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個國家級新區的三年答卷

人民網記者 謝龍 王海躍
2023年07月19日09:36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仲夏時節,萬物並秀。

時間回到三年前。“高新科技園區要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准建設,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要重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更要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2020年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長春新區規劃展覽館,察看產品展示,了解新區規劃建設情況,為長春新區發展指明了方向。

總書記的話,刻在規劃展覽館的牆上,更刻在長春新區人民的心底。

長春新區迎賓大道遠達大街煥新升級。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三年過去了,長春新區在時代大考中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作為我國第17個國家級新區,在“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上,長春新區牢記囑托,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認真貫徹省市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優勢加速鞏固。

如今,428平方公裡的轄區內,集聚了近800戶高新技術企業,360余戶“專精特新”企業,11.4萬戶市場主體。這裡人均GDP達到14.5萬元,在國家級新區中位居前列﹔這裡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億元,產業投資佔比近60%﹔這裡投入人才資金2.4億元,引育各類人才17萬人……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區“答卷”。

今天的長春新區,已成為帶動吉林省創新驅動的“發動機”,拉動吉林省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

答卷一:創新

把“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6月15日,“一箭41星”的喜訊響徹祖國大地。41顆“吉林一號”自研小型衛星成功發射,創造了中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這將為我國衛星快速組網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張曉磊介紹說。

6月1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41顆“吉林一號”自研小型衛星。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從“一箭4星”到“一箭41星”,一箭多星發射的衛星數量增長約10倍﹔從420公斤到20多公斤,單顆衛星重量約減少95%……長光衛星發展日新月異,也折射出長春新區這片“創新沃土”的強大生命力。

“多年來,在創新研發方面,長春新區不僅給我們提供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還頻頻印發相關政策文件。2018年,長春新區印發的《精准支持長春新區重大成果轉化項目與創新平台建設的若干措施》強調,對制造衛星並發射成功的企業,每顆星給予最高50萬的資金獎勵,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2021年,公司獲評‘2020獨角獸創新企業’稱號,長春新區獎勵我們1000萬元研發獎金……”說到公司在長春新區扎根、發展、壯大這一路走來的感受,張曉磊有說不完的話。

長春新區科創廣場匯聚創新活力。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聚焦吉林創新型省份建設,長春新區勇擔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使命。為建立企業發展全周期、全鏈條創新體系,激發創新發展活力,長春新區高水平建設環吉大雙創生態圈、環北湖科創生態圈的“雙圈驅動”“兩極通融”格局。

加快集聚創新平台資源。長春新區聯合一院三所和高校,高標准謀劃打造吉大仿生研究院和大科學裝置、國家中醫醫學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長白山實驗室、三江實驗室、省科技創新研究院、氫能研究院“兩室、兩院”落位新區。

高科技人才在實驗室進行藥品研發試驗。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加快培育各類創新主體。長春新區全面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梯度培育計劃和中小微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工程,加速初創型企業孵化壯大、助推中小型企業提檔升級、引導龍頭型企業平台化發展。

……

目前,長春新區省級以上轉移示范機構數量佔全市45%,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數量佔全省40%,國家級A類科技企業孵化器佔全省60%……一組組數據記錄著長春新區創新力量的積蓄與成長,也將為長春新區注入更多澎湃動力。

答卷二:產業

“311”現代化產業新體系促進主導產業蝶變升級

“今年6月初,長春市赴‘珠三角’開展系列經貿交流活動,促成我們與華為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6月20日,在長春新區的大力支持下,華為—希達聯合解決方案發布儀式成功舉辦。我們雙方將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在長春新區建立超高清顯示產業鏈生態,助力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帶動吉林省光電信息產業整體升級。”被問及長春新區“311”現代化產業新體系,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喜鳳用一個小案例道出該體系的大作用。

華為—希達LED超高清會議一體機聯合解決方案發布儀式在長春新區舉行。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材料三大特色產業,優化升級汽車及先進裝備制造業,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讓希達電子受益良多的“311”現代化產業新體系,正是長春新區大力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的大膽創新突破之一。

長春新區打破原有發展格局,將全區重新劃分為藥谷、光谷、新材料基地等十大特色產業園區,創新鏈長、鏈主、鏈辦、鏈群專業化發展模式,構建了“一個工作專班、一支招商團隊、一項產業規劃、一組產業政策”等“十個一”工作落實體系。

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內,科研工作正在進行。 人民網記者 王海躍攝

“營商環境建設是區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體制機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華景斌介紹,近年來,全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標准地+承諾制”“跨省通辦”等一批務實管用、可復制可推廣的首創性、獨創性改革,實現環節再精簡、審批再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於長春新區的長春智慧法務區先后引進44個法務項目。以法務區為依托的優化營商環境做法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典型案例”,在首次營商環境國評中,位列19個國家級新區第11位、東北首位。

如今,行走在長春新區,“藥谷”“光谷”“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十大產業“地標”正強勢崛起﹔獲政策利好,長春新區臨空經濟發展再迎新機遇﹔綜合型物流功能平台、融通型科技合作平台、開放型產業合作平台“三型”開放平台活力迸發……“一區引領、三片支撐、十園聯動”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

答卷三:人才

政策引人,產業聚人,環境留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近年來,長春新區高標准建設“長春人才創新港”,高質量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務水平,每年新增各類人才萬人以上,高層次人才淨流入呈逐年增長態勢。

長光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質量工程師崔健就是長春新區人才大軍中的一員。

2021年7月,崔健以碩士研究生的身份從長春理工大學畢業,正為畢業后去哪工作苦惱之時,他參加了校園招聘。正是這次招聘,讓崔健在長春新區北湖科技開發區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也圓了他建設家鄉的夢想。

“參加工作后,我不僅領取了住房、購房補貼,還可以‘半價’住人才公寓,真是安心又舒心。最主要的是,我們公司發展前景廣闊,所涉領域也和我的專業‘對口’,用所學知識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還能為建設家鄉添磚加瓦,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到今年7月23日,崔健來到長春新區工作剛好兩年,這幾天,他正動力滿滿地為中級職稱答辯做准備。“長春新區開通了專門的評級通道,我入職滿兩年,剛好可以參與,一定要把握這個好機會。”崔健笑著說。

長春新區大學生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長春新區實招頻出。今年6月,誠意十足的《萬名高校畢業生進新區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出台,釋放出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強烈信號﹔《長春新區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若干政策》《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計劃暫行辦法》不斷細化提升,增設特殊人才“編制池”“長春新區獎學金”﹔“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中心”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等全流程、專業化服務,實現“一窗受理”“一門辦結”……一條條高“含金量”的創新政策,一項項強勁有力的硬核舉措,一次次彰顯細節的貼心服務,折射出長春新區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高度、速度和溫度,敲開越來越多高層次人才的心門,為區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報,對2022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激勵。長春新區作為“推動創新創業政策落地、促進就業、加強創新等方面成效明顯的地方和單位”榜上有名,為全國十家之一,也是全省唯一。

“要以‘解放思想時不我待、創新驅動刻不容緩’的緊迫感,推動各項工作提標提速提質提效,以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全面振興新突破。”7月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三周年之際,長春市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的一番話為全區上下鼓足干勁。

跳出固有發展模式,全力做好科技創新、產業匯聚、人才集聚的大文章,長春新區將以更有朝氣、更具活力的姿態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裡。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