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穩步推進平安建設  構建平安和諧春城

2022年10月05日08:36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平安長春建設忠誠捍衛著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時刻為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譜寫壯闊詩篇。

2021年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上,長春市被授牌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此前,長春被多次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獲得全國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

這一系列榮耀,是長春平安建設責任單位步履鏗鏘、行穩致遠,戰勝挑戰的結果,也是對全市人民爭當平安志願者、共創平安城市的肯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市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用行動描繪人民群眾“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美麗畫卷。

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撐

2017年至2020年,全市群眾安全感和執法滿意度平均值較2016年分別提升了1%和8.39%……這組數據,源自長春市委、市政府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長春的信心和決心。

長春市將平安建設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一把手”工程,成立書記、市長“雙組長制”平安長春建設領導小組,建立“1+8”專班工作體系,構建了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整體推進的組織運行模式,努力把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平安創建效能。

為有序推動平安建設,長春市制定了規范性文件160余份,形成了定期例會、專項調度、考核評估等常態化機制,構建了上下貫通、橫向聯合、協調有力的工作體系。

長春市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謀劃平安長春建設,制定出台一系列規范性指導性文件,為平安建設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和法治保障。

2015年,長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決定》,推動平安建設法治化、規范化。

2016年,長春市落實《長春市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實施細則》,將平安建設納入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實現了平安建設考評的具體化、項目化、剛性化。

2017年,長春市制定《關於加強黨對政法工作領導的實施意見》,對平安建設作出具體安排。

2021年,長春市印發《關於深入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確定12項基層平安創建示范項目,以基層小平安積累全市大平安,形成了具有品牌特色的創建模式。

頂層設計、高位謀劃、綱舉目張,全市各平安建設責任單位共同努力,平安長春建設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新台階。

立體防控與“雪亮工程”

桂林路商圈是長春市最具時尚元素的商業地帶,也是各類治安案件的易發區域。為了全面提升商圈的平安指數,長春市注重“商戶聯防”,開展了“十店聯防、十鋪聯防”。

商戶張小軍表示,在經營期間,如果發現有可疑人員時,他們會立即通知派出所、市場保安。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近年來,緊緊圍繞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目標,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織嚴織密治安防控網,推進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推動形成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大防控”格局,打造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歐亞南三環購物廣場綜治中心等一批教育基地。

“小區附近、公園周圍,每天晚上都有警用巡邏車和巡邏的民警,讓老百姓感覺特別有安全感,現在社會治安越來越好了。”在南溪濕地公園散步的市民王佰娟說。

從2011年7月份開始到現在,長春市一直堅持夜治安巡邏防控工作,與白天的社區警務巡邏24小時無縫銜接,在公安系統開創了全警夜巡的先河。

十年來,長春市公安局以街面巡防為支點,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社會力量為補充,以機制建設為統領,努力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長春市抓住全國首批“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創建契機,全市建設高清監控探頭點位4.5萬個,在治安防控、城市管理、應急救援、服務群眾等領域作用凸顯,為城鄉服務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科技支撐。

推進綜治信息系統、綜治視聯網系統、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三網合一”建設,打破了地域、部門信息壁壘,實現了人、地、事、物、情、組織等信息資源共享共用。“農安長安工程”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項目被評為“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探索建立小區智能安防體系,總結推廣朝陽區“互聯網+社區”模式,鼓勵安裝智能門禁、車輛道閘、消防感知等智能化技防設備,與“雪亮工程”建設有機融合。

近年來,長春市110警情同比下降13.7%,社會面可預防案件下降45%,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大智治制與長春速度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近年來,長春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牽引,深化全面依法治市,改革創新,平安長春跑出了“加速度”。

2020年以來,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動與長春市政府建立府院聯動機制,積極融入營商環境建設大局,參與起草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提升方案。第一次府院聯席會議發布《關於建立府院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圍繞破產案件審判、優化營商環境等7個方面開展深層次聯動,有效實現行政與司法良性互動、同向而行。

2020年4月16日,長春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挂牌,這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加快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盡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的重要舉措,標志著長春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駛入快車道,開啟新篇章。

2021年11月,二道區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正式入駐二道區東盛街道,是全市首個入駐街道矛調中心的法庭,這個“微法庭”探索以“街道+法庭”的新模式,定期現場辦案,讓百姓在家門口化解糾紛。

2022年7月18日,由吉林省、長春市、長春新區三級共建的長春智慧法務區正式揭牌,一個立足吉林、服務東北、面向全國,全面覆蓋、無縫銜接國際國內法律服務需求的高能級法律服務高地正在長春新區崛起。

2022年8月19日,吉林省首個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平台——智慧未檢雲平台啟動儀式在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舉行。這是朝陽區檢察院借力“互聯網+”,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方法,在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智慧化建設方面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實踐,打造了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朝陽檢察樣本”。

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創新探索,長春進一步強化法治保障力度,助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關乎國家治理,也關乎百姓福祉。長春市強化自治強基,積極引導城鄉社區多元主體廣泛參與協商,推進547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培養9100余名鄉村“法律明白人”。

長春市將法律服務做到基層第一線,在全市建立了464家社區法律服務站,實現了縣(市、區)和鄉鎮法律服務站全覆蓋,創新地形成了黨委領導、法學會協調、社區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

十年來,長春錨定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目標,不斷提高依法治市、依法執政能力,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來,長春市不斷完善相關地方法規和行政規章,出台《長春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29部,修訂18部,為平安長春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多元共治與第一防線

近年來,長春市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充分發揮“五治作用”,創造出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經驗和做法。

雙陽區在全區自然屯組成立了“1+3+X”模式的屯務委員會。

“1+3+X”屯委會,“1”即一個“支部建在屯上”的黨組織網絡﹔“3”即由屯委會主任、綜治協管員、婦女委員組成的工作團隊﹔“X”即由老黨員、種養大戶、合作社負責人等志願者組成的義務委員隊伍。

“1+3+X”成員充分發揮優勢,入戶宣講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已經成為維護和諧穩定的主要力量和生力軍。

依托161個黨員家庭戶、24個樓棟黨小組、10個網格黨支部,寬城區長山花園社區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四級黨建工作體系,通過這個網絡,將黨的聲音傳達到群眾中間,把群眾的需求及時反饋上來。同時,還探索出一條社區黨委提議、社區兩委商議、黨員和居民代表審議、社區公示決議的“四步議事工作法”,將過去的按需服務,轉變為引領式服務,形成“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主辦、居民廣泛參與”的民主協商治理機制。

南關區積極探索既符合傳統農業區域特點,又符合典型城鄉接合部需求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打造升級版綜合治理平台,“幸福•平安港”應運而生。這裡實行接待、分流、受理、辦理、反饋、回訪等“一站式”便民服務工作流程,形成了“一站式”受理、集中辦公“一體化”運作、接待群眾“一條龍”服務、解決問題“一竿子”到底的基層社會服務管理新機制。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是最基層的平安單位,更是平安建設最重要的“細胞”。

如何讓人民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在探索和實踐中,長春市運用“三長”聯動機制,讓基層治理力量向網格、樓棟、單元延伸,為社會和諧穩定筑起“第一道防線”。

目前,全市配備“三長”24.4萬人,通過“三長”入戶問、線上問、協商問等途徑,全面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眾需求、回應解決訴求。

“三長”聯動機制的實行,解決了一批批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實現了小事不出單元、樓棟,大事不出社區,讓基層社會治理實現了直達“神經末梢”。

長春市積極打造“楓橋經驗”長春樣本,鞏固完善“三式聯調、四級聯動”模式,總結推廣“1+3+X”模式,嚴格執行“日排查、周調度、月研判”工作制度,預防在源頭、解決在基層。

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長春市積極營造“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拓展平安長春的“最大公約數”。

今天的長春,出行越來越放心,居家越來越安心。

初心一如來時路,山高路遠再啟程。站在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長春市上下將繼續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保社會和諧穩定,促百姓安居樂業,探索具有長春特色、市域特點、時代特征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長春。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