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長白丨長白山天池開冰,為何分“文武”?
進入六月,全國多地先后進入高溫模式。而東北大地仍覺清涼,位於吉林的長白山天池歷經200余天冰封,此刻水面的堅冰正逐步融化,一池清水即將重現人間,驚艷亮相。
長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破火山口湖泊,最大水深為373.2m,是東北最大、最高的高原淡水湖,也是中國最深的湖泊。鬆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從這裡發源,一池清水滋養著美麗富饒的東北大地。
6月11日,長白山天池冰面逐步融化。周徽 攝
為何時至六月,長白山天池才解除冰封?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單玄龍教授解答長白山天池的奧秘。
“6月份隨著溫度的升高,長白山天池冰開始融化,俗稱‘開冰’。長白山天池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水體等原因造成其是我國最后一個開冰的湖泊。”單玄龍介紹,首先是高海拔,長白山天池周圍有16座海拔超過2500m的山峰,天池水面海拔2155m,造成低溫且早晚溫差大,融冰時間相對短。其次是年均溫度低,長白山地區年內冬季長達10個月,無明顯夏季,無霜期僅60天。年平均氣溫-7.3 ℃,極端最高氣溫19.2℃,極端最低氣溫-44℃。第三是水體深,水溫低,長白山天池水深平均大於200m,天池水無色、無味、透明,水化學成分屬重碳酸鈉型,礦化度較低,水溫較低。
6月6日,長白山天池景觀。
“每年開冰時節,依據開冰的特點又分為‘文開’和‘武開’。”單玄龍說。
“文開”是指隨著氣溫升高,冰面逐漸融化的過程。而“武開”則是指隨著氣溫的升高,融化的同時,冰層在大風和天池水合力作用下,在一夜或幾天之間破碎成無數小塊,在水面上漂浮,頗為壯觀。“文開”時,不知不覺中,湖面由冰凍狀態逐漸消融,純淨的天池水與潔白的冰凌相互交融,令人感嘆自然造化之奇妙。“武開”時,冰面在大風影響下碎裂、相互擠壓,冰層堆積到湖邊,發出震天巨響,仿佛悶雷在天際轟鳴,又好像萬馬奔騰。無論是“文開”還是“武開”,天池開冰均具極佳的觀賞性。
長白山天池中逐步融化的浮冰(往年照片)。 孟凡迎 攝
每年“開冰”時節,因為主峰氣候多變,“文開”“武開”成為懸念,也是游客熱議的話題。近幾年,長白山天池開冰各有其妙,天池開冰在2017和2020年屬於“武開”,融冰期間風速較大,其余4年則均是自然融化的“文開”。
浮冰消融后,長白山天池即將進入最佳觀賞期,碧水如鏡,山花爛漫,最是一年好時節。一睹天池真容,成為不少游客的期盼。
冰雪消融 山花爛漫(往年照片)
“想看到長白山天池全貌並不容易。長白山天池天氣多變,幾乎是天無一日晴,風無一日停。表現為多風、多霧、寒冷,而且變化無常,晴朗天空頃刻間飄雲起霧,陰雨連綿。”單玄龍介紹,天池年平均風速11.6米/秒,大於8級的大風日數269天有霧日數265天,降水日數209天,夏季長白山正處在冷暖空氣交匯的極鋒帶上,低壓、氣旋、冷渦等天氣系統活動頻繁,又加上高大山體的動力抬升作用阻擋系統移動,熱力對流及受季風環流的影響,雨量充沛,對流天氣頻繁,所以長白山天池不易一睹真容。
6月10日,長白山天池又迎來一場降雪,給開冰再添懸念。今年長白山天池又將以何種形式向世人呈現它的壯美,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孟海鷹 鄭智文
圖片及視頻素材:除署名外均由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提供
視頻剪輯:石天蛟
LOGO設計:姜 迪
策劃:孟海鷹 鄭智文
統籌:朱思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