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碳”路先鋒張德平的“石油夢”

關思聰
2022年06月28日08:40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團結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強大的創新自信奮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新征程,今年4月,吉林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長春分院、省國防科工辦聯合組織開展2022年“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活動。活動深入挖掘一批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持科技為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最終評選出10位2022年“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為擴大活動吸引力、影響力、引導力,吉林省科協聯合人民網吉林頻道對10位2022年“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跡進行宣傳報道,共同營造科技界踔厲奮發、實干興邦的濃厚氛圍。

將二氧化碳有效收集並封存在地下,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還能提高原油採收率。這項技術就是吉林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埋存與提高採收率開發公司總工程師張德平16年來的潛心研究——CCUS(CO2捕集驅油與封存)技術。

2006年,中國石油決定在吉林油田開展CO2驅油試驗,同年,張德平研究生畢業來到了吉林油田,他以極高的熱忱投入到CO2驅油技術研究和現場應用中,從此張德平與CCUS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張德平常說“實現中國夢,能源是基礎﹔實現石油夢,技術是保障。”自參加工作以來,張德平全身心投入石油事業,並在CCUS領域收獲頗豐。他先后組織承擔和參與了國家“973”、國家“863”、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國石油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局級科技技術獎勵8項,獲授權專利8項,參與編寫專著2部,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榮獲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石油先進科技工作者、吉林油田科技領軍建功人才、吉林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

堅定技術革新,持續攻關技術難題

2005年,吉林油田發現了可規模開發的長嶺火山岩氣藏,其二氧化碳含量達20%以上,要想清潔環保開發,必須要解決伴生二氧化碳氣體的去向問題。室內研究表明,大情字井油田利用CO2混相驅油特性能夠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大情字井油田與長嶺氣田上下疊置,這為經濟有效地實施CCUS提供了天時地利條件。

隔年,科班出身的張德平來到吉林油田工作。“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將二氧化碳注入油藏中,在實現二氧化碳埋存減排的同時,達到驅油增效的雙重目的。”張德平作為國家重大專項課題長以及中國石油、吉林油田科研項目的組織者和研究人員,開始組織技術攻關和現場試驗,把“可能”變成“一定能”。

“利用二氧化碳驅油,最難攻克的就是強腐蝕的問題,對於單井產量較低的低滲透油藏,迫切需要經濟可行的二氧化碳低成本防腐技術。”找到難點后,張德平白天組織討論、研究方案、上現場跟蹤試驗﹔晚上,挑燈夜戰,查閱資料、總結分析。節假日,在辦公室、在試驗現場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制定了以緩蝕劑防腐為主,關鍵部位採用高等級耐蝕材料,配合工藝防腐的技術方法,二氧化碳強腐蝕問題迎刃而解。“現在我們防腐技術跟國外單純採用高等級耐蝕材料的防腐技術相比成本降低了70%以上。”張德平自豪地說。

“科學無禁區,創新無止境”,在技術研究中,張德平不斷武裝頭腦、突破自己,找准關鍵的痛點、難點,想辦法、找對策、反復試驗、不斷驗証,經過百余次技術方案的推倒重來、千余組實驗評價的反復嘗試,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啃的骨頭”,CO2驅油礦場試驗效果顯著,原油採收率提高了二十五個百分點,在注水開發的基礎上翻了一番。

“對一項技術要有一種執著,才能把這個技術真正發展壯大。”憑著這股執著的勁兒,張德平不斷地實踐、鑽研、嘗試。吉林油田CCUS技術走通了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封存”全流程,建成了國內首個循環注入示范工程。“拿我們的話說就是,CCUS技術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科研生產並重,團隊協作勇登高峰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2017年,張德平擔任二氧化碳開發公司總工程師,不僅要承擔CCUS技術研究,還要進行技術現場應用與評價優化。面對科研和生產的雙重工作,他更忙碌了,這一次,他想出了更有效的辦法——打造專業團隊。

“我們在打造專業團隊之前,主要是通過科研院所搞研究,項目部來組織建設,採油廠抓生產,各個環節與管理很容易脫節,降低了生產效率。”張德平說,CCUS技術需要專業之間的深度融合,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能夠擰成一股繩的團隊。2015年,吉林油田成立了專業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埋存與提高採收率開發公司,一體化推進CCUS技術攻關和現場試驗。

工作中,張德平十分重視對年輕員工的培養,針對每個人的專長設立相應崗位和培養計劃,毫無保留地將經驗傳授給大家。他和他的團隊積極承擔和參加國家級、股份公司級和油田公司級項目10余項,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和成果。

建設團隊的同時,生產也要看緊。工作中張德平加強方案設計與現場應用的高效融合、技術研究與試驗評價的全面結合,有效落實科研生產管理一體化。他經常深入生產一線,深入CCUS作業、措施等現場,積極了解全流程,認真研究生產難題,現場每一處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個作業關鍵環節都有他的足跡。他把自己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鑽技術、看流程、走現場,不斷攻克現場生產技術難題,各項技術攻關取得了突出進展,各項現場試驗取得了顯著效果。

參加工作十六年以來,張德平和他的團隊一起,毅然堅守在CCUS科研生產的第一線,其研發形成的技術有效支撐了吉林大情字井油田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示范區建設,已建成國內領先的億方級CO2驅油與埋存示范區,年封存CO2能力1.78億方,累封存CO2量10.5億方,相當於植樹近1800萬棵、近125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年產油能力10萬噸,累計增產原油32萬噸,預測提高原油採收率20~25個百分點,可帶動2.7億噸儲量高效開發,相當於新發現一個年產150萬噸的新油田。

堅持科技引領,全力助推技術提升

經過十六年的科技鑽研,張德平在二氧化碳腐蝕防護、二氧化碳驅油高效注採以及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技術突破,不但深化了理論認識、突破了技術壁壘,還系統研發了CO2驅安全高效注採工程技術,創新形成復雜環境下CO2腐蝕防護技術,集成配套CO2驅油與埋存安全風險評價、監測與控制技術,建立了集約化、撬裝化、智能化CCUS應用模式。

“技術不怕交流,越交流就會越精進,沒准還會碰出不一樣的火花。”張德平注重發揮學術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學術技術交流,營造良好科研氛圍,努力推進科研成果共享。他積極組織CO2驅油技術推廣應用,相關成果已有效支撐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南方福山油田CCUS項目。

吉林油田的CCUS項目是全球21個正在運行的大型CCUS項目中唯一一個中國項目。張德平和他的團隊多次代表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參加在澳大利亞、阿布扎比等舉行的國際CO2驅油與埋存技術交流,多次為大慶油田、長慶油田、玉門油田和吉林省發改委等單位做技術報告。CO2驅油與埋存技術在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拉世博會上展出,2018年在美國世界天然氣大會上展出,提升了我國在CO2減排方面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能得到國際上的認可,真的感覺到很自豪,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繼續做大做強技術和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張德平用堅定的語氣說。“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將CCUS與新能源有機融合,採用風光發電,積極構建智慧油田,以此來實現CCUS負碳產業的發展。”

“身系油田沃土,堅守工作崗位,緊跟時代步伐,勇挑科研重擔,挖掘自身潛能,青春才能閃光。”這是張德平同志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張德平以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全方位做好各項科研與生產工作,樹立了良好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形象。他正執著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為將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手裡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