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的另類“皇宮”

讀中國近現代史,一直是件很痛苦的事。作為中國人,常常不忍卒讀,卻又不得不面對。
說到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其皇宮在北京紫禁城,世所周知。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后來稱之為北京故宮。至今,去故宮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以至於每天不得不限制參觀人數,還得網上提前預約。
我對溥儀的關注,緣起於上初中的時候,看到父親買的一本書——溥儀著《我的前半生》,當時就很好奇。后來又讀到溥儀的洋老師庄士敦所著《紫禁城的黃昏》,也提到他最后一次見溥儀的場面,我在香港工作時還專門買了另外的版本研讀。
溥儀后來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於東北做了“滿洲國皇帝”,也有一座“皇宮”,后來謂之“偽滿皇宮”。名氣和陣仗自然與北京故宮不可同日而語,不少人還以為是在遼寧沈陽,其實是在吉林長春。
2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長春,省裡的領導晚上請餐敘。接我的車進一院牆門之后,蜿蜒而行,來到鬆苑賓館。建筑不高,外表和內裝修都很別致。陪同的人告訴我,這裡是省委的接待賓館,過去是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官邸。
那天晚上,吃了什麼、聊了什麼,已然完全不記得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關東軍司令官官邸舊址的建筑和設施,數十年后依然完好,仍能使用,而且居然是當時當地最好的賓館之一,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2021年9月,轉場到長春工作,這也是我第二次踏上吉林的土地。第一次到省委開會,一進省委大院就感覺到,吉林省委辦公樓的建筑特色,與通常黨政機關辦公樓的風格不大一樣。接待的人告訴我,這裡原來是關東軍司令部——日式風格的建筑,1933年始建,1934年竣工,主體建筑地上三層,地下三層,建筑的正中另建有三層塔樓。很不容易的是,建筑至今基本保持原貌。
“關東軍憲兵司令部舊址還在嗎?”我的好奇心又上來了。
“還在,現在是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樓。”
乍一聽說,頗為詫異。細一想,似乎也可以理解。
長春,作為曾經的偽滿洲國“國都”,稱作“新京”。出於長期侵佔我國東北和實行殖民統治的長遠目標,日本人對“新京”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極為重視,將長春作為日本現代建筑和城市規劃的實驗地,傾力對長春進行了全面、嚴謹的規劃和建設,據說運用了許多西方現代先進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比如,借鑒了19世紀巴黎的改造規劃模式和英國學者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理論,城市風格接近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在當時,長春的城市建設中出現了諸多讓人側目的“第一”:中國第一個全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中國唯一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亞洲第一個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干道電線入地的城市,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日偽統治時期,放眼全國,從規劃到建設,沒有一個城市像長春這樣完整成規模,幾乎所有的建筑都充滿殖民地色彩,堪稱殖民建筑之首,也因此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最好見証。
這些建筑大部分採用了所謂“興亞式建筑風格”,雖略帶中國建筑風格,但主要是表達所謂“復興東亞”之意,或稱帝國冠帽。立面試圖給人以壓倒性氣勢,平面也多作“日”字形或“亞”字形,處處隱含著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的思想意識。
在長春,最有影響力的偽滿建筑,當屬溥儀的“皇宮”,位於長春市東北角的光復路,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溥儀於1932年至1945年在這裡居住13年半。1945年日本投降、“滿洲國皇帝”宣布退位后,溥儀當年的“皇宮”一直被佔用。1962年12月,吉林省利用宮廷部分建筑成立偽皇宮陳列館,並舉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十四年罪証陳列展”。2001年2月,吉林省將偽皇宮陳列館更名為“偽滿皇宮博物院”。
偽滿皇宮號稱“皇宮”,其實整個建筑群並不成龍配套,建筑風格也不統一,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金碧輝煌和威嚴宏闊,看起來倒更像個盆景。當年中國政府不承認“滿洲國”,凡提及,必加上“偽”字前綴。偽滿皇宮也只是民間的俗稱,“滿洲國”當時確定的正式名稱是“帝宮”。溥儀雖又得到了“皇帝”的封號,但“滿洲國”比日本矮一輩兒,日本有天皇,遂有皇室、皇宮,“滿洲國”隻能用“皇帝”一詞中后面的“帝”字,相應被稱作“帝室”、“帝宮”。
偽滿皇宮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管理吉、黑鹽務的吉黑榷運局官署,偽滿洲國建立后,先后成為傀儡政權的“執政府”、“帝宮”。擁有大小建筑數十座,主體建筑是一組黃色琉璃瓦覆頂的二層小樓,分為進行政治活動的外廷和日常生活的內廷。
外廷是溥儀處理政務的場所,主要建筑有勤民樓、懷遠樓、嘉樂殿。內廷是溥儀及其眷屬日常生活區域,其中緝熙樓是溥儀和皇后婉容的居所,同德殿是“福貴人”李玉琴的居所。緝熙樓、勤民樓、同德殿裡都保存有溥儀當年留下來的物件,每一間房屋都有溥儀在此喜怒哀樂的沉浮故事。
偽滿皇宮博物院是在溥儀宮廷舊址建筑群基礎上建立而成。楊銘 攝
偽滿皇宮算是中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宮廷遺址之一。我問博物院的金牌講解王漫:“來參觀的游客,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地方?”
“當然是生活區,比如緝熙樓、同德殿。大家對皇帝、皇后的生活起居、梳妝打扮甚至娛樂方式都很感興趣,覺得稀奇。”
溥儀其實是比較西化和洋派的。為了盡量滿足溥儀在生活上的享受,偽滿皇宮裡不僅建有網球場、高爾夫球場、跑馬場、台球間、游泳池,還辟有專門的鋼琴間、電影放映廳等。
“帝室御用挂?”參觀的時候,設在勤民樓承光門東側南房一間辦公室古怪的名稱,再次勾起我的好奇心。
王漫告訴我,帝室御用挂的全稱是“滿洲國帝室御用挂”,是個官職,由日本的“皇室御用挂”演變而來。“御用挂”是日語名詞,“御用”是“事情”的敬語,指皇帝的事情,“挂”是“從事、辦理”的意思,帝室御用挂相當於“內廷行走”或“皇室秘書”。不過,“滿洲國帝室御用挂”可不是用來伺候皇帝的,而是關東軍為監視、控制、操縱溥儀而設立的,即使是溥儀會客時,也必須由“帝室御用挂”在旁“侍應”,實質是監督。
現存的偽滿皇宮,只是溥儀臨時宮廷所在地。在當年擬定“滿洲國國都”規劃中,新皇宮是重要的組成部分,1935年7月起,關東軍成立了宮廷營造籌備委員會,計劃用8年時間,預算1400萬元建成新宮廷。宮址選在杏花村的順天廣場,,南北約1200米,東西約4500米,全面積51.2平方米,於1938年11月舉行“御造營開工典禮”。新皇宮地基剛剛打好,1941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被迫停建。新中國成立后,在“新皇宮舊址”上建成長春地質學院的教學大樓地質宮,使用至今。
同德殿常引起游客參觀的興趣。楊銘 攝
“半個長春市,一部淪陷史”。城市的建筑,記載著城市的歷史,長春城市建筑中,最富特色的無疑是偽滿時期的歷史遺存。長春建城隻有200多年歷史,但具有文物性質的偽滿建筑遺存相當豐富。如今,偽滿皇宮舊址、偽滿“國務院”舊址、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偽滿“中央銀行”舊址等9處,已是吉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東軍憲兵司令部舊址、偽滿“外交部”舊址、偽滿“軍事部”舊址等37處,是長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上還有為數眾多沒有被納入文保單位的,數量多且成規模,又都帶有唯一性,足以構成長春獨特的城市風貌和人文風景。
第一次去參觀,一下車,看到院門口豎挂著的“偽滿皇宮博物院”牌子,就被那個“偽”字給驚到了,感覺怪怪的。
“偽”字的本意,是指“不合法的﹔竊取政權、不為人民所擁護的”。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持的“滿洲國”,是個地地道道的傀儡政權,日本戰敗之后隨之灰飛煙滅,回過頭來看其本質,就更加明了了。當年在“滿洲國”前冠之以“偽”,倒也恰如其分。
90多年過去了,就其歷史和遺跡做對外宣傳和展示,是否還有必要刻意加上“偽”字?我專門請教了偽滿皇宮博物院院長王志強先生。
王院長的第一反應表現得似乎也很無奈:我這個博物院院長就常常被調侃是“偽院長”,挺尷尬的。2018年,去俄羅斯莫斯科參加國際二戰博物館聯盟會議,一位俄羅斯學者疑惑地問我:你們博物館是假的嗎?皇宮是假的嗎?
他說,從命名角度看,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還是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其名稱仍被冠以“偽”字,現在看來應該是獨此一家,確實值得商榷。在國際交往涉及語言翻譯的時候,“偽”字常被翻譯成傀儡或者假的,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給交流帶來困難。更糟糕的是,官方對外宣傳推廣,或者旅游團隊選擇參觀景點,往往就因為這個“偽”字而望而生畏,自覺不自覺地選擇舍棄這一在當地最有標志性的旅游景點。
“如果一定要改名稱,你覺得叫啥好?”
“如果改稱‘溥儀宮廷舊址’,可能更合適一些。名稱客觀描述,展陳真實生動,體現歷史自信,也能給博物館樹立客觀公允平等的公共文化機構形象。”
長春那些帶著中華民族恥辱印記、保留至今的偽滿建筑舊址,其實是一道風景,既有文物價值,又是很好的旅游資源。如何讓它們更好地為當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看來還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間。
銘記歷史,同時正視歷史,從來都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一旦觸及多災多難的中國近現代史,總會有不少難以言說的苦衷,而且常常變得異常敏感而無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歲月卻是醫治傷痛的一劑良藥。很多事情,當初大都言之鑿鑿,卻又莫衷一是,讓人雲山霧罩、真偽難辨,但時間會讓一切最終都現出原形。當年可以咬牙切齒,表達足夠的憤恨和悲憤,但情緒不能總定格在某一個層面。滄海桑田,理性而冷靜地反思,才是成熟與自信的表現,也更有助於警示世人,比如反省戰爭、倡導和平。
無論叫“偽滿皇宮”還是“溥儀宮廷”,不過只是一座另類“皇宮”的稱謂罷了。作為一個外鄉人,如果去吉林、去長春,不去實地觸摸那段曾經喧鬧又不堪的歷史,終歸會是個缺憾的。
(原載《文匯報》2022年11月26日B04版、2022年12月3日B06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