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全媒體新故事長春計劃|執著於精度0.015毫米的“雕刻”

2021年12月03日10:4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0.015毫米,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對於一汽集團研發總院高級技師楊永修來說,執著於精度0.015毫米以內的發動機缸體數控試制加工是他的職責所在,更是讓他心中充滿激情和自豪的“雕刻藝術”。

目標:“不是合格,而是完美”

“缸孔精度控制在0.015毫米以內,嚴格保証缸蓋與缸體緊密配合。”2021年4月27日,在一汽集團研發總院試制所機械加工車間,楊永修正和同事們試制一款高要求的紅旗發動機,為了完成緊急試制任務,他們一直忙到深夜。也就在這一天,楊永修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那麼楊永修所做的缸體就是發動機的心臟。發動機缸體的精度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性能,決定著一款新型發動機的研發成敗。“整個發動機缸體上有100多個孔,為了保証缸體和缸蓋緊密結合,我必須保証缸孔的精度在0.015毫米以內。”“不是合格,而是完美。”“沒有差不多就行了,必須精益求精。”這是楊永修經常對團隊裡年輕人說的話,也是他在數控試制加工中始終堅持的理念。

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楊永修主要承擔紅旗自主研發的缸蓋、整車底盤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數控加工及編程工作,具備操作多種CAM編程軟件、設計和改制復雜刀具等多項技能,先后完成以V6、DCT350為代表的70多項集團級重點項目的加工任務,累計解決130多項技術難題,節創價值1200多萬元。

楊永修十分注重知識積累和技術創新。近年來,他先后完成技術資料總結23篇,累計獲得國家專利18項。他還獨立開發進口設備軟件后置處理,實現四軸聯動加工,切實提高了紅旗產品的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

精研:“望聞問切”本領在身

“在我眼中,數控機床也是通人性的,通過聽機床發出的聲音、看運轉狀態,摸試制產品的平滑度,我能夠判斷出機床的運行狀態,並且及時通過調試使它處於順暢的運行狀態。”站在數控操作台旁專心工作的楊永修,一干就是大半天。有時,一天都顧不上說一句話,因為他在心中與數控機床對話。

雖然隻有34歲,但楊永修已經在不斷精益求精中習得一個老中醫般“望聞問切”的本領。“數控機床‘心氣順了’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做數控的人必須理性、較真,經得住考驗。數控產品是可以成為藝術品的,一切的關鍵在於人的用心。”楊永修告訴記者。

從2010年工作開始,楊永修一直在瘋狂“充電”。在單位抓緊時間工作和練習操作,有時練到凌晨一點﹔下班后在家裡或到圖書館查資料學習,有時為了弄懂一個數控難題,在電腦桌前一坐一整天。楊永修還堅持寫實訓總結報告,查找自己技術上的短板。日積月累,他的技術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勤於鑽研、勇於挑戰,這是楊永修身上最鮮明的特質。加工設備操作難度越高、操作系統越復雜,就越能激起他的學習欲望。憑借這股勁頭,走上工作崗位以來,楊永修很快能夠熟練操作西門子、發那科、海德漢等數控系統,還具備了多台數控設備操作等技能。

“不同的刀具有不同的雕刻方式,使用的方法和性能完全不同。”在研發總院數控加工操作車間的刀具架上,從密密麻麻的刀具“叢林”中隨手取出一件,楊永修都如數家珍,能將其特點細細道來。在多年的沉浸中,楊永修的數控參數設置、轉速調試、刀路切入等技能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狀態。

傳承:讓工匠精神代代傳

高級技師、高級講師、高級工程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國家技能競賽優秀裁判員……除了多重身份之外,楊永修還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機械行業工匠、吉林省技術創新標兵等40余項個人榮譽。

“一汽的很多技能大師,在學生時代就是我心中燈塔一樣的存在。師徒傳承是一汽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我來到工作崗位后跟隨師傅學習,進步很快,在純朴真摯的師徒關系中,工匠精神代代相傳。”楊永修說。

一汽集團研發總院有設計、試制、試驗三個重點環節,試制屬於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精度要求高、技能要求高、復雜程度高、技能切換頻率高,小批量多品種,對適應能力有特殊要求,幾乎每天都要嘗試新的工作。

在研發總院的數控加工領域,董立忠、王智是前兩代傳承人,如今,作為王智徒弟的楊永修已經成為第三代的領頭人,經常與同事分享工作經驗和方法,積極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作為吉林省師徒工作間和一汽集團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協助解決技術難點60多項,累計培訓710多人次。(記者張翼)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