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觀長白丨 哇!千斤大南瓜啥模樣?

孟海鷹
2022年08月18日11:13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藍天麗日下,青綠的藤蔓間,臥著碩大橙紅的南瓜。有多大?千余斤!

2022年的大南瓜地 孟海鷹攝

2022年的大南瓜地 孟海鷹攝

第二十一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今天(8月18日)開幕。會期10天,共設計三大板塊32項展示與活動內容。位於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長春農業博覽園精彩紛呈。這個琳琅滿目,內容豐富的展會,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市民、農民。千斤的南瓜、百斤的西瓜,以及離土懸空、無土栽培的青菜等有意思的項目總是最能吸引人們駐足觀看。

2021年和2020年的大南瓜 張東二攝

2021年和2020年的大南瓜 張東二攝

這瓜為什麼能長這麼大?“一是品種,二是種植技術。”站在瓜地前,農博園高級農藝師張東二介紹說,這種大南瓜,不適合農家種,更適合觀光,每年來農博園的人們都想看看這些大瓜。

“3月份種,大南瓜是我們自己選育的大瓜品種,成熟后也不運出去,一直在地裡供人欣賞。”張東二介紹,這種瓜中看不中吃,不好吃。

但西瓜好吃,品種和味道和平時吃的西瓜一樣,只是我們用了技術讓它長這麼大。

一百多斤的大西瓜 孟海鷹攝

一百多斤的大西瓜 孟海鷹攝

在生產型無土栽培展示區,生菜、小白菜、油菜、芹菜……橫成行豎成列,平面立體交相輝映,枝葉沃若,蓬勃熱烈,綠意盎然。

無土栽培蔬菜 孟海鷹攝

無土栽培蔬菜 孟海鷹攝

51歲的徐明彥正在蔬菜間細心巡查“檢查營養液管道,通不通暢”。

徐明彥是園區附近新湖鎮陳家屯的村民,農閑時在園區打工,對無土栽培蔬菜從陌生到“鐵粉”,說起來滿臉自豪:它生長快,長得還好看,自己家院子裡種的菜,最苦惱的就是病虫害,總是大窟窿小眼的,這個沒有虫害,您看,多光滑,口感也好。現在農業科技是真發達,等我有條件了,一定也在家裡把這個搞起來。

正在檢查管道的徐明彥 孟海鷹攝

正在檢查管道的徐明彥 孟海鷹攝

“這個生產型無土栽培展示區有3200平方米,主要展示水培類葉菜的規模化生產。”農博園研究員王健君介紹:無土栽培不受土壤限制,通過物聯網控制濕度光照等,沒有病虫害干擾,綠色無公害。生產周期短,蔬菜品相好。在家裡種菜最方便最省事的就是無土栽培,在室內種植簡單易操作,這種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家裡。

無土栽培蔬菜 孟海鷹攝

無土栽培蔬菜 孟海鷹攝

從展會到田間地頭,農博會每年都特別“火”,正是在於它的實用性、貼近性。

無土栽培蔬菜 孟海鷹攝

無土栽培蔬菜 孟海鷹攝

"有用、長見識”來自吉林市的農民老林幾乎年年逛農博會,作為種地大戶,“農機”和“種子”是他最著意要看的兩大塊內容:來年還想擴大種植面積,來選農機選種子。

據介紹,園區內的農業裝備展區佔地5.3萬平方米,邀請知名大型農業機械設施設備產銷企業及清潔能源設備、秸稈綜合利用設備企業參展,重點展示推廣耕種收全程農機化配套機械、植保機械、儲運加工機械、農業工程施工機械及大型農機具,現場還會進行高新智能農業機械裝備示范演練。

在吉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展區,搭建的涼篷裡放著靈芝等各色產品,展板上和大屏幕滾動播放的都是農業知識。在展台后是一大片地,高粱、大豆、玉米長勢喜人。眼下,玉米已進灌漿期,金燦燦的玉米們坐在青紗帳間等待成熟。

在一片玉米地前,省農科院研究員郭金瑞介紹說:這是我們培育的最新玉米品種,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特別適合大機械化種植收割,每年市場推廣達300多萬畝。農博會期間,我們院裡有四十多位專家現場為農民們釋疑解惑。

長勢喜人的實驗田 孟海鷹攝

長勢喜人的實驗田 孟海鷹攝

有圖有專家有實物,農機可勁選,種子能長啥樣,現場也是一目了然。和老林一樣的農民們看中的就是這點:實用。

這些年,吉林省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越來越多,會種地更要“慧”種地,“藏糧於技”深入人心,趕農博會也就成了農民新時尚。

新湖鎮利發永屯的李才大爺,今年73歲了,在農博園記者遇到他時,他正坐在葫蘆架下,望著茂盛的庄稼地納涼。李才說:我19歲就做生產隊長,牛前人后,扶梨杖,剛開始不會啊,可壟溝“逛蕩”,滿手大泡,成繭子后,才學會扶直溜的。現在都是機械化了,穿著皮鞋能種地,一台播種機,人力全不用,多好啊!

文字、視頻拍攝:孟海鷹

視頻制作:石天蛟

LOGO設計:姜 迪

策劃:孟海鷹

統籌:朱思雄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