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中車長客高級技師胡俊祥:高鐵裝配 不偏毫厘
【絕活看點】
上身探入高鐵車底,在筷子頭大小的操作面積裡,不到7分鐘,完成7處點位焊接……從業25年,在高鐵裝配一線,胡俊祥見証了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總結出操作法30余項,累計獲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3項,形成技術成果130余項,先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上身探入高鐵車底,電線、端口密布,右手舉焊槍,左手拇指食指捏電線、中指推送焊錫絲,抬頭瞇眼……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裝配產線組,鐵路車輛電工、高級技師胡俊祥(見圖,邵越攝)正在焊接連接器。
筷子頭大小的操作面積裡,密集分布著7處焊接點,不足一毫米的間距裡,取錫、焊接、定型……胡俊祥舉著焊槍在車底反復穿梭。“完成。”不到7分鐘,胡俊祥甩甩手,從車底鑽出來。連接器的焊接斷面如同一朵梅花,因此有工友將其稱為“微縮梅花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目前,這種焊接結構的連接器主要應用於高鐵控制系統,為制動機等核心部件傳輸剎車、啟動等信號。精密儀器焊接,“偏毫厘不敢安”,焊接時,工人需要一直用手指墊著零點幾毫米粗的電線,找到位置、對准焊針、開始焊接,直至凝固成型。焊接烙鐵溫度可達400攝氏度,稍有不當,就會被燙起泡,起初,胡俊祥總是下意識地縮手。
練!為節省成本,胡俊祥從焊接電線練起,一天就能用掉兩三百根。直到經他焊接的兩根電線,結實得能吊住兩瓶礦泉水,胡俊祥才鬆了口氣,長期刻苦的訓練在他的食指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今年是胡俊祥在中車長客工作的第二十五年,焊接電線、檢線布線,他始終和線路打交道,從綠皮車、藍皮車,到和諧號、復興號,流逝的是歲月,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堅守。
1997年,為綠皮車設備控制櫃排布、連接電線,是18歲的胡俊祥進廠后第一個任務。在不足2平方米的空間裡,他要理清約200根電線。“天天摸線,它們都通向哪兒?”胡俊祥忍不住琢磨起來,記背電氣圖紙、學習裝配技能,5個月后,他成為當時廠裡最年輕的副班長。
之后,胡俊祥從綠皮車走向動車組,僅僅是設備控制櫃的電線數量就翻了十倍,裝配方式也從線對線,變成車下形成系統線網,再整體裝配。胡俊祥和工友白天跟著外國專家學技術,晚上扎在車間搶進度,“專家做一次,我們就做兩次、三次,早晚能趕上!”工人們逐漸摸索出作業方法。
2015年,中車長客開始試制生產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准動車組。試驗階段,線路數量再次增加15%。系統線路日益復雜,接錯線的情況時有發生。以往主要採用萬用表校驗,耗時耗力,且存在誤差,一旦判斷失誤就需要拆卸返工。
胡俊祥一連嘗試了幾種校驗方法,結果依舊不理想,直到家裡連續接到幾通打錯的電話。通信公司解釋是因為轉換盒接錯線,胡俊祥突然有了想法:同樣是信號發射、線路傳輸、“一對一”接收,高鐵線路檢驗能不能“打電話”?
2016年,胡俊祥和工友們建立起信號發射源,經由被測線路向接收器發送信號,通過接收情況判斷線路連接是正確、中斷還是接反。這種檢測方法沿用至今,被命名為電氣線路導通自動檢測系統,促進電氣線路檢測工序生產效率提升62.5%,確保了接線正確率100%。截至目前,胡俊祥累計獲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3項,2018年,由他領銜的工作室被授予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
臨近中午,車間依舊忙碌,“現在會‘烙梅花’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都是我手把手教的!”從車底鑽出,高強度的焊接操作使他的手有些顫抖,語氣卻充滿驕傲,“工匠傳幫帶的老傳統不能忘。”胡俊祥聯合17位技術工人組建講師團,累計授課1800小時,近3年培養高級技師90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5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