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州全面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實現服務公眾“零距離”

2021年02月25日08:25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實現服務公眾“零距離”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開展后續建設以來,延邊州立足邊疆民族地區實際,不斷完善設施,豐富供給,打造品牌,強化管理,壯大隊伍,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以創建示范區和后續建設為契機,延邊州新建、改建、擴建了一大批文化場館,投入超過25億元,新增文化場館面積30多萬平方米,文化陣地得到鞏固加強。新建改建圖書館、博物館、群藝館、廣播電視演播中心等標志性文化場館,延邊大劇院正在建設中,各縣市一大批新建項目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州、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延邊州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超時、錯時免費開放,“心理咨詢”“文化講堂”“三點半課堂”等已形成品牌,年接待觀眾、讀者和學員達260余萬人次。打造具有延邊特色的“金達萊紅”文化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年送演出600余場,送電影1.4萬余場,送書刊8萬余冊。以“德潤書屋”為代表的總分館建設全面鋪開,圖書流通站從行政村延伸到邊境自然屯的小賣部和農民家中。文化服務觸角延伸到邊遠山村、邊防哨所,民族文化藝術走進校園課堂、社區廣場,實現了服務公眾“零距離”。

  立足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實際,延邊州打造中國朝鮮族公共文化理論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觀摩展示基地、產品生產和輸出基地。依托延邊大學等高等院校,積極組織開展公共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依托延邊人民出版社、延邊衛視、延邊圖書館等文化機構,面向散居地區朝鮮族群眾,出版發行、交流贈送朝鮮族書刊、節目和音像制品﹔依托延邊大學藝術學院、延邊歌舞團、延邊群眾藝術館等師資富集的文化單位,為散居地區朝鮮族群眾提供各類培訓,培養文化骨干。通過發揮基地的輻射示范作用,使中華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和弘揚。

  延邊各級文化館專門為漢族群眾提供朝鮮族音樂和舞蹈培訓,為朝鮮族群眾傳授剪紙、京劇、秧歌等漢滿文化。延邊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延邊是邊疆地區,地方文藝團體進軍營慰問演出,組織部隊官兵到地方聯歡,延邊軍分區、董存瑞部隊劇場常年為地方免費開放,歌舞團、文化館常年為部隊搞輔導培訓,實現軍地文化共建共享。延邊是教育之鄉,擁有全國211工程——延邊大學,大學利用師資優勢,在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積極為地方文化服務。同時,地方積極為大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和就業的渠道。民族文化融合、軍地文化融合、校地文化融合,促成了延邊文化大融合。

  立足脫貧攻堅,強化文化扶貧。延邊歌舞團創排雙語話劇《第一書記》在全州進行巡演。全州文藝院團每年為貧困村開展送演出活動200余場。疫情期間,延邊出版社和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朝漢雙語《抗疫知識手冊》,免費發放到基層社區和村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開展“名家名曲欣賞”“網上文物展”等線上文化活動256期,閱讀量70余萬人次。全州文藝工作者開展文藝創作,創編歌曲、舞蹈、小品等藝術作品70余部。征集反映抗擊疫情主題的美術、剪紙等作品350多幅並展出。

  自2017年以來,延邊州設立“民族文化發展扶持引導資金”,每年投入1000萬元,在文藝採風、提高稿酬、獎勵補貼、項目支持、搭建平台、人才培養等各方面進行引導扶持,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採取高新引進、定向培養、集中培訓、以賽代訓、文化傳承等多種形式,配齊配強基層文化隊伍,提升文化工作者素質,為文化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延邊州還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為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記者張偉國 代黎黎 實習生趙書珩)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