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2023年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經驗分享交流暨長春現場會

深圳市寶安區:源頭預防 多元化解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寶安樣本

2023年06月27日21:19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春6月27日電 (記者關思聰)2023年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經驗分享交流暨長春現場會在長春市委黨校舉辦,深圳市寶安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畢於坤作經驗交流。

深圳市寶安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畢於坤。人民網石天蛟 攝

經濟大區、產業大區、國土大區、人口大區,實有人口503萬,非戶籍人口佔比81.7%,導致深圳市寶安區外來人口多、人口流動性大,社會治理難度大、任務重。寶安區多年來“案多人少”問題突出,區法院年人均結案555件,萬人警力僅為4.7人,民警常年超負荷工作。

畢於坤表示,面對日益多元的治理結構和群眾訴求,寶安區從區情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先行先試,著力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打造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寶安模式。

健全體制機制,探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新路徑”

完善工作體系。成立寶安區深化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出台《寶安區深化矛盾糾紛多元調解23條措施》,將街道、公檢法司、民政等部門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情況納入平安建設、法治政府建設考核,有效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體系。

構建大排查大化解機制。全區綜治、網格力量深入社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實行領導包銷化解信訪積案制度,重點研究解決“骨頭案”“釘子案”。2022年以來,全區網格員排查發現並協助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44萬宗,各級領導化解重點案件800宗。

探索制度創新。完善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推行“調解+賦強公証”“調解+司法確認”等方式,全面增強調解協議效力保障。寶安區“人民調解+賦強公証”工作實踐寫入《深圳經濟特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三調聯動”經驗做法被中央依法治國辦《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簡報》刊發推廣。

強化資源整合,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線上線下“主陣地”

打造線下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平台。建立全市首家區級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並以此為主平台,建成5個街道級多元調處分中心、N個社區多元調處站,形成“1+5+N”多元調處平台。2022年6月,中央政法委主要領導到寶安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調研,要求全國推廣寶安多元調處平台建設經驗做法。

構建線上智慧調解系統。打造“i調解”智慧平台,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案件全部納入平台,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解決。針對家庭糾紛等不法侵害行為隱蔽性強的特點,開發家事情感糾紛智慧聯調系統,統籌區婦聯、公安、法院、司法、信息中心、網格等部門共同參與,匯聚依法懲戒、心理疏導、人民調解及法律援助、核發人身安全保護令、后續關愛幫扶等多部門聯動處置舉措,實現家事情感糾紛案件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全周期處置管理,有效防范家庭糾紛、家庭暴力“民轉刑”案件發生。2019年至2023年6月,全區共納管家事情感糾紛案件21.6萬宗,已結案21.2萬宗,辦結率98.15%。中央政法委《政法動態》以《深圳市寶安區情感家事糾紛智慧聯調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專題刊發寶安區經驗做法。

加強源頭預防,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橋頭堡”

寶安區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依托綜治中心,寶安區充實了多種力量:

政府部門力量下沉。在124個社區綜治中心建立群眾訴求服務站,建立“社區發令,部門報到”機制,以解決基層發生的各種問題為工作著力點,通過吹哨機制推動民政、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到現場處置,變“群眾上訪”為“部門下訪”。

專業司法力量下沉。在街道試點創建“無訟社區”,法官主動走訪,提前介入糾紛調解和司法確認等工作,將更多法治力量引導到糾紛源頭。

社會力量參與。創新“說事評理”模式,引入市民評理機制,組織市民評理團,由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調解員擔任首席評理員,“說三事”(家事、公事、民事),“評三理”(情理、德理、法理),首席評理員“講法”,引導當事人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寶安區矛盾糾紛防范化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寶安將繼續深化“創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工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