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話說新農村)

常  欽
2021年09月24日09: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多種功能、多元價值,讓農業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農業文化遺產也是有價值的。這是筆者在農村走訪的深切感悟。

  從賣鮮果到椹果干、椹葉茶等10多種產品,山東省夏津縣傳峰椹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把桑樹變成了“搖錢樹”,擦亮了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這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金字招牌。合作社負責人劉傳峰告訴筆者,“現在古桑樹‘活’了起來,鄉親們的腰包鼓了起來,合作社帶動110多戶農民年戶均增收4000多元。”

  農業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的、至今仍在生產領域發揮作用的生產系統。我國擁有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目前,我國已認定15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5批118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各地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挖掘農業文化遺產在種質資源、文化傳承、景觀旅游等方面的多種功能、多元價值,越來越多的農業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織密保護網是首要任務。各地要加快摸清家底,建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劃定保護區域、完善設施建設,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留下來、傳下去。保護農業文化遺產,離不開宣傳推廣。在實踐中,一些地方借助互聯網優勢,利用農民豐收節等重要節點,讓千年梯田、古村落民居等進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有的地方通過建設農耕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和研學基地,讓農耕文化故事看得見、摸得著。保護農業文化遺產,離不開人才,要壯大“土專家”“田秀才”等鄉村人才隊伍,推動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

  要看到的是,農民是保護、傳承農業文化遺產的主體,讓農民真正受益,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才能落到實處。要發揮好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特色產業,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農戶,才能擦亮農業文化遺產“招牌”。

  農業文化遺產有身份,還要提身價。挖掘、利用和發展好農業文化遺產,要充分發揮其在農產品供給、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多種功能,提升其多元價值。一方面,要做強產業鏈。積極引導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特色資源開發,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推動標准化生產,發展精深加工,通過這些現代化手段,推動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另一方面,要打好融合牌。農業文化遺產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資源,要突出農味、文化味,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游客體驗,帶動食行宿游購娛等各環節增值。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保留農業農村的自然風貌、鄉土風韻,引導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鄉村富民產業,既促進農民增收,也為鄉村鑄魂。讓農業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傳下去,必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4日 18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