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長白山:擦亮生態底色 筑牢白山鬆水間的綠色屏障

李思玥
2022年01月06日10:01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2021年12月27日,在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下轄自然保護區)橫山保護站,無線傳輸的紅外相機捕捉到了一個可愛身影:毛茸茸的臉上粘著白雪,好奇地看向鏡頭。它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據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張榮杰介紹,這是本月內第二次拍到紫貂,“黑熊、馬鹿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夏天還能看到中華秋沙鴨呢!”

2021年12月27日,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山保護站紅外相機捕捉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近年來,長白山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以明顯改善,動植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多。虎嘯長白、鹿鳴山谷、魚翔淺底、雲飛鷹翔,一幅幅生態大美畫卷正在吉林大地徐徐展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放眼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吉林省安圖、撫鬆、長白三縣,擁有地球同緯度最典型、保存最為完好的溫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珍稀瀕危生物物種,保護意義與生態價值凸顯,長白山保護開發區(以下簡稱長白山保護區,為行政區)如何實現“保護第一、生態優先”?

守護“動植物基因庫”

在長白山,生活著3502種野生動植物,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種,珍稀瀕危植物36種。長白山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

鳥瞰冬季的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民網 李成偉攝

曾任長白山科學院動物所所長的朴正吉,退休后仍堅持進入森林中觀察記錄動物,已投身於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動物方面的研究和保護工作44年。談到野生動植物保護,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長白山生長著以紅鬆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鬆鼠以紅鬆子為食,如果紅鬆子被人亂採濫摘,因缺少食物,鬆鼠數量便會減少,隨之以鬆鼠為食的動物也會減少,生物鏈便會遭到破壞。

“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狀況同樣與人類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朴正吉說。為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力度,長白山保護區根據轄區資源分布特點和自然消長規律,結合林長制、河湖長制,適時組織開展護蛙、護薇(薇菜)、紅鬆種源保護、反盜獵等專項行動。

長白山保護區野生動物救助站對救助的野生動物進行放生。長白山保護區供圖

2015年,長白山保護區成立了野生動物救助站,截至目前,救助站共救助狍、赤狐、秋沙鴨等野生動物80余隻。

“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主要是減少人類干擾,把人‘防’住了,野生動植物就有了生存繁衍的空間。”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徐連翔說,長白山保護區堅持組織開展由公安、森警部隊等多部門參加的黨政軍警民大型聯合清區行動,依法查處非法入區、亂採濫挖、亂捕濫獵和野外用火等違法違規行為。截至2021年11月底,長白山保護區組織大型搜山清區行動46次,日常巡護出動7360人次,徒步巡護總裡程達到7.5萬公裡。

長白山保護區組織大型搜山清區行動,防治非法入區、亂採濫挖、亂捕濫獵和野外用火等違法違規行為。長白山保護區供圖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活動對保護區的干擾,長白山從嚴審批入區 施工、科學研究和影視拍攝等活動,通過登記備案、全程跟蹤監管等有效措施,規范和完善入區登記管理制度。

科技賦能也讓生態保護更精准。長白山保護區發揮SMART巡護系統技術優勢,通過及時匯總日常巡護、聯合清區等數據信息,為查找巡護盲區和擴大巡護覆蓋面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長白山保護區通過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和野生動物疫源疫情監測工作,加強對野生動植物重點分布區域實地監測。

筑牢森林“防火牆”

長白山是全國六大林區之一,有著“長白林海”之稱。到今年為止,長白山保護區已實現61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這其中離不開長白山保護區“人防”和“技防”的結合。

在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白河保護管理站的防滅火裝備儲備庫內,風力滅火機、水泵、防火服等整齊擺放,防滅火裝備一應俱全。“保障森林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防火更是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白河保護管理站站長張叢山說。

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白河保護管理站防滅火裝備儲備庫內,裝備整齊有序擺放。人民網 李思玥攝

“巡山似猛虎,過江賽蛟龍,穿林像飛燕,踏石留足印……”一首《長白山保護者禮贊》唱出了管護員們的堅守。白河站區內的紅鬆針闊混交林是火災易發地帶,所有的監測巡護必須依靠步行完成。每年春秋防火期,管護員們要全天候待命,24小時不離崗。“守山雖然艱苦,但看這綠水青山覺得值了!”張叢山說。

2021年11月19日,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白河保護管理站實況監測情況。人民網 李思玥攝

“這些被稱為‘千裡眼’‘鐵腳板’‘活地圖’的守山人奔走在保護的最前沿。”作家陳鳳華兩年時間,十幾次來到長白山,與管護員一起巡護森林,與瞭望員一起登塔瞭望。陳鳳華說,這份工作雖然艱苦寂寞,但守山人的目光中沒有倦怠,相反,眼眸中卻有一股精氣神在閃爍。

2021年,長白山保護區新成立了王池保護管理站和錦江保護管理站。截至目前,長白山保護區已有11個保護站,專業、半專業扑火隊伍達到14支,扑火隊員總數達到了395人,每年組織開展森林防滅火業務培訓班和防火演練,提升對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滅火安全、扑救技戰術能力。

長白山保護區森林扑火隊伍進行防火演練。長白山保護區供圖

為強化預警監測,長白山保護區與應急局、氣象局建立了森林火險會商和發布制度,防火期內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充分利用森林防火視頻監控、入區管理視頻監控等信息化設備,做到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如今,創新的數字技術也為防火工作筑起了一道智慧“防火牆”。長白山保護區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林業監測預警體系和集資源保護、森林防火、應急處理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數字化指揮平台,讓長白山保護區實現生態保護工作由“人防”向“技防”轉變。

樹牢生態文明理念

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觀念要先行。近年來,長白山把提升社會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來抓。

中華秋沙鴨對生存的環境很挑剔,素有生態試紙的名譽。為了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重視,2017年,長白山成立了保護中華秋沙鴨志願服務隊,在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的指導下,長白山保護區開展“保護中華秋沙鴨志願者在行動”志願服務項目。

2021年11月18日,保護中華秋沙鴨志願者在二道白河岸邊進行日常巡護。人民網 李成偉攝

“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河流兩岸進行巡護,勸阻游客不當投食、撿拾鳥蛋、盜獵野生動物等不文明行為。”86歲的陳新峰大爺2017年加入了志願服務隊,是保護中華秋沙鴨志願服務隊的“五老”志願者。

“長白山池北區的中華秋沙鴨公園滾水壩剛修好時,條件改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等陸陸續續就來了。起初大家感覺很新奇,便難免有投食等不文明觀鳥現象,導致鴨子們都怕人。”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志宏介紹說,“隨著長白山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公眾的保護意識也在逐步提升。如今,大家都能自覺保持文明方式觀鳥,與動物保持應有的距離,不向野生動物投喂不潔淨或不適合動物進食的食物,服從志願者的現場監管。”

“這兩年能見到中華秋沙鴨的次數越來越多了,大伙兒也都知道亂投食鴨子會消化不良,不文明現象越來越少了,連膽子最小的鴛鴦也不怕人了!”陳新峰說,自己每天一邊在河邊巡護一邊鍛煉身體,見証了秋沙鴨公園生態環境的變化。目前,長白山保護中華秋沙鴨志願者人數達300人,每年志願行動時長達2600小時。

“現在隻要有游客亂投喂,不用志願者上前制止,老百姓也會管。”李志宏驕傲地說,現在的長白山,綠水青山處處可見,生態文明蔚然成風。

此外,長白山保護區通過開設長白山守護者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組織“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以及舉辦十二屆中小學生“生態杯”征文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引導公眾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如今,中華秋沙鴨、東北紅豆杉等重要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22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先后實施,連續61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建區61年來,長白山保護區始終把“保障生態安全,科學永續利用,造福區域發展”作為保護開發事業的核心要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站在新起點上,長白山保護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繼續推進生態資源保護,鞏固生態根基,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筑牢白山鬆水間的綠色屏障。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