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再是夢——吉林省脫貧攻堅工作全景掃描

2020年10月17日07:54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小康,不再是夢

2015年夏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留下了殷殷囑托:“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

2015年冬天,在全省扶貧工作會議上,吉林人民立下愚公志,擂響了攻堅的戰鼓。

5年彈指一揮間。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堅韌不拔的吉林人民為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發起一次次的沖鋒。如今,在我省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全景畫卷之上,幸福的底色深厚綿長,“一個也不能少”的故事精彩呈現。

——截至2019年末,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至1006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7%﹔

——在2019年度國家對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綜合評價為“好”,位列第一檔﹔

——全省148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目前剩余未脫貧人口也全部達到退出標准。

一座座村庄美麗如畫,一幢幢新居星羅棋布,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一張張面孔笑意盈盈……吉林人的小康,不再是夢。

精准發力——瞄准扶貧之靶

“這牛我明年再多養幾頭,何止是脫貧?我看都達到小康了。”正午陽光燦爛,楊玉成笑得合不上嘴。

楊玉成是柳河縣羅通山鎮自立村的脫貧戶。他年近六旬,打小患有小兒麻痺症。老兩口帶著一個肢體二級殘疾的兒子,當年窮得叮當響。現如今,牛棚裡的牛養得膘肥體壯,再加上村裡的產業分紅,楊玉成徹底甩掉了窮帽子。“一年幾萬元的收入,過去我是想都不敢想。”他說,“全靠黨的扶貧政策好!”

如何迅速讓貧困戶擺脫貧困,不愁吃不愁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我省脫貧工作的一大亮點。

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回憶過去,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元東感慨頗深:“當年村裡沒有任何產業。村民思想保守,能力有限,想要摘掉貧困的帽子太難。”

攻堅戰打響后,第一書記韓寶寧採取了因地制宜的思路。“村內有草場,村外有大山,資源豐富。一些村民還有養牛和制作米酒的經驗。大家一琢磨,一是靠山吃山,二是從強項入手,先干起來再說。”2016至2018年,明東村協調爭取資金700多萬元,實施了養牛、米酒、紅峰食品、光伏發電等產業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0多萬元,比2015年翻了5倍。

精准的施策,來自精心的部署。

2016年1月,我省打響了脫貧攻堅第一戰,千個單位包村、萬名干部包戶、百萬黨員幫扶活動啟動,10萬余名干部走進全省所有貧困村對接扶貧任務,落實脫貧計劃。不撒胡椒面,扶貧有准頭。扶貧工作要到村到戶,了解哪一村貧,哪一戶窮。

摸清底數、建檔立卡,我省將全省貧困人口、貧困村、重點縣的數據,全部錄入國家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管理平台,實現與全國聯網運行,有的放矢。同時,將扶貧從“點”擴大到“面”,瞄准西部大興安嶺南麓和東部老少邊窮兩個片區,增大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大項目的相繼實施,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這方貧瘠的土地,萌發出新的生機。

“原來家裡兩間土坯房住了40多年,一到下雨天,村干部就勸我們出去住。為啥?怕房子塌了唄!”大安市漢書村村民田起龍告訴記者,“后來,政府給我蓋了大瓦房,不僅房子亮堂了,這心裡呀,更亮堂!”

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為8059元,大幅度超出脫貧標准,脫貧人口已佔了絕大多數﹔在中西部地區第一個通過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控輟保學措施全面落實﹔縣鄉村衛生醫療機構全覆蓋,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大病兜底、一事一議“五道防線”全面夯實,住院、慢病門診報銷比例分別達到90%和80%﹔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條件得到改善,為實現其穩定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我省將居住在深山、高寒山區、荒漠化區、地質災害和地方病多發等地區人口列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截至目前,全省1.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部完成,實現了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造血”扶貧——扭住扶貧之根

基本生活有保障並不是扶貧工作的終點,能讓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富起來才是徹底擺脫貧困的“法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變‘輸血’為‘造血’”——這些常挂在我省扶貧干部嘴上的話,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產業扶貧的重要性。

“這就是我們的‘聚寶盆’——小米加工廠。”鎮賚縣建平鄉三合村第一書記劉健指著村頭一棟漂亮的彩鋼房,底氣十足地說。

十足的底氣源於好的收成。待走進廠院,村委會主任賈紅光從廠房裡迎出來,聲音洪亮:“從2018年到現在,賣了7萬多斤小米,收入35萬多元。”

謀劃產業項目,我省廣大鄉村地區多從老本行“種植、養殖業”上下手,因地制宜,精准發力。幾年過去,汪清黑木耳、龍井延黃牛、安圖蜂蜜、通榆豐小米、鎮賚大米等扶貧產品已名揚四海,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除此之外,收效甚好的光伏產業在我省多地也都有覆蓋。

在汪清縣百草溝鎮牡丹池村村民吳應澤家后身,山中掩映著由一塊塊光伏發電板組成的“藍色海洋”。光伏板下蓋大棚,承包大棚搞蔬菜基地,一地兩用,讓老吳收獲頗豐。“租我們土地建光伏板,我可以領租金﹔光伏板建設過程中,打樁、刨坑,雇我們打零工,一人一天200元﹔年底時,還能有光伏發電的補助。”吳應澤喜不自勝。

光伏產業讓陽光變“金子”,百姓屋頂成了“聚寶盆”。

通過產業扶貧項目帶動村民在致富路上奔跑的,還有乾安縣贊字鄉的敢字村。

敢字村過去窮,窮在了“不敢”上,啥也不敢干,甚至想都不敢想。如今,包保干部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嘮家常、摸心思、擺項目,敢字村現在是“敢”字當頭。肥豬滿圈、肉羊成群,成了這裡的新氣象。一張張精准脫貧的菜單,讓這個沙土地居多、氣候干旱少雨的貧困村,有了自己掙錢的門道。一個個既綠色又特色的種養殖產業逐步成型,“一村一品”“綠色新名片”這些新名詞,老鄉們現在叫得可溜了。

特色農產品種植、光伏產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電子商務……為了讓貧困戶增強“造血”功能,我省積極在產業扶貧上謀創新、求突破,先后總結推廣了幾十種特色產業扶貧模式,做到因人因戶因村實施產業脫貧項目。

聚焦重點——攻克扶貧之堅

白城市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山區,這片山區與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等“老牌貧困區”一道,在2012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2015年底白城市貧困發生率16.9%,比全省高12個百分點,貧困人口佔全省的28.7%,所轄5個縣市區中3個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個是省定貧困縣。

現如今,查閱我省對外發布的消息可見:2019年4月28日,鎮賚縣公告退出﹔2019年8月16日,洮南市公告退出﹔2020年4月11日,大安市、通榆縣、洮北區公告退出……白城市5個貧困縣至此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1%。

除了白城,我省另一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還有延邊州。作為我省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延邊州共有5個貧困縣,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個,省定貧困縣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829人。

現如今,翻開延邊的脫貧戰績簿可見:延邊州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三年進入吉林省“好”的檔次﹔龍井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和圖們市全部摘帽,30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含深度貧困村43個)全部出列。

兩個主戰場脫貧工作成績斐然,源於我省聚焦重點地區和重點群體,集中力量攻堅深度貧困。

響鼓重錘,砸得准、砸得實。

——每年從省級專項扶貧資金中單獨切出一塊,並安排新增一般債券資金,定向投入2個深度貧困縣、150個深度貧困村。

——大力推動深度貧困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於脫貧攻堅,向深度貧困縣發放精准扶貧貸款、扶貧再貸款,支持深度貧困縣開展跨省土地增減挂鉤試點。

——實行收入水平、保障對象、保障待遇、民生底線“四兜”,對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幫扶實現脫貧人口實施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2020年人均低保水平達4372元,同比提高8%。

——加強醫療救助,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從5000元下調至3000元,報銷比例比普通人群提高5個百分點,並取消當年封頂線。強化貧困慢病患者分類管理,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開展貧困患者大病救治,對行動不便的送醫入戶。

——為貧困殘疾人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托養服務,發放困難生活和護理補貼,為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代繳基本養老金,在全國率先完成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創新開展了貧困老年人補貼。

“行百裡者半九十”。當前,正是脫貧攻堅戰奪取最后勝利的總攻收官階段。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堅韌不拔的吉林人民將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決戰姿態,確保交上一份高質量脫貧的時代答卷。(記者 趙廣欣 楊悅)

(責編:李思玥、謝龍)