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遼源市東豐縣:讓科普“慧”民更“惠”民

近期,中國科協公布了2021—2025年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認定名單。幾年來,經過吉林省科協統籌組織、分批推進,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對標創建,目前,長春市寬城區、長春市九台區、長春市公主嶺市、吉林市樺甸市、吉林市磐石市、四平市鐵東區、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遼源市東豐縣、通化市輝南縣、白山市撫鬆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共12個縣(市、區)分兩批次獲得認定。現推出系列宣傳,旨在展示吉林省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特色,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基層科普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縣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科協組織,配備專職科普工作人員﹔各鄉鎮科普畫廊建有率達到100%,村(社區)畫廊建有率達到了90%以上﹔全縣現有注冊科技志願者1500人,常年深入到各鄉(鎮)和村(社區)開展科技志願服務活動﹔全縣科普中國APP注冊人數達到37000余人,在全省名列前茅……多年來,遼源市東豐縣不斷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創新環境,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如今,這裡已成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培植沃土。
東豐縣加強科普工作的決心從何體現?《東豐縣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實施方案》給出了答案。
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使科普工作全面開展,東豐縣把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各鄉鎮成立科普組織,設置科普聯絡員,成員單位定期交流,實現了科普資源共享﹔推動建立科普工作考核管理機制,將科普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縣直各部門目標責任考核體系﹔黨委、政府主導制定科普工作表彰獎勵機制,每年對科普工作表現突出的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激發全縣干部群眾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東豐縣出實招,把加強科普、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為促進社會和諧、提高地區競爭能力、增強發展后勁、建設幸福東豐的重要措施來抓。
科學普及多形式
東豐縣廣場科普大屏播放“科普中國”節目
除了在學校、社區等場所開展精准化、多樣化的科普活動,東豐縣還充分利用大眾傳媒開展科普傳播,開設科普窗,平均每年轉發科普信息1500條以上。同時,科普大屏常年播放科普節目,有效擴大了科普宣傳面和影響力。科普畫廊除每個季節更換一次宣傳內容外,每逢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隨時更換,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
科普工作多渠道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東豐縣堅持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科普活動,在每年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和“科技之冬”活動中,號召企業、協會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各中小學校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把科普融入到教學當中。各科普示范基地、科普中國e站、基層科協每年都堅持開展科普宣傳、培訓活動。幾年來,全縣累計開展科普宣傳活動150多次,受益群眾達5萬多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30期,培訓農民1300多人次。
科技活動多樣化
為充分發揮現代科技館體系獨特作用,東豐縣以校園科技館為依托,組織學生們開展“科技創新”“科技發明”“科技制作”等各種科技活動,使學生們在體驗科技帶來的樂趣中學到知識,加深學習印像。
開展歐亞杯青少年智能創新挑戰賽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流動科技館在東豐縣開展了兩次巡展活動,還舉辦了東豐縣第一屆縣長獎科技創新大賽、歐亞杯青少年智能機器人大賽,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在歷屆省、市青少年創新大賽中,東豐縣不斷取得佳績,平均每年獲獎人數達300人以上。
科普成果惠萬家
從2015年開始,東豐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聯合吉林省科協承辦了吉林省東木西草食用菌培訓班。在隨后的幾年中,東豐縣堅持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培訓人數近千人,並在全縣推廣羊肚菌種植。為打造全國羊肚菌之鄉,東豐縣投入扶持資金2636余萬元,建設五個30畝以上的日光溫室園區,新建棚室184棟,總面積270畝,其中種植羊肚菌面積200畝。截至目前,全縣羊肚菌種植總面積共449畝,總產量可達22.5萬斤,產值預計可實現2000余萬元。
吉林省“東木西草”食用菌培訓現場
科普是惠民利國的公益性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也是東豐縣的長期任務。進入新發展階段,東豐縣持續發揮好網絡科普力量作用、加大優質科普資源供給、加強新時代科學素質建設,讓科普“慧”民更“惠”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