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各地各部門在普法依法治理中創新工作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等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法治頭條)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3年05月11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新州鎮,當地檢察干警為學生普法。
  陳孝新攝
  圖②: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司法局內,律師(右一、右二)和心理咨詢師(左一)通過網絡直播平台普法。
  曹建雄攝

  日前,全國普法辦公布了第三批“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這些案例針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問題採取了有力舉措,群眾認可度高、獲得感強,在工作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創新意義。據介紹,為鼓勵地方和基層聚焦問題開展差異化探索,選樹各地各部門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從2019年開始,全國普法辦組織開展“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評選活動。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作為“八五”普法的主線和首要任務,緊密結合新時代全民普法工作實際,圍繞“八五”普法規劃重點任務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各地各部門推動全民普法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近年來,教育系統多措並舉推進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統籌謀劃,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明確各學段教學重點和要求﹔著力加強課程建設,開設道德與法治等專業課程,推動融入其他學科﹔創新方式,推進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銜接,日常普法和品牌推動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除此之外,各地積極整合多方資源,創新開展各具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

  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黎涌小學的教室裡,交警通過大屏幕,結合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給大家講解過馬路嚴禁追逐打鬧、“紅燈停、綠燈行”、搭乘電動自行車要佩戴安全頭盔等諸多內容。一場看似平常的交通安全知識教育課,因趣味問答、互動交流和交通手勢操的融入,學生們全程認真聽講,踴躍參與互動。

  佛山市從公安干警中精選優秀人才,擔任法治、禁毒、交通和消防校長,以沉浸式情景體驗,著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四校長”普法品牌。2022年,在法治、禁毒、交通和消防“四校長”基礎上,增加法官、檢察官和律師擔任法治副校長,為700多所中小學選聘了1523名法治副校長。

  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城關小學,一場模擬法庭正在“開庭”。參與學生按照司法審判程序,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模擬“審判”,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公正。

  這是陝西“紅領巾法學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的一個活動。

  從繪本、動漫、游戲,到辯論賽、模擬法庭、法治情景劇等,“紅領巾法學院”遵循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截至2022年底,陝西省累計參與“紅領巾法學院”創建學校1841家,受益中小學生達300余萬人。

  “‘紅領巾法學院’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參與性法治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親身體驗中明白了學法的意義、違法的后果、用法的途徑等,達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效果。”共青團陝西省委書記徐永勝說。

  建設法治鄉村,為鄉村振興增添法治亮色

  在吉林省舒蘭市,黨員干部到“百姓說事點”聽取社情民意已成為常態。該市錦德村的土路距離市區新修公路隻有1.5公裡,但陰雨天泥濘難行,村民出行很不方便。相關部門從“百姓說事點”了解此事后,決定將此路段納入道路維修改造計劃,村民拍手稱贊。

  原來,吉林省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人員發現村民們經常“扎堆”在小賣店、醫療站等場所閑聊說事,從中受到啟發,在各村屯、社區依托群眾經常聚集場所建立“百姓說事點”。信息員和調解員通過隨時說事、及時辦事、定期議事等環節,用“嘮家常”的形式讓社會問題、矛盾糾紛、訴求意願等在“百姓說事點”得到真實反映。如今,“百姓說事點”逐步成為矛盾糾紛化解點、社情民意收集點、法律常識宣傳點、致富信息傳播點、干群關系聯系點。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著力推進鄉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導農村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創新實踐,加大法治鄉村建設力度,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法治亮色。

  山東省昌邑市開展村村“法治體檢”行動,針對“體檢”發現的問題開展精准普法、個性化法律服務,夯實鄉村治理法治化基礎,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10月20日,“體檢”團隊走訪村民3萬余戶,審核村規民約、村級經濟合同文件1356份,化解矛盾糾紛2000余起。

  昌邑市圍子街道孫斜村自從配備了村法律顧問后,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法治體檢”。然而,一開始村民對法律顧問的態度不溫不火。

  前兩年,某公司無人機噴洒滅草劑致使孫斜村臨近土地農作物受損,涉及全村100多戶農戶,村民與公司協商多次不成。法律顧問得知這件事后,協調所在律所組成工作團隊,針對這件事專門“體檢”,為村民們免費提供法律援助。7天100多個小時,工作團隊“三班倒”,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為100多戶農戶爭取到賠償款。就是因為這件事,村法律顧問得到了村民的充分信任,村委和村民遇見事都會找村法律顧問商量。

  送法下鄉,如何提升群眾參與度和獲得感?不少地方推動法治文化與民俗、鄉土文化融合發展,創新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形式,讓法治文化入腦入心。

  在江蘇南通海安市洋蠻河街道三角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文藝匯演正在進行。演員們吹、拉、彈、唱樣樣拿手,他們用“法治+文藝”的方式精心制作了快板、說唱等10余個節目,博得了村民的陣陣掌聲。“上場的演員們都來自海安尚法文化劇社,常年活躍在鄉村法治舞台,他們的作品貼近生活,用海安俚語反映鄉土文化。”海安市司法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依托地理特點強統籌,描繪鄉村法治文化陣地“工筆畫”﹔彰顯地域文化強輻射,描繪鄉村法治文化展陳“寫意畫”﹔借力地緣優勢強融合,描繪鄉村法治文化浸潤“水彩畫”……江蘇省南通市打造鄉村法治文化建設“三強三畫”模式,推動地方文化與法治文化有機融合,提升了鄉村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匯聚各方力量,讓法治種子播撒到社會每個角落

  “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社會救助時,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是否可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處建筑工地,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個法律問題,正是工友們關心關注的。在北京市2023年“送法下鄉”暨“法律進工地”主題普法宣傳活動現場,北京市司法局、城管執法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律師們一起,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求,為其帶來了相關的普法宣傳及法律咨詢服務。

  將群眾的法治需求匯總整理,最大限度匹配群眾需求與部門職責,以清單的方式對各普法責任制單位落實普法任務情況進行督查、指導……北京探索以“需求清單、供給清單、責任清單、督導清單”4張清單為抓手,落實普法責任制,在全市范圍內奏響普法“大合唱”,推動全民普法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轉型升級。

  “‘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抓好責任制落實,在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過程中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探索實踐的一系列舉措有力促進了普法與執法等法治實踐有機融合,推動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

  拓展“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進一步打破了過去司法行政部門“單打獨斗”普法的局限。

  “法律就像一杆秤,你輕還是重、對還是錯,在它面前一目了然。”童家富是福建的一名“蒲公英”普法志願者。在普法過程中,他接觸了很多所謂的“問題孩子”,發現家庭關愛的缺失和法律意識的淡薄讓一些孩子誤入歧途。通過法治宣傳與心理關愛雙管齊下,一年多來,他的普法志願者團隊幫助300多名所謂“問題孩子”重歸家庭、融入社會。

  福建省司法廳引入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創新打造“蒲公英”法治品牌,推動普法工作由“政府主導”向“群眾共創”延伸。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發展“蒲公英”普法志願者12.1萬名,開展法律服務活動近2萬場次,服務對象超3000萬人。

  “一朵‘蒲公英’看起來力量很小,匯聚成千萬朵‘蒲公英’就能量無限。”福建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林曉霞說,“人人志願參與普法”新模式,正讓法治種子播撒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1日 19 版)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