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構建“三融三通”一體化協同育人模式 譜寫新農科建設吉農新篇章

——專訪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

關思聰
2021年10月19日20:37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10月19日,全國新農科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吉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旨在全面總結新農科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部署進一步加快推進新農科建設,匯聚全國農林院校合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吉林農業大學作為吉林省屬重點農業大學,近年來,在校企政協同育人基礎上,探索實施“一省一校一所”協同育人機制。從宏觀層面,緊跟國家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多次向省教育廳、教育部高教司領導匯報工作進展,得到相關領導的認可與支持。從微觀層面,學校將“安吉共識”的理念和“北大倉行動”的舉措落實、落細、落到操作層面,全面推進新農科建設。

會議期間,本網專訪了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

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馮江。(吉林農業大學提供)

問:馮江校長您好,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作為農業大學校長,同時也是“新農科”建設工作組成員,請您談一談“新農科”的內涵是什麼以及吉林農業大學在新農科建設中取得了哪些進展。

答:近年來,教育部實施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四新”建設深入推進,形成了覆蓋高等教育全領域的“質量中國”品牌。

新農科建設起步於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從“安吉共識”到“北大倉行動”,再到“北京指南”,建設的“施工圖”已確定,各地各高校也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等艱巨任務,涉農高校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農科”就是要實現農林學科的現代化、融合化、信息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傳統農業學科建設的基礎上,漸進發展並與多個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具有新時代特征的現代農業學科。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畜牧業大省,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新時代呼喚“新農科”,新產業需要“新農科”,新需求促生“新農科”。

近年來,吉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新農科建設,以新農科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以新農科建設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以新農科建設創新育人模式,以新農科建設加快國際知名高水平農業大學建設。我們成立了新農科建設領導小組,並推動吉林省委省政府成立吉林省新農科建設領導小組。我們編制了《吉林農業大學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深度合作聯合實施新農科協同育人工程建設方案》。我們提出了關於加快推進吉林省新農科建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採納,學校向省政府提交新農科建設議案,“新農科建設”列入了《2020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6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關於加強新農科建設的意見》。吉林省出台《吉林省省屬高校農科生“訂單式”培養計劃實施辦法》,學校成為首批“訂單式”農科生的培養單位。在2020年9月,學校以新農科建設為引領,成立智慧農業研究院,獲批4項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020年12月,學校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簽署“新農科”建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聚焦新農科、聚焦黑土地、聚焦新發展,攜手打造校院深度合作共同體。2021年9月,召開吉林省新農科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建設方案》,正式成立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

問:馮校長,我們了解到吉林農業大學在新農科建設中,構建了具有吉農特色的 “三融三通”一體化協同育人模式,請您簡單介紹下“三融三通”一體化中,“融”“通”和一體化具體都是什麼,這種育人模式具有怎樣的優勢和亮點。

答:吉林農業大學基於國家要求、學校職能、協同育人問題,提出了“育人為本、融合創新、開放共享”的協同育人理念,構建了“三融三通”一體化協同育人生態模式,“三融”指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中外融合,“三通”指身份互通、成果互通、經費互通,“一體化”指“政用產學研”一體化育人。“三融三通”一體化協同育人生態模式的核心為推進“四化”綜合改革,即創建“實體化”育人特區,構建“融合化”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多元化”師資隊伍,構建“精准化”協同育人機制。

一是為承接卓越人才培養的功能需求,匯聚優勢資源,學校和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聯合省內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實施建設省級新農科建設試驗平台和實體教學機構——吉林省新農科長白山創新學院,協同共建校院深度融合、高水平協同、高度共享的育人特區。

學校確定了“三類型”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以卓越農林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引領,以復合應用創新人才培養為主體,以實用技能創新人才培養為輔助的人才培養目標﹔共建“四維度”書院制管理模式:構建以“長白山書院”為載體,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第二課堂、文化育人的生活社區、師生共享的公共空間和學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四個維度建立書院制管理模式﹔構建“書院+”成長路徑及“直通車”培養模式:學生本科階段採取“書院+”成長路徑,即依據不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學生個性化需求,可選擇“書院+國際課程”“書院+院所研學”“書院+企業實踐”三種模式。研究生階段採取4+X本碩博連讀和2+X碩博連讀的“碩博直通車”模式。

二是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打破學科邊界,破除專業壁壘,推進農醫工文理深度融合,構建“融合化”學科專業體系。

學校堅持融合發展,打造藥用動植物資源、農業生物科學、農林產業經濟等學科﹔堅持多元發展,打造食品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獸醫學等學科﹔堅持協同發展,打造農業資源與環境、作物學、菌物學等具有區域優勢和特色的學科。目前,學校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9 個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前70%﹔13個學科獲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

把握現代農業發展智能化趨勢,辦好智慧農業和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新興專業,促進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規模化應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生態化要求,建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綠色專業,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立足提升農業發展特色化水平,新辦菌物科學與工程、農藥化肥等新農科專業,引領服務生物科技、農資產業發展。瞄准農醫工文融合化發展方向,打造復合型專業,構建復合型涉農人才培養專業體系﹔圍繞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趨勢,打造新農科建設特色品牌,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產業帶動力。目前,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獲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15個。

三是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國際視野與合作能力,打造“多元化”協同育人師資隊伍。打造研究創新型師資團隊。

學校依托學校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的126名國家級人才,打造以李玉院士、“雜交大豆之父”孫寰為代表的高端師資團隊﹔打造應用技能型師資團隊。聯合涉農企業家、高級工程師擔任“產業教授”的應用技能型實踐教師隊伍,補齊學生實踐能力短板﹔打造國際聯合型師資團隊。依托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和省外專局高端引智項目,引進國際知名專家,打造以著名專家領銜的國際聯合型教師團隊。

四是為促進雙方資源互補、優勢疊加、利益共贏,提高協同育人效果,構建貫穿協同育人全過程的,推動各要素主體協調運行的“精准化”運行管理與保障機制。

其一是跨界聯合機制:依托學校22個國家和部委級科研平台、61個省級科研平台,吉林省農業科學院63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匯聚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資源優勢,積極打造吉林省長白山科研協同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及4個現代農業創新平台。其二是運行保障機制:組建政府、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協同育人聯盟,成立理事會(董事會)負責整體運行管理。制定規章制度,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管理,保障“三融三通”的實現。

“三融三通”一體化協同育人生態模式的構建,推進政府、用戶(市場)、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育人要素和創新資源的共享、互動,實現了多部門、多維度一體化育人,實現了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行業特色轉化為專業特色,將協同共建成果落實到推動產業發展中,輻射到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上。

問:馮校長,請您結合此次全國新農科建設工作推進會,談一談吉林農業大學下一步將如何加快新農科建設。

答:此次會議上,教育部、吉林省委省政府也對新農科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吉林農業大學作為農業大省的省屬重點農業大學,我們要把上級精神,按照教育部、吉林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深刻領會面向鄉村振興加強農林人才培養的緊迫性重要性、深刻領會耕讀教育體現了農林人才培養的堅定初心、深刻領會“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的使命責任、深刻領會自主培養高素質農林人才的信心決心,進一步提升強農興農的政治擔當﹔要堅持“立德樹人”,切實抓好涉農專業學生耕讀教育,讓學生堅定樹立學農愛農的理想信念,練就強農興農的過硬本領,在服務“三農”的生產實踐中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要堅持利用國際和區域性資源,抓好農林類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建立開放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及產學研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要堅持“服務大戰略、整合大資源、實現大融合、推動大創新、取得大突破”,抓好學科交叉融合、抓好農科教協同育人、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三融三通”一體化協同育人模式﹔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站在第四輪工業革命技術前沿,重塑農科知識體系,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為實現現代農業科教發展新形態提供強勁動力﹔要立足學校發展定位、特色優勢和實際情況,結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產業發展的需求,持續深入推進新農科建設,全面推動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科學指引下,“新農科”建設一定會蓬勃發展!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