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日報海外版頭條點贊吉林:跟著街道干部訪民情

本報記者 朱思雄 孟海鷹
2023年06月08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街道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當好“小巷總理”不容易。最近,記者跟隨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永昌街道辦事處的干部們走家入戶,一道訪民情、探民生。

  永昌街道位於長春市中心區域,轄區總面積1.97平方公裡,這裡老舊居民小區較多,流動人口和獨居空巢老齡人口較多。但這裡管理井井有條,居民滿意度高。這得益於一系列基層治理創新實踐。近年來,按照省市區三級黨委部署,永昌街道進行街道體系改革攻堅、區域資源強化統籌、治理體系整合重塑,一步步把街道這個“行政末梢”打造成“治理樞紐”。

       

  整合各方力量——

  列清單對接居民需求

  “大娘,最近咋樣,吃住都好不?有啥困難沒?”

  “好哇,心裡可敞亮啦!”

  陽光明媚,微風拂面,記者跟隨永昌街道黨辦主任孫藝倫走進居民王世杰老人家中,迎面是老人家燦爛的笑臉。在街道辦的幫助下,老人的舊屋子進行了簡單裝修,面目一新。

  老人拉著記者的手,介紹得仔細:“以前這牆啊,直往下掉渣,屋子舊得不像樣。去年快過年時,社區來了好多人給我們拾掇房子。牆抹平了,貼上米色牆紙,地上鋪上地板革,全屋換上明亮的燈,廚房新吊了棚……你看現在,多干淨多亮堂!”

  79歲的王世杰和50多歲雙腿殘疾臥床的兒子一起生活。“以前,對生活困難的低保戶,我們通常是逢年過節送米面油。但是通過調查發現,低保戶挺希望改善生活環境的。”孫藝倫說,於是我們就在項目清單中列上了“舊屋換新顏”項目。

  項目清單是什麼?“我們走家入戶做調研,每年都根據居民需要列出民生項目清單。”孫藝倫介紹。

  民生清單項目化,項目完成靠大家。永昌街道黨工委積極聯系企事業單位,整合小區方方面面的力量,推動成立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盟、社會組織聯盟、小商戶聯盟、居民自治聯盟、志願者聯盟,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理念,完善基層微治理。

  “我們以‘項目化’的形式將居民需求與各聯盟單位的資源對接,去年共實施了154個為民服務項目。各個聯盟單位根據自身特長來認領。認領后剩下的項目則由社區兜底完成。”永昌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麗香介紹,王世杰老人享受的“舊屋換新顏”項目由志願者團隊完成。在永昌街道,有23個志願者團隊,三天兩頭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走在永昌街道街巷中,記者發現,雖然有許多老樓,但給人的感覺很干淨。

  孔雀院小區讓記者眼前一亮。這個小區由6棟散舊樓組成,以前整體老舊臟亂。2022年,朝陽區文聯認領了這個小區的美化亮化民生項目,組織一批畫家在老樓棟裡精心創作,進行了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的彩繪。

  “大家開心極了,為畫家送水送飯。”居民李大爺說,“為了與壁畫風格配套,街道還給小區門廳鋪了地毯,植樹種花。現在,居民特別愛護小區,一片紙都不往地上扔。”昔日“老破小”如今成了附近有名的網紅小區。

  改革管理體制——

  “短平快”解決“老大難”

  “這裡過去是個露天小市場,從早到晚,佔著居民公用地,噪音大,有安全隱患,附近居民意見大,但多年來一直無法根治。”在永昌街道義和路附近,劉麗香邊走邊向記者介紹,“2022年,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出手,各部門形成合力,徹底拆除,還道於民。”附近居民姜萍向記者說:“小市場拆除后,管理也跟上了,現在可干淨了!”

  治理效能的提升源於有力的改革舉措。2019年以來,永昌街道參照省級街道職責清單,梳理細化責任事項131項,其中部門主責、街道配合事項67項,街道主責、部門配合事項36項、“街道吹哨、部門報到”事項28項,實現職責總量清、擔責事項清、履責主體清。

  通過一系列改革,劉麗香感受到了兩大改變,一個是事權明晰了,另一個是工作有了抓手。“之前街道是個筐,啥事都往裡裝,現在由專業部門干專業事。”在基層工作多年,劉麗香對街道體制改革的成果贊不絕口。

  明責、賦權、擴能,使街道從“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樞紐”轉變。永昌街道管理體制改革,還大幅提升了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能力,使職能部門由原來的“圍著上級轉”轉變為“圍著基層轉”。

  “綜合執法力量進街道,使得街道有了解決事情的抓手。”跟著劉麗香的腳步,記者走進了永昌街道一樓辦事大廳。向右拐,有一間寬敞明亮的大辦公室。“這就是我們辦事的抓手。”劉麗香笑著說。

  在這個大辦公室裡,區城建、司法、行政執法等10余個部門一起辦公。“2021年底,各職能部門整合到一起成立了綜合執法大隊,在街道駐扎辦公,人員在使用上實行雙重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干得好壞,由街道評判。”劉麗香說,原來是單兵作戰,現在綜合執法,解決問題“短平快”。

  過去的痛點難點,現在迎刃而解。“‘僵尸車’長時間佔用公共道路和停車場,以前一直是個‘老大難’。現在,綜合大隊現場執法,成效明顯。”劉麗香說。

  在永昌街道一樓辦事大廳,劉麗香遇到了前來辦事的居民張連修。“俺們小區的‘睦鄰綜合廳’改造得差不多了,劉書記啥時候來看看呢?”張連修熱情地跟劉麗香打招呼。

  “睦鄰綜合廳”是什麼?張連修向記者介紹說,他居住的小區有個自行車棚,是小區的“百姓說事點”,在這裡,大家事大家議,如今車棚正升級改造成“睦鄰綜合廳”。搭建“睦鄰綜合廳”,是永昌街道的一項居民自治共治舉措。

  在永昌街道,各社區居委會下設人民調解委員會、治安保衛委員會等5個委員會,分別由社區“兩委”成員牽頭,動員有相關專長或有威望、有號召力的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參與,形成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共治格局。永昌街道還全面推行社區“四步議事工作法”,即社區黨組織提議、社區“兩委”商議、黨員和群眾代表審議、社區公示決議,推動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2022年,永昌街道共開展32次議事協商,讓屋頂漏水、下水堵塞、鄰裡糾紛等多種煩心事不出社區、就地化解。

  搭建智慧平台——

  網格治理效能提升

  “海雨啊,忙著呢?最近又發現啥問題沒有?”劉麗香把幾位網格長、聯盟單位代表和快遞小哥等請到街道辦,開了個小座談會,一起議事。

  孫海雨是一名快遞小哥。一天早上6點,他看到馬路中間有一堆建筑垃圾,於是停下車拍照,然后將照片上傳到“朝陽小哥E點通”。不到一個小時,垃圾就被清運干淨。“傳上去就好使,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孫海雨說。

  劉麗香告訴記者,永昌街道依托朝陽區政數局創新建立基層治理數字化平台,整合“社管通”“朝陽三長E點通”“隨手拍”等平台,打造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發動居民群眾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並給予居民“積分兌換”的激勵。

  外賣員穿梭大街小巷、服務千家萬戶,是流動的“哨兵”。朝陽區引導外賣騎手、快遞小哥注冊“朝陽小哥E點通”小程序,在走街串巷過程中以“隨手拍”的方式,將井蓋丟失、下水外溢等身邊事及時反饋給網格長,由街道社區及時處理。

  “網格+數字”,讓永昌街道的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永昌街道目前共劃分網格48個,平均每個網格380戶700人。網格長由社區“兩委”成員或專職社區工作者擔任,樓棟長、單元長通過居民自薦、群眾選舉、組織推薦等方式產生。除去48名網格長外,還有樓棟長493人、單元長924人。

  網格長按規定“一日兩巡”,街道統一為網格長配備專屬移動終端,可以通過“社管通”“朝陽三長E點通”等系統,及時更新居民信息、反饋發現問題。街道還可以后台查詢網格長打卡記錄、工作時間、移動軌跡等信息,作為考核考評依據。

  “問題不出社區,快速解決。”永昌街道牡丹園社區網格長王夢蘇感慨說,“朝陽三長E點通”很實用,讓居民更廣泛參與社區治理,也減輕了網格長的工作負擔。

  孫藝倫介紹:“通過大數據深度挖掘和關聯研判,能夠智能發現處置佔道經營、堆放垃圾等問題,大幅提高基層治理效能。”

  朝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加強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各方面資源和力量下沉,實現治理基礎科學化、治理力量多元化、治理方式智能化、治理服務親情化、治理保障機制化,讓街道社區抓治理抓服務有資源有力量、更精細更智能。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