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農博︱裝上“科技芯” 長春農博會助力“新技術”進農田

規模逐年擴大、內涵日益豐富、影響力與日俱增……長春農博會作為集中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的平台,為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開幕七天來,長春農博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交流學習。
在設施園藝展示區,最新的無土栽培技術、最具“黑科技”的溫室、最“省事兒”的香瓜種植方法“毫無保留”地展示給前來觀展的農民朋友。
在“五防”溫室內,記者見到西紅柿枝條挺拔,長勢良好。“這邊展示著最新的果類菜無土栽培復合模式,不僅實現了水肥一體化,多余的水、肥還將通過循環系統存儲起來,重復利用,不會造成任何浪費。”長春農博園技術員張東二介紹,在作物需要養分的時候,通過系統管道將養分充分且直接傳輸給作物,作物充分吸收后,剩余的養分將回到“蓄水池”儲存起來。
據介紹,該設施果類菜無土栽培復合模式適合各種棚室類型栽培果類菜,植物根系可分布在基質層、空氣層、水層等范圍裡,最大程度增加了根系環境的緩沖性,且隔絕土壤,形成一個密閉的循環系統。
談到該種植模式的好處,高級農藝師張東二自信地介紹了幾點:一是節水、節肥,不污染土壤﹔二是隔絕土壤,避免土傳病虫害,減少農藥使用,精准供肥,實現高產﹔三是栽培槽內基質少,更容易更換並且成本較低……不僅如此,採用這種種植模式,還能增加植物根系透氣性,在寒冷的季節也能有效提高根系溫度。
“農博會就是給農民朋友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我認為,這種種植模式是未來發展趨勢,希望農民朋友能通過這樣的模式實現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張東二說。
走出溫室,記者來到了蔬菜優良品種及配套栽培模式展示區,在佔地3000平方米的展區內,記者見到了今年的“重量級嘉賓”——香瓜。
走進瓜棚便能聞到濃濃的瓜香,九台區豐甜甜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建國正在講解不用掐蔓的甜瓜種植技術,“我們把種瓜的繁雜手續都簡化了,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成本。”
如今,在農博園這片種植展示的瓜棚內,不用掐蔓的甜瓜種植技術已經展示了很多年。“種甜瓜不用掐蔓是甜瓜種植技術的新突破,農民朋友不僅省時省力,還能實現大面積種植,提高收入。”張東二介紹,該項種植技術無需整枝、掐蔓,造福眾多果農。
“現在我們合作社種植了6垧地的香瓜,這放在以前都不敢想,現在不僅瓜長勢強、糖度高、果型好,收益也更好了,舒蘭、雙陽等地已經有瓜農採用這種技術了,反響很好。”劉建國說。
離開蔬菜優良品種及配套栽培模式展示區,記者來到吉林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田,展示區由吉林豐盈農業科有限公司與吉林省潤民種業有限公司及中地種業集團聯合展示了萬盈玉米生產托管模式的核心技術及及適應托管模式生產的玉米品種。
這裡充盈著農業現代化的味道,洋溢著豐收的顏色。
“我們這片是吉林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田,在這裡主要展示了一套‘萬盈標准’土地托管生產模式,已實現包括產地環境、品種、栽培技術、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面全要素控制。”技術員姜曉明說。
萬盈農業托管地塊平均畝(667平方米)增產50—70公斤,畝(667平方米)化肥施用量減少約5—10公斤,畝(667平方米)平均農藥用藥量降低3—5%,平均每畝(667平方米)減少投入30—50元。
玉米托管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民脫產“啥也不干”也能有收入,吉林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田不僅展示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還展示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趨勢。
“農民朋友將土地連片托管更加有利於機械化種植,播種、除草、防虫、收割、秸稈還田、歸行整地,形成智慧化管理的循環農業生產體系,更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技術員姜曉明說。
在“新”上下功夫,讓“新技術”真正走進農田,長春農博會充分展現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脈動,匯聚起農業現代化的豐收之景。發展智慧農業,引領產業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村振興……長春農博園真正為農田裝上“科技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