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探訪吉林生活困難家庭——享低保領補助 有工作增收入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頻發。為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民政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提出若干有針對性的措施,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本版自今日起,推出“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系列報道,通過實地探訪,呈現各地各部門為克服疫情影響、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敬請關注。
“停著白車的這個小岔路左拐,再往前開3個門棟就是了。”在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南嶺街道社會救助事業中心工作人員陳艷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低保戶姜方有老人的樓下。
“送蔬菜包、了解情況、詢問需要啥幫助……對於困難家庭,我們會定期走訪。”陳艷熟門熟路地上樓敲門。
克服疫情影響
及時進行救助
早上8點,姜方有老人早已吃完飯,穿戴整齊。他從抽屜裡拿出幾百元錢,一張一張數清,“這是前天剛發的錢。今天還有好多事兒要辦呢。”
走進藥店,姜大爺報出藥名和數量:“你看看,每個月光吃藥就得花好幾百元,幸好有低保,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去年年底,姜方有的愛人突發心臟病並發高血糖。兩人都沒有正式工作,靠著以前的積蓄過日子。“測血糖要100多元,拍片子要700多元。”治病買藥,成了家裡的一大支出。
今年3月,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兩位老人開始申請低保。一個月后,姜方有收到了第一筆低保金到賬的短信。“特別驚喜,本來以為得等一段時間才能辦下來呢。” 姜方有說。
近幾個月的低保進賬,每一筆姜方有都記在心裡:“雖然錢還是得省著花,但買藥不成問題了,真是給我們解了大難題。”
開門進屋,擺齊藥盒,收好單據,姜大爺來到老伴身邊,一邊給她按摩手,一邊聊起了天:“咱中午吃茄子拌面。你還別說,我再沒碰著比蔬菜包裡還胖的茄子了。”原來,疫情期間,長春市低保戶等困難群體除了可領取200元的一次性救助金外,考慮到買菜難等實際情況,南關區還為他們先后發放了3次蔬菜包。“一個蔬菜包重20多斤,蔬菜的種類可多了。”姜方有說。
今年3月至5月,為降低疫情影響,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吉林省將2503戶3655人納入低保和特困供養范圍。長春市為低保家庭、特困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1100萬元﹔吉林市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籌措,為全市3萬余戶救助家庭足額提前發放3月份救助金2644萬元。
午飯后,告別姜大爺,記者走進了南嶺街道社會救助事業中心。陳艷正忙著核對低保家庭信息,“‘落下’的功課,咱得盡快補啊。”4月和5月,南嶺街道共增加低保家庭6戶。按規定,納入低保名單前,需要開展鄰裡走訪、民主評議會等工作,但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這些工作在當時都無法進行。
陳艷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就通過電話等方式不見面了解,再通過系統裡的信息進行房屋、就業等情況比對。把確實有困難的群眾納入低保,先保障他們的生活。等條件允許了,再陸續補齊流程。”
翻閱文件時,一張收條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今收到臨時救助500元整。張堯。2022年4月5日。”不同於姜方有,今年3月初,外地居民張堯來到長春務工,工作還沒找到,卻因疫情滯留。失去了收入,也沒有太多生活儲備物資,他的生活一時陷入困境。4月3日,收到社區情況上報,陳艷當即為他申請了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特事特辦,今年3月到5月,長春市民政局累計救助無法外出務工人員、因疫情滯留的非本地戶籍人員等困難群眾超2.9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034萬元。
培訓就業技能
提供崗位信息
“這一個能賺十幾塊錢呢。”殘疾人張宇飛雙手抱著瓶子,將膠水、色粉依次倒入量杯,再用手掌夾住玻璃棒輕輕攪拌。
走進長春市春園社區,肢體二級殘疾的張宇飛正在做滴膠擺件。4歲時,因為一場大火,她失去了十指,全身多處燒傷。“我就這樣夾著筆念完初中。但畢業后,我沒有找著工作,由於沒有收入,被納入了低保。”夾著玻璃棒,張宇飛反復調試著滴膠擺件的顏色。
近年來,吉林省民政廳聯合各地就業部門、殘聯,為低保困難群體提供就業信息、技能培訓。張宇飛憑著一股好學肯吃苦的勁頭,通過培訓掌握了制作手工藝品的技能,社區還為她免費提供房間作為工作室。在50平方米的工作室裡轉一圈,串珠動物、十字繡畫、烙畫葫蘆……各種精致的手工藝品,隨處可見。
盡管目前低保金依然是張宇飛的主要收入來源,她卻打算把自己的工作室堅持做下去。“現在還有20多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跟我一起呢。”她給記者展示了手機上的轉賬記錄,金額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他們在這兒做手工藝品,我去擺攤,賣出去了就回來把錢轉給他們。相信隻要肯努力,生活總會越來越好的。”談及未來,張宇飛信心滿滿。
多措並舉,因人而異,為有勞動能力的困難家庭提供幫扶。吉林省為低保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精准幫扶。有市場就業能力的,至少提供3個崗位信息﹔缺乏就業技能的,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難以實現市場就業的,安排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同時,吉林省民政廳全面落實低保漸退制度,家庭成員就業后,城鄉所有低保家庭均可繼續享受18個月的低保待遇。
根據物價變動
發放臨時補貼
走進長春市一處廉租房小區,記者看到,不同於一梯幾戶的常見設計,這裡走廊縱深,並排住著十幾戶人家。
晚上7點多,記者敲開了低保戶張勇的家門。張勇和老伴都是殘疾人,他拄著拐杖正准備出門買菜,“一起去唄,這時候很多菜價格更便宜。”張大爺熱情地邀請。
走進樓下的超市,果然不少蔬菜都貼上了折扣標簽。張勇笑著說:“4月初,我在這兒稱了一棵白菜,可覺得貴,沒舍得買。”然而幾天以后,他就發現低保卡裡多了66元,一打聽才知道,“這是菜價補貼。我和老伴每人每月有33元呢。”
疫情期間,吉林省部分地區出現短期菜價上漲。根據物價變動情況,吉林省民政廳指導各地民政部門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及時按規定條件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按月足額為低保戶發放物價補貼。
物價補貼,補貼金額的標准是什麼?
陳艷為記者解答了疑惑。打開低保管理系統,低保人員的姓名、就業情況……轄區內每戶低保家庭的信息逐條顯現。記者注意到,長春市隻有4月標記了物價補貼。“補貼是變動的,也是臨時的。”民政局和發改局、物價局聯合,調研統計每月物價情況,結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動情況,如果漲幅達到規定條件,便會以市(州)為單位啟動價格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陳艷給記者做了演示,需要發放物價上漲補貼時,工作人員便會在系統錄入。“物價補貼按月測算,按月發放。你看,6月就沒有了。”今年疫情發生以后,長春市、吉林市均在全市范圍內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物價臨時補貼,合計650萬元,惠及群眾近24萬人﹔此外,吉林市還為1.9萬余戶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了供熱補貼。
“今天買的菜,明天就剁餡包餃子,再拍個照發給我兒子。”張大爺邊走邊說。兒子在外地讀書,成績很好。大爺的語調不禁高了一點:“多好啊,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5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