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經驗分享交流暨長春現場會
福州市鼓樓區:“兩會一員”機制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樣板

人民網長春6月27日電 (記者王海躍)2023年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經驗分享交流暨長春現場會27日在長春市委黨校舉辦。與會嘉賓共同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路徑,為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建言獻策,福州市鼓樓區委書記黃建新代表地方進行經驗交流。
福州市鼓樓區委書記黃建新。人民網石天蛟 攝
福州市鼓樓區是福建省會福州市的核心區,也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面積35.7平方公裡,人口66.9萬人,2022年GDP總量2609億元,人均39萬元,近年來先后摘取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平安建設示范區等30多項國家級榮譽。
“我們聚焦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樣板,在全國率先探索社會治理專家委員會、市民委員會以及法務特派員機制。”黃建新介紹,專家委員會是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人才思想庫”,旨在發揮專家學者的專業和智力優勢,為社會治理把脈會診、賦能增效。市民委員會是參政議事的“群眾智囊團”,通過拓寬民主渠道,引導市民以“主人翁”身份參與治理,實現從“政府定實事政府做”向“百姓定實事參與做”的轉變。法務特派員是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務顧問團”,通過整合律師、法官、檢察官、法律志願者等力量,為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和群眾“急難愁盼”提供家門口的法律服務保障。
黃建新表示,福州市鼓樓區首創“兩會一員”機制主要基於三方面的考慮。
一是中央有精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在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總體戰略框架下推進。而新形勢下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就在於推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讓治理過程更加民主、公開、包容,讓不同群體實現有序參與,不同利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
二是群眾有期盼。作為省會核心城區,鼓樓區的市民群眾素質高、需求強,希望有更多便捷的渠道表達訴求、參與治理。主動順應民心民意,不斷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做到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
三是鼓樓有基礎。我們牢記囑托、探索實踐,形成了軍門社區工作法、“一線處置”機制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治理經驗,推出了“居民懇談日”“參與式預算”“微實事協商”等一大批創新舉措,在全國率先實現“長者食堂”社區全覆蓋,首創“一刻鐘幸福圈”模式,這些都為構建“兩會一員”機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黃建新介紹,“兩會一員”機制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三個聚焦”。
聚焦廣泛專業。圍繞社會治理、宜居家園、閩都文化等12個特色領域,分別組建了70人的專家委員會、1800人的市民委員會、500人的法務特派員隊伍,最大限度將不同階層、不同領域、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專業人員吸收到“兩會一員”中來。
聚焦多元共治。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智庫”作用,圍繞全區中心工作梳理形成課題清單,採取專題咨詢、點題調研、薦題獻策等方式開展資政議政,切實把專家的“金點子”轉化為發展的“金鑰匙”,目前已有46個研究成果被吸收採納、落地實踐。分領域搭建協商議事、鄰裡互助平台,邀請市民代表參與民意收集、糾紛化解以及網格服務等工作,真正讓群眾晒事、評事、議事,累計提出意見建議7100條,解決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1500個,興辦微實事項目53個。各社區均建立法務特派員工作站,靈活採用“定期+不定期”“線上+線下”“集中+上門”等模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務服務。今年以來已開展法治宣傳380場,提供法律咨詢、矛盾糾紛等服務5680次。
聚焦數字賦能。堅持以數字化改革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結合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建設,依托“鼓樓智腦”,搭建線上“兩會一員”專區,設置“決策征詢”“參政議政”“法務服務”三大模塊,囊括成員、需求、信息、成果等四大數據庫,為市民代表、專家、法務特派員高效履職提供智能支撐。
黃建新說,“兩會一員”機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熱點問題,提出了一批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取得了較好的政治、法律和社會效果。下一步,將認真借鑒各地優秀成果,深化拓展“兩會一員”機制,努力為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鼓樓樣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