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國慶檔影片

唱響主旋律 呈現多樣化(光影視界)

饒曙光
2021年10月05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在歷史的交匯點,國慶檔影片以“愛黨愛國”激發觀眾強烈共情。國慶檔市場裡不同類型和體量的作品,體現了中國電影生產力的優化與升級,也正在盡可能滿足觀眾個性化、分眾化和精細化的觀影需求。這些都為中國電影應對大變局,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2021年時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繼電影《革命者》《守島人》等影片,《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峰爆》等影片於國慶檔與觀眾見面,在銀幕唱響主旋律。與此同時,不同類型的影片在國慶期間“同台共舞”“百花齊放”,也展現了中國電影生產力的優化和產業的良性發展,有望進一步推動電影產業的復蘇。

  聚焦黨和國家奮斗歷史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1959年,國慶10周年“國產新片展覽月”在多個城市舉辦,展出以《五朵金花》《青春之歌》《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為代表的35部影片,共放映電影9萬余場,觀眾達1.2億人次。進入21世紀后,多重因素促使國慶檔影片重視融合主流價值觀和商業訴求,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2019年國慶檔影片迎來高潮。《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齊齊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3部影片題材類型各異、工業水准較高,協力創下逾50億元的票房新高。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種種挑戰,但2020年國慶檔用《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一點就到家》等影片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也是“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此次國慶檔影片,聚焦黨和國家的奮斗歷史,賡續獻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激勵奮斗力量。《長津湖》帶領觀眾重回抗美援朝戰場,講述志願軍連隊為奪取長津湖戰役勝利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堅守與奮戰,不論段落、場景還是人物、鏡頭都讓人為之動容。《我和我的父輩》作為“國慶三部曲”的第三部,以4個歷史時期“大國小家”的故事傳承從父輩到吾輩的奮斗精神。《峰爆》以一場突發災害下,兩代鐵路建設者的接力奔赴,生動表現了“中國式救援”的精神內涵。

  展示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電影對焦這一目標,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任重而道遠,尤其需要從國慶檔的創作生產中總結經驗。優化和提升中國電影的生產力,關鍵是將本土化的電影創意、創作者的工匠精神與電影工業、高科技有機匹配,實現無縫對接,確保電影創意得到深度加工和高質量呈現。

  《長津湖》採用了聯合執導的形式,讓每一位導演都能施展各自擅長的形式和風格,獨具創意。陳凱歌導演負責把控故事整體基調,徐克導演完成大場面的調度,林超賢導演則專注於對動作戲的雕琢,3位導演雖然獨立執導,但在拍攝過程中,對動作、道具、場景等細節充分溝通,確保了影片風格的統一。該片制作時設立的特拍組,啟用了自動控制、無人機、機器人和機械臂等高科技手段,彌補了電影常規攝制方式的不足,為觀眾帶來全新視角和奇觀感受,顯示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准以及發展潛力。

  對本土化創意和中國故事的深耕,在《我和我的父輩》體現得淋漓盡致。繼《我和我的祖國》以新中國的發展歷程為軸、《我和我的家鄉》以區域為序后,《我和我的父輩》以代際為章,發揮中國電影擅長刻畫家庭倫理的優勢,通過“我和父輩”的故事演繹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譜系的傳承,表達了愛家與愛國的統一。

  無論是對文本的精妙敘述,還是對技術的嫻熟使用,都可見此次國慶檔影片在逐步向內生性、優質型的發展模式,為邁向“電影強國”進一步夯實基礎。

  創建多樣化創作生態

  中國電影與觀眾一直保持著緊密的情感聯系。隨著“95后”和“00后”觀眾群的崛起,他們的審美需求和觀影習慣產生了較大變化,電影市場也面臨著新的變局和挑戰,即如何調動主體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觀影熱情,讓市場火起來、燃起來。

  2019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強鼎立。2020年國慶檔,在頭部作品雲集的情況下,中等體量的《一點就到家》以黑馬之姿亮相。這表明,主旋律和多樣化須辯証統一,中國電影市場有待創建多樣化、多類型、多品種的創作生態。

  可以欣喜地看到,今年國慶檔市場正在逐步形成頭部作品扛鼎、各體量影片協調發展的格局。《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峰爆》這類呼應國慶氛圍、高投入、強視聽的影片,成為檔期中的第一梯隊,是票房的有力保障。此外,國慶期間還有5部動畫電影上映。其中,有《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等作品,這些影片大多依托知名IP,觀眾基礎深厚,品牌特色鮮明。此次國慶檔還可見青春片的光彩,《五個扑水的少年》以其熱血的筆調,描摹美好的青春歲月。不同體量影片的“百花齊放”,其背后是不同電影企業的資源互補、通力合作與利益共享。與此同時,還可以看到成熟檔期應有的包容度和成熟度。

  在歷史的交匯點,國慶檔影片以“愛黨愛國”激發觀眾強烈共情。國慶檔市場裡不同類型和體量的作品,體現了中國電影生產力的優化與升級,也正在盡可能滿足觀眾個性化、分眾化和精細化的觀影需求。這些都為中國電影應對大變局,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作者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5日 08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