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通化市輝南縣:促進全域科普建設 推進形成“大科普”格局

近期,中國科協公布了2021—2025年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認定名單。幾年來,經過吉林省科協統籌組織、分批推進,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對標創建,目前,長春市寬城區、長春市九台區、長春市公主嶺市、吉林市樺甸市、吉林市磐石市、四平市鐵東區、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遼源市東豐縣、通化市輝南縣、白山市撫鬆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共12個縣(市、區)分兩批次獲得認定。現推出系列宣傳,旨在展示吉林省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特色,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基層科普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設科普畫廊共計606延長米,覆蓋全縣11個鄉鎮及3個街道﹔開展“科普大集”推廣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科技之冬”活動,以“大課堂+熱炕頭”的模式,開展各類小農戶培訓500場次,惠及農戶3萬余人次……一組組數據、一場場活動,輝南縣的科普工作在扎實穩步地推進中,獲評了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稱號。
健機制,完善科普體系
成績的背后,是輝南縣長期以來的努力。近年來,輝南縣全面加強各級科普組織、科普隊伍和科普陣地建設,科普工作扎實推進,不斷提高科普服務覆蓋面和感染力,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輝南縣科普畫廊
高位推動,健全機制,完善科普體系。輝南縣堅持把科普工作作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壓責任、強推進,切實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制定印發了《輝南縣科協改革方案》,優化組織架構、夯實方法舉措、創新服務方式,科協組織的吸引力影響力顯著提升。
搭平台,夯實科普基礎
加快推進科普陣地建設,輝南縣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從科普畫廊、科普e站、科普場館建設等方面入手,固本強基,切實提高科普公共服務能力。
輝南縣社區科普e站
如今,輝南縣群眾業余科普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輝南縣建設科普畫廊606延長米,覆蓋全縣11個鄉鎮和3個街道。在鄉鎮、社區、學校等重點場所,高質量建成科普e站15處。縣博物館被認定為吉林省第五批科普教育基地,吉林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縣域內擁有省級科普示范社區2處,大家在茶余飯后來科普陣地逛逛已經成為習慣。此外,輝南縣支持建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8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8個,提高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服務農民群眾的能力。
輝南縣科協開展“科普大集”活動
強推廣,服務鄉村振興
科普工作要接地氣,輝南縣根據縣域自身特點,將科普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把科普送到農民群眾身邊。深入實施農技提升行動,加強對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技協領班人等群體的技能培訓,厚植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輝南縣科協扎實開展“科技之冬”活動,坐上“熱炕頭”推廣農村實用技術
為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輝南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科普示范基地,重點培育了一批懂技能、有技術的“土專家”“田秀才”和懂市場、會電商的“新農人”“農創客”,累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5場次,培訓鄉土人才350人次。同時開展以“科技之冬”為主體的鄉村小農戶培訓,採取“大課堂+熱炕頭”的模式,開展各類小農戶培訓500場次,惠及農戶3萬余人次。以鄉鎮大集為載體,開展“科普大集”農技推廣活動,向趕集農民推廣農村實用技術和健康保健知識。
廣宣傳,營造濃厚氛圍
為進一步拓寬科普渠道,強化科普工作實效,輝南縣緊盯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節點,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提升宣傳廣度、延伸服務觸角,著力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水平整體提升。
輝南縣科協聯合政務公眾號“輝南發布”開通科普專欄,定期推送群眾關切和社會熱點權威科普信息。建立科普工作微信群,推送數字科普資源,開展線上講座和宣傳。品質科普做好科普品牌。開展以“全國科普日”活動為代表的科普品牌活動,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品質科普活動服務城鄉居民。深入開展“科普大講堂”“科普大篷車進鄉鎮、進社區、進校園”系列活動,為不同居民群體提供個性化科普服務,營造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講科學良好氛圍。
輝南縣科協開展“全國科普日”,組織青少年參觀校園科技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