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巡禮
伊通滿族自治縣:整合資源 拓寬渠道 掀起全域科普熱潮

近期,中國科協公布了2021—2025年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認定名單。幾年來,經過吉林省科協統籌組織、分批推進,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對標創建,目前,長春市寬城區、長春市九台區、長春市公主嶺市、吉林市樺甸市、吉林市磐石市、四平市鐵東區、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遼源市東豐縣、通化市輝南縣、白山市撫鬆縣、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共12個縣(市、區)分兩批次獲得認定。現推出系列宣傳,旨在展示吉林省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工作特色,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基層科普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以下簡稱伊通縣)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著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努力提高科普工作組織化水平,強化科普工作措施,開創了科普工作新局面。
2023年1月,伊通縣科協在伊通縣河源鎮開展“保糧安、促生產、送科技下鄉”活動
整合利用縣域內科普資源,讓社會資源“動”起來
伊通縣堅持從科普的公益性出發,立足實際,立足於服務,抓好培育示范,搞好協調組織,有效整合各種科普資源,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助推全縣各項事業發展。科普已成為伊通縣的一項社會性、經常性、群眾性活動,在活動與服務的領域、層次、對象、內容、形式上都得到不斷創新和突破。科普知識進校園、氣象科普進社區、科技之冬(春)系列活動下鄉村……組織、宣傳、農業、教育、科技、衛生等與科普相關的部門各司其職,以社會大協作推動科普大發展。
2022年3月,伊通縣科協聯合伊通縣婦聯、伊通縣人民法院,在永寧街道福康社區開展“建設法治伊通·巾幗在行動——三八維權周福康社區行”科普活動
“線上線下”齊發力,讓科普渠道“寬”起來
為拓寬科普宣傳渠道,提升科普傳播能力,伊通縣“線上線下”齊發力,讓科普渠道“寬”起來,讓科普宣傳“廣”覆蓋。
2019年4月,伊通縣科協在伊通縣靠山鎮中心校開展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
線下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社區、街道、學校等場地開展精准化、多樣化科普活動,實現科普宣教常態化。2020年以來,全縣各單位共計舉辦農民科技培訓班226場,受訓農民2萬多人次。科協聯合衛健、人社、消防、農業農村等部門和單位先后在社區、機關開展各類知識講座103次,舉辦各類科普文藝演出20次,科普巡展20次,科普知識競賽5次,制作展板200塊,共發放科普資料50000多份,共計10萬多名群眾參與。
“科普+互聯網”,利用線上平台進行科學知識普及
在線上,伊通縣政府網站專門設立了科普專題﹔縣電視台開設《科普e站》欄目,分期推出應急科普、農業科普、青少年科普、生活科普等一系列科普知識。同時,伊通縣不斷努力打通新媒體通道,利用微信公眾號加強科普宣傳,組織農技專家利用抖音、快手平台開展技術培訓。通過加強全媒體宣傳,使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的不同人群都能夠有更多機會了解科普知識,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構筑全域科普陣地,科普陣地“活”起來
科學普及,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伊通縣致力於構筑全域科普陣地,依托科技館、科普示范基地、科技活動室、科普畫廊等科普陣地,讓科普走進學校,走近群眾家門口,使得科普陣地“活”起來,科普活動“深”下去。
伊通縣科協組織伊通縣十二中學生在伊通縣科技館機器人工作室開展實時互動活動
伊通縣通過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發現和培養具有創新潛能的后備人才。此外,還構建了完善的農村科普陣地,向群眾普及農業技術、健康知識、安全常識、反邪教等內容,提升群眾技能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
讓科學更多地抵達公眾,讓百姓樂享“科普盛宴”,伊通縣科普工作正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