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觀長白丨這處東北邊境小城的遺址,為何能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3年04月17日08:26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近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入選。

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位於吉林省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東側,西側約100米為唐代渤海國時期城址溫特赫部城,東北約4公裡為唐代渤海國都城東京八連城。近年來,考古人員對遺物進行了全部採集,其中編號文物16306件。

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東部,與俄羅斯、朝鮮接壤。唐代渤海國曾都於琿春八連城,是渤海交通道的重要樞紐。為何這處東北邊境小城的遺址,能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4月14日,記者對話項目負責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解峰,了解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發掘經過、學術意義和發掘背后的故事。

古城村2號寺廟址瓦件整理現場航拍照

“考古發現的1號寺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處高句麗佛寺,也是我國東北地區已發現最早的佛寺遺址,2號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國高等級佛寺,為研究我國唐代高等級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組合、建筑結構及探討我國古代舍利瘞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解峰介紹。

上世紀90年代,琿春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對這兩處寺廟址進行考古調查,採集到了重要文物。2016至2022年,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琿春市文物管理所對古城村寺廟址進行了連續7年的主動性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壬子年六月作”銘瓦當、大量北朝晚期風格造像等重要文物。

古城村1號寺廟址出土佛像殘片

“1號寺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銘瓦當為研究三燕佛教東漸高句麗提供了重要証據,所獲大量北朝晚期風格造像為探討中原佛教物質文化對東北邊疆地區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素材。”解峰介紹,根據對建筑構件的年代學研究推測,1號寺始建年代約為公元5世紀,廢棄年代不早於渤海國晚期。

“2號寺的發掘過程中,我們在夯土之下發現了舍利地宮,地宮中出土石函1件,石函內安置包裹於‘雙絲絹’中的鐵函1件,鐵函內出土遺物3555件,質地包括金、銀、銅、錫、玻璃、木、珊瑚,其中1件金瓶內置7件銀珠,應系影骨舍利。”解峰介紹,根據對遺跡、遺物的年代學研究推測,早期佛寺始建年代不晚於渤海國早期,晚期佛寺營建於渤海國中晚期,廢棄年代不早於渤海國晚期。

結合考古調查和文物整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認為,1號寺、2號寺具備一定共時關系,可視為完善本地區5∼10世紀考古遺存的“典型剖面”,為完善該時段區域內考古學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支撐。

“古城村寺廟址包括高句麗、渤海國兩個時期的遺存,遺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麗、渤海國佛教物質文化在中原地區影響之下傳入與發展的歷史事實,為厘清高句麗、渤海國佛教物質文化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實証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維護國家歷史安全與文化安全具有重要價值。”解峰說。

解峰在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的發掘收獲了豐碩的成果,但發掘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回顧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的發掘歷程,解峰表示經歷過一些意外情況。“1號寺廟址之前在土地改造過程中,也就是將旱田改為水田時,遭到了嚴重破壞。”解峰介紹,前些年在1號寺的發掘過程中,由於遺址在水稻田之中,發掘區的地下水水位比較高,周圍的水田仍在耕作,在發掘到一定程度后,地面開始返水,無法繼續發掘工作。同時為了不影響農民正常收獲,考古隊隻能停工,等待著秋收結束繼續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東北緯度高,溫度低,在10月,最低溫度就已經到了零下。連續數天在低溫中發掘遺址,隊伍裡不少工作人員因此染疾患病。當時,解峰的雙手生滿凍瘡,仍舊堅持完成當年工作。如今,時隔六七年過去,每到冬天,解峰的手指仍會變得僵硬,並伴隨著手痒等症狀。“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的收獲讓我們覺得所有付出都有價值有意義。”解峰說。

“這次獲評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對我們是一次莫大的激勵和認可,也鞭策我們繼續向前,為中國考古貢獻出吉林力量。”解峰介紹,下一步,團隊將繼續提取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的考古學信息,細致整理出土文物,爭取早日讓詳盡的考古報告面世。

文字:鄭智文

圖片與視頻素材: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視頻剪輯:石天蛟

LOGO設計:姜 迪

策劃:孟海鷹 鄭智文

統籌:朱思雄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