力,依法落實地方各級政府保護黑土地的主體責任,構建中央地方緊密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建立用養結合、保護效果導向的激勵政策,轉變不合理開墾利用方式,調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9日 14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