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e起點贊長春這十年

醫路花開,長春醫保繪就“幸福線”

2022年10月02日10:01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醫療保障是解決群眾后顧之憂、提升群眾健康水平的根本,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近年來,長春市醫療事業秉承“以人民為中心”,以讓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准,優化服務,繪就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全民醫保新格局。

截至今年7月,長春市已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實現住院聯網直接結算,與224個地區實現普通門診費用和5種門診慢特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省內異地就醫急診實現直接結算,異地就醫服務實現“零跑動”。

鏈條覆蓋  醫療保障亮點紛呈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市在民生保障上下足功夫,採取超常舉措,舉全市之力持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長春醫保事業也呈現出“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的良好局面。

如今,長春市醫保保障人數有了顯著增長,由單一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發展為以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核心,以職工大額醫療費用救助、居民大病保險等為補充、以醫療救助為托底,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和商業補充保險協同發展的多層次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保障范圍實現了生、病、醫、養全鏈條覆蓋,群眾醫保待遇發生巨變。

長春市醫保歸口統一管理以來,創出了新成績、實現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兩場硬仗上,體現了醫保的擔當﹔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試點工作切實發揮了“領頭雁”作用﹔舒緩療護、大病低自付等制度創新,打出了長春特色和品牌﹔城鄉居民醫保統籌、經辦服務模式改革、多維度監管機制等亮點工作走在了前列……長春市醫療保障工作全面實現有效平穩運行,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下一步,長春市將繼續重點研究建立完善全市統一的城鎮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主要方向為調整個人賬戶計入方式、擴大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加大門診統籌保障力度,提高門診統籌和門診慢性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等,讓全市人民切實感受到市級統籌帶來的便利,真正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異地就醫“便捷網”繪出“幸福線”

作為一項重大政策決策,異地就醫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亦是重大民生工程。

今年7月,長春市與全國224個地區實現了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5種門診慢特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長春市異地就醫改革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成為吉林省唯一實現與全國門診慢特病異地直接結算的城市。

自2016年啟動跨省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工作以來,異地就醫成為了每年政府工作的“必答題”。長春市醫保局始終聚焦“高頻關注”,著力滿足參保人多元化異地就醫需求。

作為異地就醫試點城市,長春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聚焦群眾關注度高、獲得感強、體驗感深的異地就醫事項,用異地就醫“便捷網”繪出百姓就醫“幸福線”。

按照“就醫地目錄、參保地待遇”的原則,長春市早在2013年便開始推進實施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依托國家結算平台,逐步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聯網,實現全部定點醫療機構跨省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全覆蓋,異地安置退休、長期駐外工作、異地長期居住及轉外就醫四類參保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切實滿足了臨時轉診參保人員重大疾病就醫需求。

保障提升 數據變化譜寫輝煌

參保人員就醫人數和人次不斷提高,直接反映醫保保障能力的提升。僅2022年,長春市醫保就醫人次就達到2267.52萬人次,比制度初期增長了1237.5倍﹔就醫人數達到275.98萬人,比制度初期增長了300.7倍。

近年來,長春醫保不斷強化待遇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群眾就醫購藥費用,持續提高百姓獲得感。從基本醫療保險到補充醫療保險、職工大額醫療費用救助、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門診統籌、門診慢性病、門診特殊疾病等多險種保障,無一不再書寫著以民生為根本的輝煌篇章。

目前,長春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已由制度初期的3.9萬元提高到20萬元,提高了4.13倍﹔大額醫療費用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額度由制度初期的6萬元提高到50萬元,提高了7.33倍﹔職工門診統籌支付限額由制度初期的400元提高至2000元,報銷比例由30%提高至50%﹔職工門診慢性病由制度初期的7種增加至56種,支付比例由50%提高至70%﹔職工門診特殊疾病由制度初期的6種擴大至43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最高支付限額從3萬元提高到20萬元,提高了5.67倍﹔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額度從10萬元提高到30萬元,提高了3倍﹔居民門診統籌支付限額由400元提高至1000元,報銷比例由30%提高至50%﹔居民門診慢性病保障病種達到20種,報銷比例達到了60%﹔居民門診特殊疾病保障病種由制度初期的3種擴大至43種。

此外,長春市還聚焦民需,先后創新支付方式改革,對發病率高、治療周期長的病種實行付費方式改革,有效減輕患者負擔。

2013年創新推出“大病低自付”付費方式,對白血病、肺癌等發病率較高、治療周期長、治療費用高的病種,實施“低自付”政策﹔2020年,進一步調整血液透析政策,患者年平均減負達到3300元以上,保障實現最優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啟動至今,單病種定額付費由10種增加至30種﹔大病低自付保障病種由10種增加至29種。

隨著醫保待遇保障政策不斷完善,全市年醫保基金支出額不斷提高。2021年,全市醫保基金合計支出達到120.88億元,比制度啟動初年提高4529.19倍。其中職工醫保基金支出78.16億元,比制度啟動初年提高4529.20倍﹔居民醫保基金支出42.72億元,比制度啟動初年提高1231倍。

填補空白  首創全國救助模式

長春市醫保在全國首創醫保救助新模式,建立生命晚期舒緩療護制度。

2014年,長春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推出晚期癌症患者舒緩療護制度,將晚期癌症患者終止治療后的護理、止痛、心理安慰等項目打包付費,參保職工自付400元、居民自付700元,就可享受生命晚期舒緩療護服務。有效提高了患者臨終生命質量,減輕了個人醫藥費用負擔。

2016年,將終末期腦出血和腦梗塞納入治療病種﹔2021年,將癌症終末期舒緩療護支付方式調整為按床日付費,提高了醫保支付的精細化程度,確保了政策執行效果。

截至2022年9月,共有3131余名患者受益,醫保基金支出1566.14余萬元。

此外,長春市還建立了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制度,填補了全國制度的空白。

為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的現實問題,長春市於2015年先行先試、大膽破題,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實現了分級報銷比例、醫保網絡結算、照護目錄、照護規范、失能標准、耗材標准、遠程審批等7個實質性政策突破,填補了全國制度空白,在政策覆蓋面及待遇水平上實現了全國領先。

目前,長春市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待遇享受人次達到73710人次,比政策啟動初期提高了14.1倍﹔基金支出達到1.5億元,比政策啟動初期提高了13.6倍,定點照護機構由35家增加到134家,可同時為3.4萬人提供長、短期專業照護服務,有效解決了失能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難題。

同時,照護保險的實施,吸引了社會資本踴躍投入養老照護領域,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迅速,多家護理服務機構運營模式向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專業護理人才需求擴大了就業渠道,有效帶動了全市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發展態勢。

“智慧醫保” 綠色通道便企便民

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長春醫保不斷堅持公共服務改革,將123項服務事項精簡整合為51項,統一要件清單,全市同步落實,實現了醫保數據資源整合共享、互聯互通。

2016年,長春在全國率先研發醫保經辦業務網上申報系統,自此“智慧醫保”建設拉開大幕。

近年來,長春醫保堅持“智慧醫保、便企便民”宗旨,暢通網上經辦“綠色通道”,90%的業務實現網上辦理,年均受理業務超50萬件,佔全部業務量的72%﹔“長春醫保經辦”微信公眾號月均解答一對一咨詢1.1萬人次﹔醫保企業QQ群用戶超2.6萬名,月均答復5.2萬次﹔呼叫中心月均接聽電話9.5萬次,國內首例啟用人工智能AI醫保客服,累計自動答復咨詢超8萬次。

在全市“五險一金”部門中,長春醫保還率先實施了服務窗口午間輪崗制度,午休時段累計服務群眾超34萬人次﹔延長職工參保變更業務受理期限,減輕企業辦事壓力﹔在公休日、節假日增設業務值班人員,處理參保單位網報數據,避免網報數據延遲而影響職工醫保待遇。

同時,在全市精心布局服務窗口。長春市醫療保障局在繁榮路大廳的基礎上,還相繼在長春新區、汽開區設立服務網點,有效縮短了服務半徑。

未來,長春醫保系統將繼續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以制度建設為起征點,從源頭發力、從問題著手、從行動出發,聚焦“三大主題”,突出能力建設,打造特色品牌,把站位和思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把意識和行動凝聚成一個同心圓,把能力和擔當匯聚成一股新動能,打穩打牢高質量發展基礎。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