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厚植生態優勢 推動綠色發展

——吉林省委政研室解讀《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

2021年08月26日10:56 | 來源:吉林日報
小字號

吉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是立足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適應振興發展新要求,推動綠色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於全面建設生態強省,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吉林篇章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近日,省委政研室經濟二處副處長金易就《決定》的重要意義,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以及打造生態經濟發展體系的重點發力方向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決定》作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之舉,突出了生態環境對吉林省的重要意義。生態環境是我省最突出的優勢、最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品牌,其中蘊藏巨大價值增量、動能增量、品牌增量。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將我省的自然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金易表示,省委全會審議通過《決定》,對加快建設生態強省作出全面部署,就要以更加務實有力的舉措和行動,在鞏固拓展以往生態省建設試點成效基礎上,進一步厚植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讓吉林的生態文明體系更強、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更好、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更優、城鄉人居環境更美、綠色發展創新活力更足、生態安全系統更穩,有效支撐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談到我省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金易表示,到2025年,全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現新的顯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能耗強度逐年下降,空氣質量保持全國第一方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且優於國家考核要求,森林、草原、濕地、黑土得到有效保護,環境安全得到切實維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與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求相適應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綠色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初步成型,具有吉林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完善。到2035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后穩中有降,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奠定基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在全省普遍形成,生態經濟成為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美麗吉林建設目標高質量實現。

金易表示,打造生態經濟發展體系,要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全方位全鏈條推行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健全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努力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健全綠色流通體系,著力構建綠色供應鏈,發展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物流,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綠色發展﹔健全綠色消費體系,著力推進綠色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健全綠色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健全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推動技術創新,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構建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產業發展貫通融合的綠色技術創新格局。

金易還談到激活綠色潛力、釋放綠色效應,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實現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相得益彰,著眼點在人,立足點在思路。

推進產業生態化。統籌生產力布局、國土空間布局、生態功能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改進生產方式。要以重大產業項目為引領,優化產業結構、改進生產方式,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特別是要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模式,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把綠色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

推進生態產業化。持續把“生態+”理念融入到產業發展之中,促進生態資源的保值增值和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要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豆米牌”,實現城鄉美、百姓富、經濟好、生態強的有機統一。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抓住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逐步健全生態保護補償、生態損害賠償等制度辦法,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要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更好發揮價格杠杆作用,引導資源優化配置。要健全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增加生態建設權重,引導各方面重視推動綠色發展。(記者 楊悅 邱國強)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