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觀長白丨長春這裡孕育了“老變精神”

祝大偉
2023年02月27日08:29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在長春市伊通河畔,與北海濕地公園對角相望,國網長春供電公司220千伏變電站靜靜坐落著。院內一處“老變精神”傳承教育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劉洋勞模創新工作室也設在基地內。

今年50多歲的劉洋,是國網長春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中心變電檢修三班工人,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在劉洋的引領下,我們走進了“老變”的故事。

在劉洋看來,“老變”是長春電力人對這座頗有歷史的變電站的親昵稱呼。

“老變精神”傳承教育基地2021年建成投運。走進展館,隻見展廳內分為多個主題,匯總各類檔案資料600余件,精心融合陳列照片、圖紙、文獻、實物等珍貴檔案。

“老變”前身。資料照片

“老變”前身。資料照片

駐足在黑白的照片前,“老變”的歷史緩緩展開。

1943年,日本殖民者在長春建設了第一座高電壓等級的一次變電站,名叫新京(長春)一次變電站。這就是“老變”的前身。同年5月豐滿水電廠開始向“老變”供電,長春有了穩定的電源。

1945年,日本投降,當時“老變”人冒著生命危險,阻止日本侵略者燒毀變電站原始資料,保留住了四張電氣接線圖和幾張變電所室內機械裝置圖,為東北電網留存了發展的火種。

歷經戰亂,長春的供電線路和變電所設備均遭戰火破壞。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長春電網隻有豐滿水電廠一個穩定的電源,修復“老變”成了長春復電的關鍵。

重畫圖紙、重建站房、重敷電纜、重立設備……沒有大型機械,沒有技術參照,“老變”人不計代價,無畏艱辛,總結經驗、自研方法,無眠不休,隻用了四天讓處於黑暗的長春有了光明。第十天長春市內全部恢復供電,四十天后長春地區電網恢復正常運行。

“‘老變精神’的火種,在動蕩年代播種,至今歷久彌新。”劉洋說,“老變”發展歷程孕育出了“堅韌、精益、爭先、奉獻”的“老變精神”。

嶄新的國網長春供電公司220千伏變電站。

嶄新的國網長春供電公司220千伏變電站。

2012年,在“老變”原址,長春市第一座智能22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採用全封閉組合電氣設備,邁進了數字智能化時代。

“‘老變’是我檢修工作開始的地方,那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曾是長春僅有的三座220千伏變電站中最核心的一個。”劉洋說,他已和“老變”相守34年。如今,劉洋用執著堅守和創新探求,完成了從檢修工人到勞模工匠的蛻變。

曾經,長春三家子變電站進行倒閘操作,隔離開關中的雨水未及時排出而結冰,嚴重影響分合閘操作。送電任務緊迫,面對30組需要更換的隔離開關和零下25攝氏度的天氣,劉洋沒有退縮,細心研究改進策略。

在多次試驗后,劉洋和同事通過對普通隔離開關改造形成“自導流排水孔”,避免了整體更換,大大縮減工時,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直接減少數十萬元經濟損失。

劉洋在創新工作室為青年員工講解創新設備。王春暉/攝

劉洋在創新工作室為青年員工講解創新設備。王春暉/攝

30多年來,劉洋5500多次檢修作業“零差錯”,為變電站消缺3000余個,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4項,技術革新20次,發明創新成果14項。

“精益求精、勇於探索的‘老變精神’讓我捕捉細節、大膽實踐。”劉洋見証和傳承著“老變精神”,如今他的工作室已培養專業人才30人。

劉洋講述著“老變精神”時,一條消息正在他的朋友圈轉發:2022年2月,國網長春供電公司開通96810供電服務熱線,成立春城e哥服務隊,為居民提供24小時樓道燈快修服務。熱線開通一周年以來,全市16.7萬盞樓道燈完成改造。

穿過“老變精神”的展廳,便是劉洋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成果和各種獎狀証書有序陳列。從過往到如今,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老變精神”就這樣在長春電力人的身上釋放力量,更好地守護城市萬家燈火,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