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經驗分享交流暨長春現場會
北京市大興區:“拉家常”議事會 打造基層治理黨建品牌“家裡人”

人民網長春6月27日電 (記者馬俊華)2023年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經驗分享交流暨長春現場會27日在長春市委黨校舉辦。與會嘉賓共同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路徑,為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建言獻策,北京市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委員、二級調研員李洋代表地方進行經驗交流。
北京市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委員、二級調研員李洋。人民網石天蛟 攝
為著力破解社區治理難題,解決好居民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北京市大興區建立並推廣“拉家常”議事會,打造基層治理黨建品牌“家裡人”,意為干群之間“拉近距離、說家裡話、常來常往”。
“‘拉家常’議事會秉持黨建引領、社區主導、區域協商、居民自治、多方參與、和諧共生的工作理念,特色在於充分發揮居民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小事不出樓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街’,是一種‘參與型’社區協商治理模式。”李洋說。
李洋介紹,在推廣“拉家常”議事會過程中,北京市大興區主要採取了以下三項措施:
一是繪好基層治理一張圖。在區級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工作方案、任務清單、典型案例集、指導冊等文件和工具書,為社區一線提供指導。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鎮街黨(工)委主導地位,建立由樓門長、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社區黨員、志願者、群眾和社會組織參與的“鎮街—社區(村)—樓門(院)”三級議事協商工作體系,覆蓋全區20個鎮街432個村263個社區,將議事平台直接建到樓門上,落實樓門長負責制,發揮樓門長“地熟、人熟、行動快、效果好”優勢,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二是構建訴求解決全閉環。建立“問題發現”“議事發起”“議事解決”“管理考核”“培訓提升”五項機制,從問題的發現到解決、反饋,從人員的日常管理監督的能力提升、經驗總結推廣,都做出了細致的制度安排。選拔26名經驗豐富、成績突出的社區書記組成社區治理專家團,通過社區論壇、書記沙龍等活動交流經驗,強化“培訓提升”。
三是加強聯動系統化治理。將議事會作為載體,以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為導向,充分運用“吹哨報到”機制﹔聯動民政局、政法委、城指中心、信訪辦等相關部門,以部門工作融合強化系統治理,加大解決難點問題的效率和力度﹔將“拉家常”工作和社會工作服務平台建設、社會動員和志願服務工作等相結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李洋談道,自2021年以來,大興區“拉家常”議事會通過議事、議招、議感情,解困、解題、解民憂,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社會動員”有機融合,累計解決各類問題12.36萬件,居民社區認同感、歸屬感顯著提升,成功實現了解決基層治理工作一批難事,培養一批社區治理能手隊伍,總結提煉一批好經驗好做法的“三個一批”目標,讓大興區“拉家常”議事會金字招牌常亮常新。
李洋表示,“拉家常”議事會的建立不僅是制度上的創新,背后更體現出大興區在基層治理領域、治理觀念和模式的改變。通過黨建引領,推動社區向前一步,主動傾聽民意,梳理群眾訴求,變“接訴即辦”為“未訴先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通過創新模式,建立方式靈活、流程簡潔的議事模式,變“單一開會”為“侃山聊天”,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問題解決在平時、解決在樓門、解決在身邊。調動多方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自治作用,鼓勵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變“置身事外”為“熱心參與”,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社區治理合力,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大興區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