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起點贊長春這十年
這十年,長春“攥指成拳”開創公立醫院改革新局面
醫改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關系億萬人民健康和千家萬戶幸福。而公立醫院改革又是醫改這個難題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有的專家指出:“公立醫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關乎醫改成敗”。
十年來,長春市作為第二批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首批國家級示范城市,把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堅持統籌謀劃、高位推進,除了按照國家要求逐項推進各項改革任務外,也結合實際探索了一些創新性的做法,多次為吉林省深化醫改貢獻長春方案。
這十年,長春市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國家級試點和省級試點縣各1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國家級試點醫院5家、省級試點醫院8家,省級薪酬制度改革試點醫院2家、省級職稱自主“評聘結合”試點醫院3家。
在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方面,長春市堅持“破、立、改、控、保”五字訣。“破”即破除“以藥補醫”舊機制,自2017年2月起,全市51家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每年讓利患者1.3億元,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立”即建立新的補償機制,根據域內國家委屬(管)、省市區屬醫院各自特點,建立了科學的“901”“811”“721”分類補償方式,實現多方利益最大公約數,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6輪,價格體系日趨完善,及時調整醫保報銷政策,出台大病救治、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政策措施,基本做到患者總體費用不增加﹔“改”即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出台《長春市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方案》,成立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的市屬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籌履行政府辦醫職能。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落實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公立醫院章程制定完成率100%﹔“控”即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每年出台年度控費文件,合理確定差異化控費指標,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連續5年控制在10%以內﹔“保”即保障公立醫院正常運行,順利完成市中醫院、市中心醫院和市兒童醫院新樓建設任務,市婦產醫院異地新建和市傳染病醫院“一院兩中心”等重點項目正在推進。改革以來,市、區兩級財政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障醫院健康運行。
在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長春市不斷加大探索力度。在執行總額預付的基礎上,開展30種單病種定額治療,推出29種重特大疾病低自付治療和五家區屬公立醫療機構定額治療,患者隻需支付定額費用即可完成住院治療。推行按床日付費,將癌症晚期舒緩療護付費方式調整為按照每床每日410元的標准與醫療機構結算。開展日間手術付費試點,將7個病種12種術式納入首批日間手術試點范圍,日間手術參照住院比例支付,不設起付線。作為吉林省DRG付費試點城市,持續探索DRG付費改革,按照逐級分步實施的工作路徑,全市已確定101家DRG付費試點醫院,採用國家CHS-DRG1.1版分組方案,共628個DRG組,通過對歷史數據進行原始權重測算,並進行專家論証和對比分析,最終確定了權重值。目前首批試點醫療機構模擬付費情況符合預期,擬定年底前進行實際付費。
在規范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方面,長春市持續推進藥品、耗材“雙瘦身”。一方面,擠壓藥價虛高“水分”。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以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為抓手,不斷深化藥品流通領域改革,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探索藥品跨區域聯盟採購,出台藥品跨區域聯盟採購試點工作方案,與深圳市簽訂藥品聯盟採購協議,實施跟標帶量採購,推動藥價進一步降低。執行國家藥品集採結果,推進國家六批7輪234種降價藥品進醫院工作,積極採購,合理使用。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數量由520種增加到685種,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達標率100%。密切監測短缺藥品情況,建立保供穩價會商機制,確保患者用藥不斷供。另一方面,降低醫用耗材價格。創新醫用耗材採購模式,改革之初對部分透析鏈路、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500余種植(介)入類器械進行批量議價採購,其中血液透析鏈路、骨科植入人體耗材最低降價達到90%。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全市公立醫療機構每年讓利4000萬元,讓患者得到更大實惠。同時,積極落實國家醫用耗材集採結果,讓改革紅利順暢傳導到臨床終端。
在穩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方面,長春市堅持試點先行。以市中心醫院、市兒童醫院、市中醫院和市婦產醫院4家醫院進行試點示范,推行院長(書記)目標年薪制,院長(書記)年薪由同級財政核撥。強化績效考核,制定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總量、院長績效年薪挂鉤。深化醫院內部績效考核,突破事業單位基礎性績效與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相關規定,促進醫務人員薪酬達到合理水平。
為積極落實三明醫改工作經驗,長春市研究制定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改《工作實施方案》和《任務施工圖》,制定出台學習借鑒三明經驗具體《工作方案》和《施工圖》,定期開展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評估調研,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同時,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布局,依托4所國家委屬(管)醫院,精心打造醫療技術高地,有效解決全省90%以上疑難重症患者的就醫需求。全面鞏固市級醫療主陣地,履行政府辦醫職能,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落實醫院總會計師制度,醫院逐步向精細化成本管理邁進。塑造專科品牌,市級兒科、婦產科、精神科、傳染病四大專科技術聯盟穩步推進。5家區醫院新建、擴建、改造業務用房4.2萬平方米,整體業務用房面積增加40%,基建支出全部由政府承擔,城市基本醫療得到有效保障。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以農安縣為試點,由縣醫院、縣中醫院牽頭與29家鄉鎮衛生院和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組建兩大縣域醫共體,成立了由縣長任主任的公立醫院管委會,組建了由縣鄉村三級醫生組成的1+1+N家庭簽約服務團隊模式,醫共體內部實現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醫保結算、考核監管的“五統一”。
十年間,群眾健康獲得感顯著增強,長春全市51家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后每年讓利患者1.7億元,全市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人均住院藥費分別下降了9.85%、16.53%。醫院收入結構日趨合理,醫療服務收入佔比上升3.13%、藥佔比下降5.30%,醫療收入的“含金量”逐步提高,醫院進入發展靠政府、運轉靠醫院的良性運行軌道。醫療服務利用率整體提升,基層醫院門診量逐年上升,常見病、多發病向大醫院聚集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