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處:心中有百姓 肩頭擔發展

日前,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吉林省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處(以下簡稱產業協調處)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人民至上——抗疫前線有擔當
2022年3月14日凌晨,時任產業協調處處長的劉大蔚接到命令,要求他立即趕赴省政府吉林市前方指揮部。
一干40天,劉大蔚轉戰醫療救治、物資保障、隔離轉運、復工復產多個工作面,高質量完成了省政府吉林市前方指揮部、國家指導組交辦的工作。協調第一批無創呼吸機、移動彩超等120多台(套)緊缺醫療設備於3月17日運抵吉林市。緊急協調自熱米飯、方便面、洗臉盆、熱水瓶、微波爐等一批生活物資送至外地援吉醫療隊以及當地社區一線工作人員手中,保障了熱食供應。僅用20個小時指導完成了物資中轉站方案制定、設施建設等工作,下沉到疫情最嚴重的吉林市昌邑區開展隔離點管理運行工作,得到國家指導組的肯定。
堅守在抗疫前線,保障醫療和生活物資供應,產業協調處全力以赴。
自2020年以來,產業協調處根據自身職能,持續推動建立醫用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移動裝備等應急醫用物資產能儲備體系。今年吉林市疫情突發后,迅速調度指導產能儲備企業擴大生產,保障醫用物資供應安全穩定。
在疫情最吃緊時期,產業協調處堅持抓好黨建工作,召開兩次支部會議,制定抗疫期間處室工作規章。他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體同志沖鋒在前、吃苦在前,主動下沉基層,在冰天雪地中堅持幫助社區開展防疫管控、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工作。
一樁樁、一件件,肩頭有擔當,心頭有百姓。
王鐘皓主動請纓參加黨員突擊隊到長春市物業棄管小區連續封閉支援13天﹔趙晉在封控小區持續進行夜間巡邏﹔陳福輝、高遠等同志協助社區開展了近5萬人次的核酸、抗原檢測﹔董曉晴等同志協助社區為居民提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最后一米”配送服務﹔朱強保障處室日常工作運轉,跟蹤調度重點企業運行情況,協調省直廳局、溝通國家發改委解決困難問題,沒有因疫情耽誤日常工作……
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省委、省政府決定向湖北省捐贈當時急需的500噸乙醇消毒液、100萬斤大米。產業協調處48小時內組織完成了6個地區和7戶企業的新大米現加工、酒精分裝、裝載集結和發運工作。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欄目播報了我省捐贈物資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執行口罩、防護服日報、周報制度,協調解決本省企業口罩機、熔噴布等資源短缺問題,圓滿完成40余萬隻醫用口罩國家調撥任務。先后獲得國家發改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組的表揚和感謝。
在湖北、吉林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體同志聞令而動,深入抗疫一線,圓滿完成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組和吉林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多次獲得國家部委表揚、兄弟省份和相關企業的感謝。
2021年,產業協調處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評為吉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牢記使命——全力推動實施重大項目
近年來,產業協調處緊緊圍繞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全力謀劃推進重大生產力布局,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牽頭推動的紅旗新能源整車項目、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奧迪一汽新能源整車項目均啟動實施,多次獲得吉林省委、省政府肯定。
東北振興,在“十四五”時期要有突破、要有戰略性舉措。為此,產業協調處全力謀劃重大生產力布局,以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維護國家產業安全。
支持中國一汽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支持長春市建設國際汽車城﹔推動紅旗自主品牌項目建設,調配低效產能滿足紅旗擴能需求,四年來紅旗產能增長12倍、產銷量增長63倍突破30萬輛,打破了合資品牌在豪華車市場的壟斷﹔在保障國家產業安全前提下,推動外資企業加大在華投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產業協調處歷時3年全程參與中國一汽與德國奧迪談判,堅定德方投資信心,於今年2月11日完成了奧迪一汽15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該項目建設投資209億元,2025年投產后將形成產值1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對鞏固中德、中歐投資貿易國際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加快推進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產業協調處全力支持吉林市建設新型化工產業集聚區。歷經4年持續推動,吉化轉型升級項目乙烯設計規模由80萬噸提高到120萬噸,實現了“5進2”“2進1”,即在中國石油5個擬建乙烯項目中躋身前兩位,在列入國家規劃的2個項目中率先實施。2022年1月29日完成了吉化120萬噸乙烯項目核准批復,距國家印發批復文件僅5天時間。該項目建設投資339億元,年可減少油品263萬噸、增產化工品280萬噸,實現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轉變﹔直接新增就業近千人,帶動上下游就業近萬人﹔2025年投產后將進一步發揮ABS樹脂、丙烯腈等優勢,打通化工原料-材料-制品產業鏈,帶動石化產業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有力保障國家石化產業安全。(吉林日報 記者 楊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