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防控近視,需要多方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如何保護好兒童青少年的視力,是全社會必須答好的一道考題。學生和家長對近視問題有哪些困惑?各地相關部門出台了哪些防控近視的政策措施?學校如何在防控青少年近視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版今起推出“防控青少年近視大家談”系列報道,邀請學生、家長、政府部門和學校負責人、醫療與教育專家一起探討,對近視防控建言獻策,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
——編 者
作為學生和家長,在近視防控中面臨哪些困惑?有哪些經驗和建議?近日,本版聯合本報健康客戶端,共同發起“防控青少年近視網絡調查”,就近視發生的年齡段、成因和防控方法向學生和家長征集意見、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輕度近視(近視度數小於等於300度)的人數最多,佔到了調查參與者總數的38.76%,其次是中度近視(近視度數為301度至600度),佔比為29.45%,重度近視(近視度數大於600度)佔比9.32%。值得注意的是,四成多調查參與者(42.22%)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近視,29.21%的調查參與者在初中階段近視,高中階段為15.35%。
調查發現,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是導致近視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因素中被選擇次數最多,佔比達到63.16%。其次是看書、寫作業姿勢不正確和看書、寫作業時間過長,分別佔比55.05%和46.51%。此外,戶外鍛煉時間少也是導致近視的原因之一,佔比為44.95%。
面對近視,大家選擇如何進行防控?調查發現,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和保証充足睡眠是使用比例最高的兩種方法,佔比分別為76.74%和74.82%。同時,也有不少參與者選擇經常做眼保健操和飲食改善來防控近視,分別佔到了總數的63.51%、56.19%。
在開展網絡調查的同時,本報記者也在多地採訪學生和家長,請他們談一談近視防控的想法、做法。
中小學生——
“我很想守護好這扇‘窗戶’”
這兩天,家長王宇有些擔憂——學校近期組織開展了視力檢查,孩子王彥博的視力有所下降,王宇打算盡快帶孩子到三甲醫院專門做一次系統檢查。
王彥博目前在雲南省昆明市的一所小學讀三年級。每半年,王宇都會帶孩子到醫院做一次視力檢查。“上一次去做檢查時,醫生就提醒說孩子的遠視儲備已經接近臨界值,要引起重視,沒想到孩子的視力真的下降了。”王宇說。
王彥博的同學李陽在二年級上學期就戴上了眼鏡。李陽說:“自從戴上了眼鏡,上體育課特別不方便,運動時眼鏡經常會戴不穩,影響上課。一次班上同學一起打籃球,一個球飛過來直接砸到我眼鏡上,不僅砸得臉很疼,還把我的眼鏡砸變形了。我挺擔心眼鏡的度數會上升,而且鏡托會有壓痕影響美觀……”
王彥博和李陽所在班級的53名學生中,有9人因為近視戴上了眼鏡。說起預防近視的重要性,王彥博說:“老師和家長都很重視我們的眼睛保護。學校在每天早上的第三節課后和下午的第一節課后,都要組織同學們做眼保健操﹔每周老師都會給我們調整座位,也會在上課時提醒同學們注意坐姿。學校開設了健康課,老師會在課上跟同學們講授一些保護視力的內容,讓我們意識到保護視力非常重要。”
劉益帆是北京市石景山區一所中學的九年級學生,她從小學六年級便開始戴上近視眼鏡。
她坦言,現在班級30余人,近視的同學將近一半。“這幾年,因經常線上上課和學習,電子產品使用更多,感覺更離不開眼鏡了。”劉益帆說著托了托鏡架。
對劉益帆來說,戴眼鏡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天涼時戴口罩,鏡片上總有哈氣影響視線,鏡片每天需要清洗也挺麻煩,耳朵和鼻梁骨也總受壓迫,會難受。”
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小學部五年級學生徐祥謙也感受到近視的煩惱:“我對科技、軍事比較感興趣,喜歡看這方面的書和影片。之前看書入迷的時候會一連看上好幾個小時。近視之后,在看書時會更加注意時間和坐姿,媽媽會提醒我注意閱讀時間,常常讀到感興趣的地方卻不得不中斷。”
徐祥謙在四年級時,有一段時間感覺看東西有些模糊。在醫院檢查后,眼科醫生判斷徐祥謙有近視的趨勢,自那時起他就戴上了眼鏡,“最開始檢查時醫生建議配50度的鏡片,現在度數不斷增長。半個月前剛去復查,已經要配175度的鏡片了。”
如今,徐祥謙按照醫生的建議,調整作息時間,注意用眼時長,每天在校會按時做眼保健操。但他感覺隨著年級的升高,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逐漸增多,對於如何在保護眼睛與保証學業之間做好平衡,他還是有些困惑,“老師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很想守護好這扇‘窗戶’。”
大學生——
“本以為成年后近視程度不會繼續增加了”
吳倩(化名)和劉葉都是武漢大學的大三學生,兩人都已經習慣了戴眼鏡。
劉葉讀中學時,不少同學犧牲戶外活動和休息時間來埋頭讀書,戴眼鏡也成為普遍現象。剛上高中時,劉葉還是班級裡少數不近視的同學,“后來升學壓力更大了,我慢慢發現自己看不清黑板上到底寫的什麼。”最終,劉葉戴上了一副一兩百度的眼鏡。吳倩則是因為從小近距離看電視,在小學一二年級時看遠處的東西就漸漸吃力,四年級開始佩戴近視眼鏡。
上大學后,沒了家長和學校的監督,劉葉有時一天超過12小時都在使用手機和電腦,看書、寫作業、追劇、聊天……吳倩也坦白,自己習慣了在熄燈的宿舍熬夜摸黑看手機。讀大學不到三年,劉葉和吳倩的近視度數都漲了一兩百度。
“本以為成年后近視程度不會繼續增加了。”北京城市學院學生潘小羽也沒想到讀大學后近視程度居然加深了。
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潘小羽認為保護視力不只是中小學生的事,任何年齡段的人都需要重視起來:“對大學生來說,現在就業壓力大,一些行業對視力會有特殊要求。如果因為近視導致無法從事某種職業,確實比較遺憾。還有一些同學認為戴眼鏡會影響自己的顏值、形象,會選擇佩戴隱形眼鏡,雖然美觀了,也給生活帶來很多麻煩。”
在武漢大學就讀的羅瑩(化名)和白露沒有近視。談起預防的秘訣,兩人分享了從小學習的“加減法”。
“加法”加的是護眼行為。得益於羅瑩和白露父母的言傳身教,無論是看書還是寫字,兩人都習慣了坐直身子拉遠距離。晚上需要使用手機時,羅瑩會開著寢室燈或床上夜燈用眼,平時看見一些愛眼小貼士也會默默記在心裡,有意識地在用眼20分鐘后眺望遠方與綠色。
“減法”減的是用眼時長。大學前,白露就習慣早睡早起,按時按質完成眼保健操與戶外體育活動。上大學后,手機成為生活的必需品,用眼負擔也大幅增加。為了預防近視,除了時常做眼保健操,白露還有意識地減少了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不帶手機上床睡覺,盡量不做“低頭族”。
學生家長——
“保護孩子視力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多方努力”
如今,家長們愈加重視孩子的視力保護。在王彥博家中,王宇和妻子嚴格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次數,每周隻能在周末兩天看電視,每天不能超過40分鐘。此外,王宇還給孩子購買了學習桌、護眼學習台燈、坐姿矯正器等,從“硬件”和“軟件”方面來做好孩子的視力保護。
醫生建議要加大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避免長時間學習和使用電子產品。但王宇也坦言,隨著孩子升入高年級,學習時間的增長、一些學習任務也需要借助電子產品來完成,孩子近視的風險還是會增加。
家住吉林省長春市的趙海洲發現孩子近視后,隨之而來的困擾越來越多。“現在孩子學業壓力不小,每天需要看大量的書籍、資料,我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既希望孩子有個好成績,也希望孩子有好視力。平時盡可能地提醒孩子注意用眼衛生,要適當休息,要注意坐姿等等,但提醒多了,孩子也有點不耐煩。”
孩子近視往往意味著一筆不小的開銷。趙海洲告訴記者,不僅有定期檢查、更換眼鏡的費用,現在為了讓孩子在上網課時看更大的屏幕,他還特意購買了平板電腦。考慮到孩子佩戴眼鏡進行運動的不便,他還想給孩子配一副專業的運動眼鏡。
北京家長李英的孩子在四年級時視力出現下降情況,剛開始的時候比較輕微,眼睛偶爾出現酸澀感,隨后是上課時看黑板有模糊的情況,為了看清楚而揉眼或者將眼睛瞇成一道縫。隨著近視程度的增加,去醫院檢查視力后,配了近視鏡。剛開始,李英的孩子因為擔心戴眼鏡不好看而被同學取笑,有時寧可看不清黑板的板書也不戴眼鏡,后來才慢慢適應。
對孩子近視的情況,李英有些慚愧:“當孩子出現視力下降的時候,作為家長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認為孩子之前視力一直沒問題。直到孩子視力進一步下降,才去醫院做了檢查。”
趙海洲在與其他家長交流中還發現,不少家長是在得知孩子視力下降后覺得不是啥大事,直接帶孩子上眼鏡店配眼鏡,“這反映出部分家長對防控近視的重視不夠,希望能加強關於視力保護的宣傳,比如線上線下的科普講座等,提高家長和孩子對保護視力的重視程度,知曉更多行之有效的保護方法。”
“保護孩子視力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多方努力,例如學校在教學設備採購中可盡量選擇護眼不傷眼的電子設備,政府可以出台相應政策,對於正規科學的護眼項目進行引導推薦。”王宇說。
(魯思佳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3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