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優化企業開辦服務 全力打造一流環境

2021年02月25日08:23  來源:吉林日報
 

從准入到發展,市場主體的生命活力需要優質環境的激發與呵護。

積極建設市場主體准入e窗通系統,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表填報、一網通辦、一日辦結”,在全國打響我省營商環境新品牌﹔

大力推行電子營業執照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應用,持續降低企業辦事成本﹔

在市場監管領域實現行政許可“不見面審批”,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

超額完成“個轉企”年度任務,壯大市場主體,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助力市場結構優化……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讓企業發展環境更優、動力更足。去年,全省累計新登記市場主體42.2萬戶,同比增長12.17%。其中,累計新登記企業10.27萬戶,同比增長21.09%。新登記市場主體和企業增速穩居東北地區榜首,位居全國第四位。

優化開辦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

企業的市場准入成本,直接關系著后續活力釋放。近年來,我省創新手段,讓企業更加高效便捷地進入市場開展經營競爭。

2018年,我省建設了市場主體准入e窗通系統,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目前,我省企業開辦時間全面壓縮至1個工作日,相關舉措成為先進經驗領跑全國。

去年5月,我省依托e窗通系統在長春試點開展企業登記智能化審批,將原來人工指導、受理、核准三個審批環節縮減為系統自動審核一個環節,全程無人工干預。

標准化經營用語自動填入,住所信息自動校驗,申請表格、企業章程自動生成……多環節智能化讓企業登記流程全面駛入“高速路”。

“隻要有電腦、有手機,能上網,隨時隨地都能進入系統開辦企業。從填報信息到領到營業執照,也就短短20分鐘時間!”吉林省安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經理王雙說道。

目前,智能審批系統適用於9大行業類別、1000多種事項經營范圍,覆蓋所有市場主體類型,受益范圍佔長春市城區市場主體總數的92%以上。

為方便企業經營活動,我省全面推廣電子營業執照,並持續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應用,將其作為政務服務、涉稅審批、征信查詢及銀行開戶等合法有效身份証明和電子簽名手段。目前,企業可持電子營業執照登錄“吉事辦”等政務服務平台辦理業務,在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查詢信用報告,在建設銀行辦理所有涉企業務,實現企業信息自動帶入、企業身份權威核驗。

此外,通過多部門之間的合作及信息共享,申請人在辦理登記注冊時,可以“一站式”辦理刻制公章、申領發票、銀行開戶全流程業務,免去了在部門之間往復跑動,進一步減輕了辦事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

登記審批不見面,在家也能馬上辦

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務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顯得尤為重要。去年年底,我省疫情出現反彈。為應對通化等部分地區人員居家隔離這一突發情況,省市場監管廳依托e窗通系統緊急開通移動審批平台,申請人在家就能申請設立市場主體,工作人員居家也能通過專用移動設備遠程完成登記業務審批。

借助便捷的網上辦事系統,外籍人員也能實現遠程身份認証。省市場監管廳積極與國家移民局合作,在全國率先推出外籍人員身份在線識別,目前可以遠程認証美、德、英、法等34個國家(地區)的電子護照等。

除了企業登記環節,行政許可審批環節也在智能化快車道上加速行駛。我省創新手段,在全國率先建設行政許可e窗通系統,目前已經開發完成市場監管領域全部許可事項的業務模塊,共17大項67小項,全部實現“不見面審批”。

今年1月,全省市場主體發展實現“開門紅”,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4.7萬戶,同比增長72.3%。

企業活力足,市場結構優

“先照后証”“多証合一”“証照分離”、注冊資本認繳制……近年來,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舉措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實有市場主體263.95萬戶,較“十二五”末增長52.6%。

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以下簡稱“個轉企”),對於增強市場主體競爭實力、增加抗風險能力、激發創新活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我省超額完成“個轉企”年度任務,全省新增“個轉企”企業4177戶,同比增長63.93%,進一步壯大了市場主體,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從一間勉強維持的小店面,發展到連鎖經營,固定會員由原來的1萬余人,發展到20余萬人,年銷售額上漲6倍……對於白城市麥恬食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丹丹來說,“個轉企”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個轉企’的優惠政策,白城市實行送政策上門、送服務到家,市場監管部門提供個性化輔導、全過程指導,幫助我們在2019年順利升級為企業。”呂丹丹說,“如今,我們實現了向現代企業管理和生產模式的轉變,同時採取連鎖經營,將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相融合,實現了從傳統銷售向現代銷售模式的轉變。‘個轉企’為我們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個轉企”等政策帶動下,全省企業在市場主體中佔比逐年上升,市場主體結構日益優化,應對風險能力以及對就業、稅收的貢獻不斷增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記者 徐慕旗)

(責編:李洋、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