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全媒體新故事長春計劃 | 打開黑土地上的動力“引擎”

2021年09月23日18:42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在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四家鄉創新村附近,有一片佔地百公頃的大果榛子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平原和小山丘上都栽滿榛子樹,郁郁蔥蔥的綠色一眼望不到邊,果實已經挂滿枝頭,沉甸甸地壓彎了樹枝。

基地工作人員王萍捧著剛摘下來的榛子,滿臉豐收的喜悅。“這片基地裡的大果榛子長了6年,正是豐果期,每棵樹產量在2.5公斤左右,一棵樹一年有100元的收入。通過大果榛子產業,基地不僅給職工開工資,而且帶動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榛子的種植和管護等工作,每年需要雇當地農民500人左右,每人每天收入150元至200元。附近村屯的很多農民,來我們基地干活兒或參觀后,自己也種上了榛子。去年,我們免費提供了10萬株大果榛子苗給當地農民,幫助農民走上致富路。”王萍說。

基地裡榛子樹生機勃勃,引起了附近農民的興趣。相關部門邀請農民到種苗示范基地參觀,為農民現場講解,為農民提供大果榛子種苗,還分期分批組織國有林場場長、鄉鎮領導、村支書、企業代表、農民合作社代表到已經結了果實的有效益的大果榛子園現場取經,請榛子園園主講解栽培技術,介紹收益情況,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大果榛子經濟和生態效益,堅定了發展信心。在宣傳引導和示范帶動下,長春市以大果榛子為主的林果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就這樣,一個基地搞活了一方土地,帶富了一幫人,撬起了一個產業。目前,長春市正在著手建設一批要素集中、產業集聚、技術集成、經營集約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成果轉化,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著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

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下的“新內核”

種子是農業的內核,特色示范基地一個重要使命是優良品種的示范與推廣。

在榆樹市綠色鮮食玉米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望著即將豐收的玉米,榆樹吉大合作社負責人胡長明的內心充滿了喜悅,今年鮮食玉米的收成已經遠超大田玉米。

與傳統種植的大田玉米相比,鮮食玉米可隨摘隨賣,現金回籠快。榆樹吉大合作社與榆樹市陸路雪公司合作,除了賣鮮玉米,還採取冷凍后按穗銷售,已逐漸形成品牌優勢。此外,鮮食玉米的秸稈是青綠色,適合做牛羊飼料,僅秸稈銷售每公頃就可以為農戶增收近千元。榆樹吉大合作社共有700多農戶,今年種植了800多公頃鮮食玉米,預計比傳統種植每公頃將多收入4000余元。

榆樹市綠色鮮食玉米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是榆樹市與省農科院戰略合作,重點加強優良品種等項目示范示驗基地。今年榆樹市城發鄉、大嶺鎮將新增鮮食玉米400多公頃,預計投入1000余萬元。主要用於新建鮮食玉米儲存、扒皮車間,新購加工設備,新購玉米青貯及採收機械設備,新購無人機、新打機井、鮮食玉米標准化生產、綠色生產、質量控制體系田間生產基地建設。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該基地已經申報2021年長春市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項目。

探索多元化增收“新模式”

8月下旬,秋意漸濃。九台區其塔木鎮中草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裡,遍布田野的中草藥枝繁葉茂。“基地內的部分中草藥,10月份就可以採摘,收益是玉米的3倍以上。”基地負責人王學武臉上難掩笑意。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其塔木鎮通過引進昊緣中草藥有限公司,著力打造集中草藥種植、加工、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中草藥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採用“公司+基地”“基地+農戶”“契約+技術服務”等經營模式,加快中草藥品種改良、栽植,推進撫育管護改造等,依托原料供應基地,不斷提升中草藥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水平。2020年,該基地被認定為長春市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項目。

從前農民種植中草藥,受困於種植技術薄弱,缺乏銷售渠道,經濟效益不明顯。示范基地通過與農戶簽訂協議,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採收、統一銷售……給農民吃下定心丸。目前,該基地覆蓋其塔木鎮5個村,已投產的一期種植面積達到60多公頃,二期種植面積將達到260多公頃,主要種植京白菊、白術等品種。

“基地領著種,省心多了。”眼看自家的中草藥就要收獲,其塔木鎮劉家村農戶譚慶國笑呵呵地說,現在三天兩頭就有基地的技術人員上門指導,也不用為中草藥的形態特征、選地、田間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問題擔心了。

“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中草藥示范基地以其特色、高效、綠色的種植業,帶動傳統農業向“新型現代農業”轉型。項目達產后,可實現農民增收1000余萬元,帶動5000余人次就業。

近年來,長春市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利益聯合體,實現抱團發展,把利益分配重點向產業鏈上游傾斜,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堅持提升農業、富裕農民、建設農村,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讓農民分享示范基地發展成果。

打樣兒三產融合“新高度”

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的原則之一就是“特色發展”,發展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產品市場認可的優質特色農業產業,推進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

德惠市朱城子鎮沿河村農民劉士城夫婦,通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努力拼搏,實現了由務工農民向創業農民的華麗轉身,用執著的韌勁開創了浪漫的“玫瑰事業”。從2018年開始,他們連續3年追加投資打造德惠市程雪玫瑰花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如今,新增建設規模用地100公頃,長期吸納就業百余人,短期用工可達300人,新增產值600多萬元,實現利潤200萬元。

由於這裡出產的玫瑰花朵大、花期長,遠近聞名,常有游客來觀光、採摘新鮮玫瑰花。“我們基地種植十余個優良品種,玫瑰花年產2000萬枝,可供應省內近50%的玫瑰鮮花。”劉士城告訴記者,他還在請專家研討開發玫瑰精油、玫瑰花茶等高精深加工產品,由一產向二產謀求更大的效益﹔繼續研發新品種,將玫瑰花種出差異化、規模化。“屆時我們將專門打造供游人觀賞、休憩的網紅打卡地,相信會有更多的游人願意來體驗不一樣的鄉村之美,帶給周邊農民更大的財富。”劉士城說。

玫瑰花種植是特色,梅花鹿養殖更是長春市特種經濟動物養殖領域的“頭牌”。在雙陽區齊家鎮齊家村,雙陽區梅花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項目已於2020年驗收達標,該基地培育出的“東大梅花鹿”獲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頒發的畜禽新品種証書,為長春市梅花鹿種鹿繁育、保護良種基因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經驗,由此不斷拓寬梅花鹿產業鏈。

環境友好打造農業“新生態”

農業始終是與黑土地打交道。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地為長春市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樹立了標杆。

9月的農安縣遼金時代文化園,桃李果實開始紅潤,空氣中彌漫著果蔬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文化園以“遼金文化”為底蘊,以“生態農業”為特色,劃分出了遼金民俗文化游和農耕文化游兩大主題旅游產業,在原有的遼金文化長廊、上百種特色美食、數十座民俗庭院的基礎上,還種植了100公頃林果,其中油桃綠色食品認証16公頃,新增林果李子、杏10公頃以上,將林果產業、生態、文化相結合,富了百姓,美了環境。

游客們置身於果蔬採摘區內親手採摘、放心品嘗綠色健康的新鮮果蔬,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之中。林果種植區裡,配合綠色種植的農業監控設備、噴淋設備、水源熱泵節能供暖設備等一應俱全。在過去,這片土地上還是傳統種植的玉米,現在已經變成了農業資源與鄉村採摘游相融合的林果,一派生機,為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提供了條件,也改善了周邊的整體環境。

“過去長期的風蝕、水蝕都在影響耕地的黑土層,再加上過度耕種的方式也使得黑土地不‘黑’了,而項目中的棚室種植形式可以保護黑土地,控制土壤沙化速度,從而保持現有的有機質。”園區工作人員王妍告訴記者,通過在溫室內種植林果,可減少土壤徑流60%,增加蓄水能力近15%,提高水分利用率近17%,提高本地區的抗春旱能力。 (來源:長春發布)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