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觀長白丨抗疫如此漫長,心理如何“減壓”?

2022年04月25日08:42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疫情之下,無論是封閉居家隔離,還是在抗疫一線堅守,時間一長,對人的心理都是一種考驗。

應該如何進行心理調節,紓緩焦慮?讓我們聽聽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心理專家,給大家支支招。

“在抗疫的戰場上,你也是戰士”

“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振作我們的精神。”吉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副會長沈健教授特別強調疫情期間人們的角色定位與認同:居家隔離不是“被迫控制”,我們每個人也是參與者,從長遠來說,我們更是受益者。

沈健在做科普講座

“在抗疫一線奮戰的人們是戰士,我們在家裡同樣是在堅守陣地,守土有責。”沈健說:大疫當前,上上下下有很多困難,上下一心,振作起來,像一個戰士一樣去戰斗。

“要接納現實狀態。”吉林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副主任朱麗雅說:對現實生活的過多的抱怨,不接受並沒有現實的意義,反而會產生情緒困擾。不如選擇接納現實,用更積極的心態,更積極地方式去應對。

朱麗雅給學生作疫情期間壓力管理的講座

對於即將參加中考或者高考的同學們,朱麗雅老師給出一些建議:

首先,要減少埋怨,把目光放遠。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青春五六年,疫情就佔三年,我怎麼這麼倒霉。但是同學們,試想一下幾年,或者說十幾年以后,當你回過頭來看看今天,你會覺得其實疫情這段時光只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段經歷,我相信經歷過疫情期間中考或者高考的你們在未來遇到生活中其它困難的時候一定會變得更抗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疫情也使我們同學們收獲了成熟和成長,使你們變得更堅強、更自信,更有擔當!

同時,還希望大家合理規劃,勞逸結合。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去科學地復習備考,有張有弛,適度緊張,當你發現你能夠把學習和生活規劃的井井有條的時候,那麼你的心靈,你的內心,你的心理也會變得平穩安然。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理衛生科副主任副教授田潤輝則建議,首先是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適度瀏覽信息,關注權威發布,不信謠、不傳謠,避免恐慌心理。允許和接納我們的不良情緒。人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的時候,都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這是我們在特殊時期的正常的心理反應,我們要嘗試允許和接納這種不良情緒,隻要調節方法適當,適度的不良情緒不但無害反而有利。

田潤輝正在勸慰病人

“戰疫的勝者首先是一個心理上的贏家。”朱麗雅說。

保持生活的節奏 積極樂觀

疫情之下大人都會心情不好,更要關心孩子們的心情。沈健向各位家長呼吁:不管你的心情如何,希望在孩子面前,家長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孩子未成年,他不知道怎麼看待這個事情,換個角度想,這也是我們對孩子進行積極樂觀人生教育的好時候。你的神情言語狀態行為,都會對孩子們產生影響。當你表現出積極樂觀,就可帶領、教育、引導孩子們以積極方式面對這些事情。

“保持生活的節奏。”朱麗雅建議: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都變得與以往不同了,在這期間,希望同學們都能夠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保持科學的生活節奏,按時上好網課,規律作息和飲食,不熬夜,不過多地沉迷於電子設備。因為人的身心是相互影響的,這樣做不僅能使我們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從而促進心理健康,而且也能夠使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期間,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

田潤輝也強調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重建生活秩序很重要:尤其在居家隔離期間,我們可以制定計劃,安排好作息時間,要保証規律的飲食和睡眠。給自己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有學習、有工作、有娛樂、有運動。合理安排膳食、不要過度的飲酒和吸煙,不過度的使用電子產品,避免不健康的應對方式。合理有序的生活有利於提升我們的安全感、有利於改善我們的情緒。

“再次是要學會一些簡單的情緒調節的方法,比如進行呼吸放鬆訓練、正念冥想等進行情緒調節,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指導語,自行進行練習。進行適合居家的運動,如瑜伽、八段錦、親子游戲等等。”田潤輝建議:要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鼓勵自己做好當下的能做的事情。

不要“挺”著,積極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疫情期間,偶爾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是難免的。但是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專家們不建議“硬挺”,像感冒要吃藥一樣,“心理感冒”同樣需要治療。

“疫情期間我們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這些都是人在疫情這樣的非正常情況的正常的心理反應,一般情況下,短時間內可以自行調節,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連續兩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都沉浸在一種負性情緒當中,那就要引起關注了,你可能就需要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進行支持,幫助你保持良好的心態。”朱麗雅建議。

田潤輝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流行兩年之久但仍然有其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大家難免會出現一些以緊張、焦慮、恐懼、無助的情緒反應。造成個體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改變。雖然輕度反應可以通過充分的休息和自我調整而自行恢復﹔但是對中度和難以代償的重度反應,應該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及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一般常見的情緒反應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在情緒上會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無助甚至絕望的心理。其次是身體上會出現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症狀,比如:失眠,頭痛、頭暈,心慌、氣短,呼吸困難、進食哽咽、消化不良甚至身體灼熱等。再次是認知方面過分關注疫情信息、敏感多疑、擔心因病隔離、擔心染病不能治愈,出現后遺症等每日倦怠懶動,回避社會責任等症狀。”田潤輝建議:隔離人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台、聯絡親朋好友,傾訴感受、相互鼓勵,有困難講出來主動尋求幫助。最后是如果某種不良情緒已經干擾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痛苦難以忍受。一定積極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增強溝通與連接。與家人、朋友的溝通與交流是疫情期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持資源,如果你覺得不開心,一定不要憋在心裡,跟你的家人,跟你值得信賴的朋友溝通一下,聊一聊,你會發現心情也會慢慢地變好。也可以通過每天尋找生活當中的1個小確幸讓自己發現生活的美好等等。”朱麗雅說:有的時候,生活的境遇可能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但我們卻可以選擇以什麼方式去生活。

文字:孟海鷹

圖片、視頻素材: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視頻制作:石天蛟

LOGO設計:姜 迪

策劃:孟海鷹

統籌:朱思雄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