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新意盎然踏歌行

——2021年吉林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筆

2021年12月19日08:00 | 來源:吉林日報
小字號

鬆江潮涌譜新曲,長白山麓起大風。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這一新的起點,吉林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兩確保一率先”目標,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吉林振興發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全面建設啟動,一汽-大眾新技術開發中心正式落成,吉林化纖年產15000噸碳纖維項目多條生產線試車成功,長光衛星成為吉林省首家、東北唯一“獨角獸”企業,紅旗H9榮獲國家年度創新大獎……

這些亮點宛如律動的音符,融合成吉林省2021年振興發展的主旋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吉林省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吹響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

彈起琴瑟和鳴的“協奏曲”

新時代,東北振興亟待破題。“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的2021年,是吉林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進程中的破題之年。

推動區域發展變化的動能,首先來自於產業要素的空間聚集、布局和其生產力的持續提升。長春、吉林、四平、長白山及其他地市都有其自身的優勢所在。然而獨木不成林,聚沙方能成塔,將各自優勢整合聚集,才能形成強有力的發展動力及市場競爭力。

而“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為吉林省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尋求突破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今年7月,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決定》,將“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調整提升為“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

依托“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可以讓集群產業形成“廊”“線”,讓相關功能形成“道”“帶”,讓資源開發形成“基地”,讓主要區域“協同”發展——

身擔“一主”重任的長春市,力求充分發揮其輻射主導作用,深入落實國家城市群都市圈區域發展戰略,聚力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拉開發展框架、拓展戰略縱深、壯大規模總量、強化輻射帶動,形成東北亞區域極具影響力的經濟板塊﹔

依托環長春四遼吉鬆工業走廊,合理規劃工業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推動汽車、石化、食品、醫藥、裝備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

依托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入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持續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雙線”,以長春為中心,一環向東,一環向西。兩個環線資源整合、產品開發方向明確,多個精品旅游線路和產品集束顯現﹔

依托“雙通道”,促進吉林省與東北亞區域相連通,與環渤海、京津冀對接,推動吉林全面融入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依托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將吉林省“風”“光”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動權,從而為吉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依托“雙協同”,優化全省生產力布局,提升中部城市群整體實力,增強優勢區域增長和輻射帶動能力。

在“一主六雙”的強力帶動下,吉林省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正攜手走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奏響老歌新唱的“變奏曲”

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努力將優勢做優、特色做特、強項做強,挖掘出更多的增長潛力,培育出更大的發展動力。

今年11月,隨著百余輛紅旗新能源換電出租車從一汽研發總院啟動並駛向長春城市各處,一汽紅旗E-QM5新能源換電汽車正式交付運營,吉林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開啟新篇章。

在此之前,投資近80億元,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一汽紅旗繁榮工廠落成;投資近50億元的玲瓏輪胎項目一期封頂;富賽汽車電子工業園投產……

緊跟潮流的靚麗車型、經濟實用的車輛性能,刻不容緩的轉型升級促使共和國汽車長子時變時新,在新時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浪中勇立潮頭。

同樣屢傳捷報的還有吉林化纖。今年以來,吉林化纖年產15000噸碳纖維項目多條生產線相繼試車成功。作為老牌傳統企業,吉林化纖緊盯市場傳統人造絲產品迭代升級,抓住以碳纖維為代表的“高精尖”產品已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這一特點,不斷加大科研創新力度,使新產品的生產線不斷擴大升級。

憑借自主創新,目前,中車長客生產的高鐵動車組不僅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同時還深度參與高鐵動車中國標准的制定。打造時速400公裡等級高速動車組、智能動車組、城際動車組,市域車等產品,支撐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交通強國建設。

吉林省醫藥產業近幾年發展速度亦不容小覷。

初冬時節,走進長春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感受到的是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設備加緊安裝調試、物料車輛來回穿梭,到處是鉚足干勁兒加緊施工的忙碌身影。

在梅河口,四環制藥惠升生物胰島素二期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全品類胰島素等糖尿病及並發症用藥的生產,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今年以來,敦化市重點推進醫藥工業園區建設,形成了以敖東、華康、凱萊英、金賽、草還丹、健芝寧以及廣億、元寶楓八大醫藥工業園為主的產業集群,醫藥工業規模達40億級……

依托傳統優勢,一波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意十足。

初冬的坤聖園國家級生態農業產業園,仍是一派詩意景象。一棟棟農業採摘大棚錯落排列,外牆的國畫令人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大棚旁的農業民俗文化博物館內,游客可以近距離參觀手鋸、馬鐙、藥碾子等傳統器具,深入了解傳統的農耕文化。

果蔬、菌類種植,農產品加工,觀光採摘旅游研學相結合,坤聖園可謂吉林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縮影。

寒意漸濃,但在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項目現場,工人穿梭往來,室外建設者們踩著腳手架,克服低溫等困難條件,實施玻璃幕牆和屋面飄帶鋁單板等工作,室內裝修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東豐縣梅花鹿養殖歷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結合吉林省對梅花鹿特色產業的戰略定位,東豐縣謀劃了一批圍繞梅花鹿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項目,該產業創投園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據介紹,該項目圍繞“梅花鹿+醫藥健康”產業,立足打造全國最大的梅花鹿產品集散地,建設集現代農業、旅游業、加工業、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涉及百姓冷暖的民生工程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

前不久,總投資22億元的華能九台電廠向長春市東部區域供熱項目全線貫通,月底前部分投入使用,可實現110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

項目運行后,可替代供熱區域內現有的28個小型鍋爐,年減排二氧化碳50萬噸、煙塵470噸、二氧化硫2850噸、氮氧化物2650噸,年均減少標煤消耗16萬噸,實現能源消耗向低碳轉變。

勇於突破瓶頸,才能駛入高質量發展的藍海。老企業重組后打起“循環經濟”牌﹔項目建設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大力發展中高端、科技型產品……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們腳下這片生機勃勃的黑土地上發生著。

演繹歡歌嘹亮的“交響曲”

如何在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上打造更多新動能?如何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探索更多新路徑?

這是新時代擺在吉林人面前的新課題。

步入“十四五”,吉林省瞄准新能源、新汽車、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發展和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建設,建立項目調度機制,邊謀劃、邊調度、邊推動,扎實做好項目文章。

12月28日,一年一度享譽海內外的查干湖冬捕將拉開大幕。春看花、夏賞荷、秋觀鳥、冬捕魚,四季分明的查干湖,在每個季節都有著不同的迷人韻味。

四季都有文章可做的旅游資源,是吉林省發展旅游業的底氣所在。

入冬以來,吉林省各地普降多場大雪,這令省內外的滑雪愛好者興奮不已。不分老幼、不遺余力,全民上冰雪、助力冰雪事業,成為吉林冬天最鮮明的標簽。

“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屬於吉林的精彩還將繼續演繹。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吉林省在原有旅游產品的基礎上,深度打造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

能源也是近幾年人們十分關注的領域。隨著我國提出“30·60目標”,新能源發展的春天來了。

作為國家首批7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之一,自然資源稟賦是吉林省固有的優勢之一,尤其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潛力較大。

金秋10月,作為吉林省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產業格局的重大支撐,“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全面建設正式啟動。到2025年,工程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800億千瓦時,累計總投資1850億元。

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近幾年發展速度有目共睹。網購、快遞等10多年前鮮為人知的詞語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

在新一代技術支撐下,新電商成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創新風口,是新經濟新發展的集中體現。

搶抓新機遇、擁抱新電商、贏得新優勢,吉林省恰逢其時地在今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新電商大會,傳遞出吉林省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及全力打造電商發展這一新增長極的信心和決心。

疾風知勁草,轉型見真章。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白山鬆水間,新產業新動能成長激情澎湃,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在“轉”,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涌現,助力吉林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

記者手記

“十四五”時期是吉林在高質量發展新路上砥礪前行、積厚成勢的關鍵五年,是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突破、開辟新局的關鍵五年。

開局綻現新氣象,起步彰顯新成效。

“十四五”伊始,“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強力助推吉林區域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優勢充分釋放,構筑走出發展新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路徑,筑牢振興基礎。

在一汽、在長客、在吉化、在通鋼……放眼當下的吉林,傳統企業從“老爺車”到“巨無霸”,無一不在謀劃著“老樹發新芽”。

“風”“光”“氫”等新能源嶄露頭角,人參、黑木耳、黃牛肉、雜糧雜豆等特色農產品頻頻登上網絡暢銷榜,各大雪場、冰雪樂園人流如織……這樣的節奏,就是新動能的節奏。

厚植發展沃土,施予陽光雨露。白山鬆水間,產業類別日漸繁茂、經濟發展生機盎然。將優勢做優、特色做特、強項做強,挖掘更多的增長潛力,培育更大的發展動力,吉林,始終昂首闊步在路上。(記者 趙廣欣 楊悅)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